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陈忠实“大师高山仰止,我辈拙笔难书”

 

我们最不愿接受的,是一篇期盼中的专访,最后竟变成了悼文。...

这个初夏,本该一鼓作气,把凝聚的精气神一股脑撒给生活,萌发美好的希望。然而,它却偏偏走得有些沉重,让人恍然。不到一周的时间,梅葆玖、陈忠实两位大师相继去世。西安,曾为他们提供了丰渥的创作土壤;他们,曾为西安的历史再镀一层金边。面对永久的离别,再多悲恸,也不足为过。纪念这些带给我们精神之光的大师,以此,更好地继续未来的路。
短短一周的时间,两位大师相继离开了我们。
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2016年4月25日)
2009年10月,梅葆玖接受《品位》采访,并留下墨宝。
陈忠实(1942年8月—2016年4月29日)
昨日上午7:40左右,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3岁。
“白鹿一去不复返,灞水呜咽向终南”
两个月前《品位》关于新版话剧《白鹿原》的报道还摆在案头,如今,“先生已乘白鹿去,此地空余白鹿原。”原著中那句被人传颂了无数遍的话诉说着这一日塬上的寂寥: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面对西安的读者,已无需太多笔墨赘述陈忠实的生平。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安人,他和他的作品本身就可以代表一部分的陕西。

《品位》2016年3月刊对西安外事学院版话剧《白鹿原》的报道
头顶“茅盾文学奖”的光环,他一直称自己是原下人。有读者回忆十年前在黄帝陵祭祖时与他的近距离接触,脚蹬一双布鞋,手挎一个黑色拉链包,身穿灰色中山装,“文如其名,名如其人,且忠且实。”陈忠实曾在一篇自述中说:“我在进入44岁这一年时很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我突然强烈地意识到50岁这年龄大关的恐惧,如果我只能写写发发那些中短篇,到死时肯定连一本可以当枕头的书也没有,50岁以后的日子不敢想象将怎么过。”


一直以来,《白鹿原》被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所青睐
很多读者不知道,陈忠实在写作《白鹿原》时,已经是陕西省成绩斐然的专业作家了。他1942年出生,44岁正是1986年。这之后,他开始创作《白鹿原》。写作的地点是自己的老家,一个只有百来人的小村子。老屋里,没有电视信号,冬天冷风呼呼。1992年腊月完稿。当他把手稿交给《当代》杂志编辑时。只说了一句话:“我连同生命交给你们了。”

当时,正赶上中国的“下海”大潮,这是文化、文学相当不景气的年成。一些大作家的长篇小说征订数最低的只有800册,正常一点的不过是一两千册。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依然自知,自觉,自省,“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陈忠实说,路遥小自己7年。当1988年路遥完成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好几岁的作家刮目相看。他刺激我写了《白鹿原》。”

从此,他平凡的世界,再不平凡。
“大师高山仰止,我辈拙笔难书。”


陕西籍作家柳青是陈忠实最钦佩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创业史》。陈忠实因为“高山仰止”,数次错过与柳青正面交流。
从古到今,提及中国文学,无法绕开陕西这个地域符号。八百里秦川为华夏文学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卷叠浩繁、大师辈出。

上世纪90年代初,陕西作家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京夫、程海的小说相继在京出版发行,被称为“五虎上将”,引发文坛强烈关注,“陕军东征”成为当时文坛的最大亮点。从柳青、王汶石、杜鹏程到“五虎”,当全国许多省市文学创作力量还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时,陕西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地域特色的强大作家队伍,筑起了“文学陕军”的丰碑。



昨日,“贾平凹邀你共读书”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在西安拉开序幕。就在前天,贾平凹还去医院看望了陈忠实。“老陈是一个很杰出的作家,他的去世,对‘陕军团’肯定是重大的损失,但是没办法……”无力回天,这是惺惺相惜的本土作家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

对于大多数年轻读者来说,《白鹿原》虽不是多么大部头的书,但近50万字,三代人的恩怨纷争并非一两天就能消化。未读过或未读懂,是他们常见的论调。但这从未减弱这部小说和作者的影响力。文学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发现一方土地,透彻和追问人性的悲与喜,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用文字的力量,抵达生命思考的维度。


陈忠实在电影《白鹿原》剧组探班
2012年,电影《白鹿原》上映前夕,陈忠实作为原著作者,对它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好在我还活着就能看到电影。”今年3月,话剧《白鹿原》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同此前一样,陈忠实非常支持,不仅不收改编费,还主动出面帮忙找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要原版剧本。然而他却因病无法赴京欣赏,这也成了他临终前的一份遗憾。

2013年,北京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中的老腔表演
2016年初,西安外事学院版话剧《白鹿原》
陈忠实认为,作家深入生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到某一生活场地去深入;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全身心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接触各种人物、事件,这两种都是可取的。“不管怎样,每一位作家都有他的生活场,都在各自的生活位置上经历、感受生活,谁也无法摆脱。贾平凹的生活场在陕南商州,我的生活场就是白鹿原。”

电视剧版《白鹿原》宣传海报


今年年初,总投资逾1.6亿元的电视剧版《白鹿原》顺利杀青。94位主演和400位幕后人员,总计达4万多人次群众演员一道,用227个日夜将近100万字的电视剧本《白鹿原》全景呈现。开拍之初,陈忠实为剧组亲笔题词: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他再一次寄希望于这次改编,然而这一次,他再也无法亲眼看到。
西安读者的缅怀
与其说被陈忠实老师逝世的消息刷屏,不如说我们在共同纪念那曾经将《白鹿原》背在书包里的青春时代。缅怀大师,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陈忠实曾说,艺术创造是为了沟通,作家是靠作品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如今,文豪陨落,西安失去了陈忠实,他的作品在继续与这个世界对话,如他所说,“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更多精彩,关注《品位》杂志
©内容声明:《品位》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品位NOBL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