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精粹 I 我爱“白鹿原”

 

那种表现人性的丝丝见血,中国作家写不来啊!...





那日在休斯敦与朋友吃饭,席间一位企业家竟告诉我他读《白鹿原》七遍,我禁不住拨通了陈忠实的电话,那位企业家在电话中背诵了几段《白鹿原》,全场肃穆。现场的朋友纷纷要给忠实买来美国演讲的机票,我听见电话那端传来他爽朗的笑声:“飞机俄(我)就不坐咧!”这笑声仿佛还回荡在耳边,却不承想已成永诀!

2006年的夏天,我重返长安城,跟忠实见了一面。那天黄昏,我站在陕西作协院内新建的水泥大楼前,看见暗色里一个颀长沉稳的身影迎面走来,那股浓烈的烟味也随之飘来,不用说,正是忠实。

忠实早年虽然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酷爱读书,喜欢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迷恋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沉醉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说起近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女钢琴教师》,他再一声慨叹:“那种表现人性的丝丝见血,中国作家写不来啊!”

忠实点燃了他的雪茄,说起了当时话剧《白鹿原》上演的火爆,不禁一声长叹:“演得好啊!一部长篇,百年沧桑,压缩在两个半小时里,主要人物有八十人之众,比《茶馆》还多。”我翻看剧照,整个舞台自始至终竟然是一个布景:大幕拉开,千年不变的黄土高坡,远处传来苍凉高亢的秦人老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下了田,女人做了饭,男人下了种,女人生了产,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转。”

《白鹿原》的故事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中国人怎样走过来,男人剪掉辫子,女人撕掉裹脚布,五十年变迁的雄浑史诗: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王旗更换,国仇家恨,两大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冤冤相报代代不已,手足的兄弟在历史车轮中的残杀,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长卷,辉映出民族悲壮秘史的一角。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关中厚土上的农民,在艰难的蜕变中前行!

叹过《白鹿原》,话题转向中国的农民。他捻灭了手中的烟头,目光游向暗夜的深处:“中国的农民苦啊,革命的主力是他们,战争的烽火燃烧的是他们,然而最终受苦的还是他们。”他回忆起那年游历美国,第一个感觉就是美国的地真多,多到没人种,让他好生羡慕:“中国的农民苦啊,就算是把那点儿地种成金子又能怎样?”现如今,正在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又将何去何从?!我看见那深深的忧患写在他沟壑密布的脸上,恍若就是抽象的“白鹿原”。

纯文学,接地气,真善美
最前沿,最经典,最文艺
不媚俗,不迁就。只,阳春白雪
长按二维码→免费关注
觉得不错→ 转发,转发
分享,新鲜精神早餐,每一天


    关注 北墨文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