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非要围围座吗?

 

“面对面”这种学习形式最深刻的意义在于“看见”。“看见”就觉得安全;“看见”就觉得温暖;“看见”是一份激励;“看见”就有了伙伴;“看见”就有了团队;“看见”就会自觉争先。...



欢迎您关注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微信公共平台,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关注我们!

课堂改革非要围围座吗?在中国,位置真的很重要!

学校课改,老师们习惯了走内容改革一条路,一直对形式不怎么感冒,甚至一提形式就蔑称为“形式主义”。这样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形式的价值。实际上“形式是已经完成了的内容。”

我们不能不说,恰恰是这种“面对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突破,带来了独具原创意义的课堂模式变革。不少步履蹒跚的课改学校,恰恰是因为固守“秧田式”座次,让课改变得举步维艰。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有时候,形式的变革比内容的变革更需要智慧和勇气。认同“面对面”,支持“面对面”,成就“面对面”真的需要包容的智慧。别瞧不上“面对面”,这里面有诸多学问:

“面对面”里有关爱。

面对面”这种学习形式最深刻的意义在于“看见”。“看见”就觉得安全;“看见”就觉得温暖;“看见”是一份激励;“看见”就有了伙伴;“看见”就有了团队;“看见”就会自觉争先。

小组是个对话“场”。新课堂呼唤新的交流方式,用一个关键词来说明,就叫“对话”。“面对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创建了一个新的课堂对话“场”。这个“场”,由于团队价值目标的凝聚,使得“对话”更具活力和效率。

自主定向、变向、朝向、走向。课堂形式的突破不仅仅是座序形式的变革,同时,对传统课堂的单一向前的“朝向”,以及固定的座次进行了深刻的变革。随着课堂“聚焦”点的变化,学生可以自主由小组合作的“定向”进行“变向”,调整“朝向”,倡导“走向”。关注“朝向”是新课堂人性化的自然追求。该“变向”时不“变向”,可以定义为教学事故。坚决反对需要聚焦的时候“背向”和“侧向”。

课改学校小组合作学习一个有效判断,看是否通过课改,你对小组学习有价值判断。一看是不是全员参与,二看有没有帮扶落实,三看是不是“我们”的成果,四看有没有团队激励。

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的实现形式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强化“独学”反馈,二是确保“对学”的落实。“独学”的不充分,“独学”反馈的缺失,“对学”环节的忽视,都是导致参与率流失的重要因素。重建“群学”流程,依次按照 “C—B—A” 由低到高的发言顺序进行交流,就能多给学困生一些机会。如果听凭优等生号令全军,其他学生就只有“接受”的分了。要特别警惕一讨论就是全员大呼隆的伪合作和假合作。

帮扶落实。

大家都习惯于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但是,很少有人追问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没有“大板块、大问题”,就不会有“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让人无奈的是,“小版块、小问题”,依然主宰者课堂。如果课堂容忍“小碎步、齐步走”,学不出差异、快慢,“兵教兵”的帮扶就没有可能了。差异是一种资源。差异是一种期待。差异是一种凭借。差异是一种机会。新课堂追求“大板块、大问题”,分快慢、重差异,我帮你,有机会,你帮我,有劲使。

“我们”的成果。小组合作要的是团队的智慧,集体的结晶。如果在交流展示过程中依然还是“我以为”,多属于“个人”替代“团队”。我们鼓励交流“我们”的成果。“我们”更具有团队的多元和系统。要夯实小组学习成果的整理这个环节。当然,在表达小组学习成果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我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团队激励。当小组交流没有“我们”的时候,小组评价就会流于以“个人”的评价,替代“团队”的评价。

团队要进入师生的潜意识。一想就是团队,一学就是团队,一展还是团队,一评当然团队。团队在我心中,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唤醒团队自觉,比唤醒自主更难、更重要。实现从个体评价,转变为团队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然要求。谁拥有团队激励,谁就拥有了撬动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升可靠的“支点”。

作者简介: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


    关注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