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默识揣摩”之道(四)

 

(连载)四、师法自然太极拳的形成来源于自然,太极之理无不合于自然之理。先哲们以独到的观察力、丰富的想...



(连载)

四、师法自然

太极拳的形成来源于自然,太极之理无不合于自然之理。先哲们以独到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常的创造力研创了太极拳,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贵遗产,被世人称之为“天赐恩物”,而且在师法自然、悟理明道上做出了示范。太极拳虽内涵丰富,但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源于自然、楦根生活,绝非高不可攀,也不一定非得要钻进实验室,采用高科技手段才能搞明白。

天地广大,包罗万象,是真正的“阴阳之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感悟自然贵在精神感应,只有静观妙悟,静思妙察,方可尽无尽法门,做到大道无所不包,心观无所不达。有思想的画家面对自然山川写生,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将眼前之景描摹得多么逼真、多么相似,而在于感悟自然,让自己的思路在大自然中得到启发。有悟性的武术家面对自然亦是如此,大自然的千变万化、鬼斧神工是打通武术家,画家闭塞思维的一剂良方,这是闭门造车所不能解决的。人的思维是有限的,世人常言:“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人类社会中如此,自然界更是如此,所以,在大自然中感悟太极之理,不仅可以最好地印证、丰富一些传统的经典观点,更能突破自己一些僵化的观念、错误的认识和固步自封的思维模式。概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揣摩感悟。

第一,大处观道,感天地合其势。“天地是一大太极,人身是一小太极”,“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太极拳合五行八卦阴阳运行之理,以此调和身心,以求天人合一。先师曰:太极拳“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气不滞,则如海风吹浪”……可以想象,行拳练功时能有如此胸襟气势,将会是何等境界!深研太极之理、深悟太极之法、深修太极之功者,必然具有大胸怀、大视野和大智慧。而那些妄自尊大,封闭保守,偏激固执、斤斤计较者只能永远是太极“门外汉”。

第二,留意众生,仿其形得其神。人是万物之灵,可仿众生之异能为我所用。太极拳的形成就是受启发于自然、受启发于生活。养生与武术在仿生方面的成就最大,许多拳种都以动物命名,如庄子的“二禽戏”,华佗的“五禽戏”,形意拳、螳螂拳、猴拳、鹰爪拳等。太极拳、械的许多招式也以动物姿态命名,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青龙出水、饿虎扑食、乌龙摆尾、宿鸟投林、灵猫扑鼠、野马跳涧、白蛇吐信等,在拳论中亦有“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的形象比喻,这些都达到了形神兼备、妙不可言的艺术高度。笔者曾作《王其和太极拳歌诀》一首,被杨宗杰先生收入《太极人文》一书,并配发《意境之力》评论文章,对《歌诀》中“起势如洪卷三江”,“迎面击敌似迅雷”、“泰山压顶高探马”、“十字摆莲卷风云”等句做了评析,认为“意念、意识能神奇般地催生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并提出“要培养练拳意境,要发挥意境之力”。现在的一些练拳者,尤其是城市青少年,不是在农业文明的环境中长大的,对好多自然界的动植物不了解,对好多劳动生活场景不了解,缺乏感性认识,必然影响他们对自然界一些生动传神细节的心领神会,有机会到大自然中多走走,多看看,多留意众生物的形神,对理解太极拳很有好处。

第三,深处用心,研物理取其法。以各种物理现象比喻太极之理是十分形象而准确的,如拳论中有“迈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发劲如皮燃火,如泉涌出”、“气如车轮,腰如车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等等。李亦畲先生在《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中有一段详细描述了其胞弟李启轩的一个比喻:当人站在一个圆球上,向前用力则后跌,向后用力则前跌,由此证明了“舍己从人”、“周身一家”、“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诸多道理。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使用法》中通过骑车为喻:单脚用力蹬为“偏沉”,能灵活转动;两脚向相反方向用力蹬为“双重”,滞而不灵。两位宗师的巧妙比喻言简意赅,堪称经典。我的几位拜门师父刘仁海、姚继祖、傅钟文、王荣堂先生当年和我讲拳时,都善于通过维妙维肖、形象生动的比喻讲明难以理解的道理和功法,使人豁然开朗。受恩师启发,我也摸索了一些以物象喻拳理的练功方法,并常与拳友交流探讨,提高了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练拳时为能更好地放松,意想自己像皮影戏里的人物那样,头部及手、膝等部位似有线向上牵引,各关节部位如悬于空中,毫不着力,肢体随线提放而动,其自身却只是许下松沉,这样很快便能掌握放松的要领;再如,为领会提顶吊裆、节节松开,还可将自己想像成一条极柔软的丝巾,头顶上提,如手提丝巾顶端使其直垂不塌,胯部如丝巾下垂,中间腰椎节节放松拉开,如丝巾之柔软灵活。这样,虚领顶劲、节节松开、腰部灵活、尾闾中正,松胯敛臀等多种要领则能同时体会到。又如,拳论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练太极拳,腰部是上虚下实中间活的关键,而许多人没有腰部松活灵动的基础而片面追求“一身备五弓”,致使腰部僵硬,这也是“双重”的病根。如何使腰部松活?可想像腰部就像上下分开的两部分,命门以上部分想像成一个尖头冲下的圆锥体,命门以下部分想像成一个平面,上部圆锥顶尖置子下部平面上,腰部转动时仅仅圆锥顶尖的点与平面接触,这样腰部的感觉轻灵至极。还有,练拳时可假想自己是一个全身透空,富有弹性的气囊或胶皮人,随着一股气流变化,充气时膨胀,缓气时收缩,与拳势动作之开合收放协调一致。如此,可感受掤劲之内涵,并同时体悟“气宜鼓荡”、“周身一家”、“八面支撑”、“―动无有不动”、“身备五弓”、“劲贯四梢”、“内二合”等要领,妙不可言。在取法物理这一方面,有着无限广阔的拓展空间,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

太极拳是一座永远攀不到顶的山,一条永远流不尽的河,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用自己的灵慧之心“默识揣摩”其间,如“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一般,从中悟出更多的妙理,解开更多的难题。(全文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济源市东武太极拳馆   常年招生随到随学
地址:济源市济水大街与愚公路交叉口玉泉街道办事处门口路西侧院三楼
 电话:15938100862陶老师


    关注 济源市东武太极拳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