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池歆的碎片时光(023)

 

色即是空(关于性学专家)、袖珍班级(小微学校)、七子之歌、学校禁止过洋节...



  【写在前面】

我的网名叫“碎月如歌”,后来微信面世,这个网名倒是精准描述了微信的文化样式。我的微信全部是原创,哪怕只言片语都是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极少转发、转贴,如果有也不会“存活”两天。好的微信我会收藏。

一晃两年积累了不少原创微信,于是把它们汇集起来。内容主要以“教育、文化、国际、经济”四大板块为主线,少量触及到“社会、科技、自然、时尚”等话题。仍然按照时间顺序来归拢,取个很土、很直接的题目,就叫《何池歆的碎片时光》。

何池歆的碎片时光(023)
2014年12月21日— 12月25日


【色即是空】前天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性学女硕士彭露露在甘孜某佛学院剃度出家。导师彭晓辉心绪难平,在微博上发了3000多字长信《致我的学术女儿彭露露》,为曾经的得意门生送行。“被泼粪教授”如此矫情让人不安。

背后所有的可能,我不去猜测,没意思,甚至很无聊。好好的一个女孩,学了性学,跟着“被泼粪教授”当了三年的性学硕士。学着学着,就学进了佛门。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真正是应了那句“色即是空”。

据说,彭露露原本成绩相当好,选考“被泼粪教授”的研究生时,以第一名的资格被拉进了他的性学研究队伍。我不能说是,三年后她就这样被性学毁了,但我可以说“被泼粪教授”把一个清纯女孩送进了空门。罪与非罪,找不到评判标准。

性学研究生,竟然遁入空门,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我不知道,彭露露的父母对“被泼粪教授”,是否是感恩戴德,还是想杀了这披着什么皮的什么狼。一切都不得而知。(12月21日20:11)

【七子之歌】每次听澳门孩子唱《七子之歌》我既感动也纳闷,我不明白为何香港所有活动,就不见唱这首歌?香港人为什么没有“母亲”概念,没有回归喜悦?仅此一点可认定,香港真正的回归还在路上。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在纽约创作的组诗,一共有七首,分别是《七子之歌•澳门》、《七子之歌•香港》……(余下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在被割让的“七子”中,最后回归的就是香港、澳门和台湾。

香港回归以来,所有活动几乎都不唱这首歌,大多被流行歌曲、华语流行音乐取代了。仅从香港文艺活动的内涵,我就隐隐觉得这里有很多问题。

香港的问题,根子还是出在“文化扭曲变形”上,出在意识形态混沌不清上,出在“祖国认同”上。香港主权回归了,但是文化、意识形态等方方方面面的回归还在路上。(12月22日12:30)



【无良银行】最近央行在50个城市进行了2万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8%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剩下的就是“可以接受”和“令人满意”两种了。我大笑三声:你爷爷的这统计一看就不靠谱嘛。

这样的统计不是瞎整是什么。你用脚想想吧:两个人里头就有将近一个人说房价可以接受,甚至满意!你爷爷的,不带这么撒谎加欺骗的。你钱多了贷款不出去,也不至于这么无聊吧?穷人多的是,你发一点低息贷款给农民用于农业生产吧。中国的现代银行,比昔日的钱庄还要黑。(12月23日08:33)

【袖珍班级】针对农村学校出现的“小班级”,福建安溪县探索个性化教学新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特点确定因材施教方案,推出了农村超小班学生的“私人订制”课堂。这就是办学规模与质量的逆向思维,值得称赞。

一直以来,城市优质学校越办越大,班级学生数也是越来越多,出现了超级班、超级学校。一个班七八十人乱哄哄的,有理由相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然而现在有一种“找饭店”思维:人越多的饭店一定好吃,冷冷清清的饭店一定很差。这样的思维用在择校上,就产生了超级班、超级学校。我不便评价这里面有没有正相关联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师生比越大教学效果越好。“一对一”早就被商业化,成了社会办学的“精英模式”。

从以上分析的意义来说,农村学校要静下心来研究小班化教学创新,要抓住这个机遇提高教学质量,连打几个漂亮仗,说不定就能反败为胜,引导生源“倒流”,从城市回到农村。这里面的事业空间,大有可为。(12月23日19:05)【编后】一年多后,杨东平教授等国内顶级专家开始关注农村小微学校。部分地区的城区教师开始流向农村学校,比如广东的乐昌市。



【夺走孩子】两院两部近日发文,父母利用未成年子女乞讨,经三次批评拒不改正,严重影响子女正常生活学习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其监护资格。这是“夺走孩子”的节奏啊,相当有震慑力。

