讲述 这个纳西族老人,为何能感动万千观众

 

今年春节过后,66岁的纳西族老人木呈中一下成了“名人”。这位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新民村委会...





今年春节过后,66岁的纳西族老人木呈中一下成了“名人”。这位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新民村委会新民上村的农民怎么也没想到,由于参演央视春节公益广告《父亲的旅程》,而感动了万千观众。

纳西族老人木呈中出演的公益广告
《父亲的旅程》


本色出演《父亲的旅程》
今年66岁的木呈中平时就喜欢唱唱跳跳,村里哪家办喜事都会请他去领舞打跳。由于领舞技术好,他还被邀请参加了丽江市古城区的爱心艺术团,并且到昆明以及江苏、四川成都等地参加了不少的演出。就在2015年11月,老人还随艺术团到韩国参加了“首届中韩文化艺术节”。



▲木呈中老人介绍自己参加演出的情况。

木呈中说,从韩国回来后,他就接到了艺术团领导的电话,让他参加公益片演员的选拔。自己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人,能否演好角色,是不是够资格参演,老人一开始并没有把握。当得知公益片还要在春晚上播出,木呈中更觉忐忑,不愿去。

面对老人的忧虑,剧组人员的一句“不要文化、不要普通话,只要你的情感”,让木呈中有了信心。

木呈中说,当时剧组人员在选拔时一共出了两道题让他表演。其中一道题是“你儿子去远方打工了,好几年没有回来,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让他记忆深刻。

“当时在宾馆里,有张床,我一跺脚,就躺在了床上,扯着被子蒙到了头上,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这样的表演,剧组表示很满意,我也没有想到。”木呈中说,而另外一道题则要表现找不到儿子时的心情。木呈中就蜷缩着躺到了宾馆的走廊上,有服务员走来,踢了他一脚之后,他没有用言语,只是微微欠身,用一双疲惫和无奈的眼神征服了剧组。

就这样,凭着真实、质朴的情感表达,第一次出镜的木呈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公益片《父亲的旅程》里“父亲”这个角色。

回忆起拍摄的过程,木呈中说,整场戏中他记忆最深的就是在广州火车站里拍摄的那个镜头:久久找不着儿子的他,只能在火车站里等,当孩子奔跑着来到他面前,并跪倒在地时,他举起了手,本以为他会打下去,可那双布满青筋的手却抚摸了儿子的脸。“你为什么这样瘦了呢,过年要吃些什么?爸爸煮给你。”木呈中说,在
演出时他感觉就是在抚摸自己的大儿子,因为在大儿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对他有不少的亏欠。
现实生活,身体力行诠释“父爱如山”
在现实生活中,木呈中有四个儿子。当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家中还有久病卧床的老母亲,然而木呈中硬是咬紧牙关,又当爹又当妈地将四个儿子拉扯大。村民们只要提到木呈中,都忍不住称赞:“木呈中很了不起,现在大儿子从事旅游业,其他三个儿子工作都不错,老人不容易,真是学习的榜样。”

木呈中说妻子病逝时,四个孩子都还在上学,家里的负担很重,于是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学业,开着拖拉机和自己一起走乡进村换粮食做小生意。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除了大儿子,另外三个孩子都在昆明读书,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的时候出去做活,大儿子说爸爸饿了,我们吃碗面条吧,我硬是没有同意,我告诉他还有奶奶要照顾,我们吃这碗面条的钱够一家人吃两顿了。”木呈中说,大儿子为了让自己的弟弟读书,放弃了学业,而为了家里多赚点钱,连碗面条都没舍得给大儿子买,作为父亲确实亏欠大儿子很多。

如今,木呈中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并且十分孝顺,四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大孙子已经在昆明上大学,最小的孙子也有10岁了,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第一次拍短片,或许大家看了这个节目后会想想‘孝’和‘家’该是什么样的?”木呈中说。

“我都看哭了,爷爷演得太好了。”木呈中最小的孙子木江勇说,他没想到第一次爷爷拍戏就能那么好,但是在剧中,爷爷的妆画得很老,他一想到以后爷爷会慢慢变老,就觉得难过。

木呈中的儿子木树坤说,看了片子后很震撼,虽然几个兄弟经常回家,特别是春节、清明、中秋的时候。但是,自己对那句“父母在不远行”还是有了新的认识。

生活仍在继续,如今这位66岁的纳西族老人,每天早上起床后,会收拾家里的菜园子,喂喂鸡,吃完午饭后会到村口坐公交车进城,参加爱心艺术团的排练,下午五点再回家。他说:“孩子们总让我到城里住,但我觉得在村里挺好,帮孩子种点菜,养养鸡,每次他们回来我都准备好四等份的新鲜菜,让他们带回城里。”

木呈中扮演的“父亲”感动了万千观众,现实中的木呈中也身体力行地诠释了“父爱如山”这四个字的厚重、宽广、深沉。木呈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最难的日子自己经历过,最好的日子自己正在过,人生就是这样,什么都要经历,现在我很知足。”



来源:新华网

监制/孙雅莉 统筹/周芳 编辑/丛蓉 制作/彭凤平
长按二维码 关注国家民委微信


    关注 国家民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