这项规定的微妙之处在于它的“类推性”法律意义。利用孩子乞讨要罚,那么逼着孩子光宗耀祖扬名立万要不要罚?强迫孩子去实现父母年轻时没有实现的名利地位,要不要罚?不择手段依靠孩子成名,把孩子当做摇钱树,比如强迫孩子当模特明星之类,要不要罚?……

当前,社会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学校,而忽视了父母在教育中承担的责任。很多孩子与其说是被学校教育毁了,不如说是被他们父母望子成龙的“家庭战略规划”毁了。中国教育的功利性,主要来自于家长。然后传染给了学校老师,最终形成了全社会的不良现象,人人利欲熏心。利用孩子,成就大人!因为爱,所以残害。我一直用这句我创造的“格言”,抨击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功利性。

保护孩子,不仅仅是要保护孩子的正常生活,正常学习。更重要的是,必须保护孩子学习的选择权,个性发展的自由权。(12月24日08:35)

【国富民贫】20日,我国首份官方主导的政府资产报告显示,我国政府净资产106万亿,堪称全球政府首富。可是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说“政府财富多少与普通人生活没有太直接联系”,我看又在忽悠老百姓了。

专家这句话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想绕开“政府有钱,国民收入却捉襟见肘”的现实话题。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承认国富,干嘛就不愿意承认民贫?用一句“政府财富多少与普通人生活没有太直接联系”来搪塞,无聊不?

什么是改革红利?除了制度红利、政策红利等等隐形的红利因素,我觉得更直接的就是要把政府资产拿出来,加大对民生投入,让全体国民能够享受到国家的财富。这不意味着“分光吃光”,而是要更多发挥各种政策杠杆作用,重新配置社会财富。

专家也承认,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都没有我们政府有钱,但是他们的人民却大多数很富有。由此,改变“国富民贫”的现状,就要充分发挥政府净资产的调剂作用,不要让我们的政府成为当代的国家级“葛朗台”。(12月24日12:38)



【校园内,不圣诞】这几天温州的校长们收到了市教育局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我以为,给过热的洋节降降温有必要。许多孩子一出生就莫名其妙追求过西方人的节日,这不很奇怪吗?

人在中国,心在西方。屁大孩子从小就崇洋媚外有意义吗?以为土坯房里走出来一个洋娃娃,多么骄傲自豪的一件事。随你怎么作死,你都是中国人。难不成中国很多孩子身上莫名其妙就遗传了外国人的基因?

我一直觉得,很多人的心态浮躁,中国人都没有当好,就急着要当外国人,过外国的日子。有本事你就别生在中国,穿越到美国去呀。还是老老实实尊重现实,脚踏实地吧。

这些年中国传统节日冷冷清清,洋节日风风火火。因为,商业文化颓废、娱乐恶俗献媚、媒体无良炒作,三者狼狈为奸、罪不可恕。而孩子从小的家庭熏陶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碰到过很恶心的一件事情。一个外来工,搞装修的,天天一身泥。每次看到儿子读英语、唱英文歌,他那满脸的崇拜和神往难以言表。可是,当他的儿子模仿京剧,他却大声苛责孩子不学好。气得我不行。我想,大概他认为京剧是很落后,是低等的,是很“土”的;而那些叽哩哇啦的外文和歌曲才是高大上的,是洋气的吧。这就是无知、无畏加无耻。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非常好,只是这些年生存压力大,多数人没心思过节。而有心思过节的多半是有钱人。有钱人没文化,有文化的没钱。有钱人最崇洋媚外,因为他们没多少中国文化,却很有钱,就眼光向外了。这现象是有的。影响到了孩子。于是传统文化被遗忘,洋节“战胜”了中国节日。(12月25日13:09)

★回帖讨论★

赵晓宇:俺也从来不过圣诞节,俺家老公也从来没給俺送过圣诞礼物。可是孩子却受幼儿园老师毒害啊,每个洋节都不落,有时也郁闷死,不配合嘛,孩子闹,老师批评家长不积极。

(何池歆: 媒体与教育的跨界工作者、广州特色学校评审委员会特邀专家评委、《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副总编,微信meiti800。欢迎预约讲学、交流)


2014年12月25日,参观广州市萝岗区联和小学


这个活动大厅是我最喜欢的


当时跟两位校长说什么来着?


忘记说什么了,都笑成那样。
【何池歆碎片时光总链接】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
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学校品牌管理》杂志邮发代号46-78
专家讲座短信邀约:13710070017
订阅热线:13622223206
全国学校品牌联盟 QQ群:16255021


    关注 教育发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