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三季《奇葩说》,忍不住说说

 

嗯,没想到我能写这些东西......



《奇葩说》第三季结束了,周五又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了。作为一个从第一季追到第三季的人,不得不说奇葩说是一档优秀的节目,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不时地想起里面的一些片段,试着进行辩论。那,与其自己反复地想起,不如把想说的都写下来。

我曾是一个如此反感辩论的人。我也没有真的去看过一场辩论,虽然在我大学的时候,学校的最佳辩手就是舍友的女友。到今天想一想,我为何如此不喜欢辩论。首先我不是一个喜欢说服别人的人,我喜欢彼此交流,更能包容相处,而没想过刻意地改变谁。其次,在我所到过的辩论赛,现场的欢呼几乎是对自己队友或选手的加油打气,或者是选手说出了一些搞笑幽默的段子,而没有人去真正关心选手在说些什么,是不是逻辑严密和正中题意。最后,我接触过的辩论题目,都是一些我觉得不证自明的题目,当然其中的原因也是因为我没有辩论技巧和说服欲望,大学看过的辩论都忘了什么题目,只记得选手说起“后现代”,台下的观众问“什么是后现代”,选手回答“回去看看《大话西游》就知道了”。那是我们的班长,我觉得很厉害。到了研究生,我被抓了一次壮丁去打辩论,我从内心是排斥的。辩论题目记得是“艺术品的复制品是不是艺术品”,我的持方是反方。这在我心里是一个“不辩自明”的问题,而当时我们也没有经过正规的辩论训练,我仍记得在自由辩论时我站起来语无伦次的尴尬。现在想来,如果再让我试一次,我可能会表现的专业一点。不过who cares,那次辩论的结果,我在辩论之前就知道了。

一、奇葩导师

说回奇葩说。与其说我喜欢的是奇葩说,不如说我喜欢的是这些人。首先是马东,我记得在第一季奇葩说海选的时候,高晓松对清华的一位选手说“名校乃国之重器”,马东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我就想,连点“家国情怀”都没有的人,这节目能做成啥样。而在那之前,对马东我不熟悉,对蔡康永我也不熟悉。那之后我就没看,直到在空间里看到一个校友盛赞奇葩说,我才返回去看。所以我是从正剧开始看的,之后再倒回去看海选之类的,是颜如晶改变了我对奇葩说的看法。

奇葩说的辩题,有的是我羞于提起的,有的是我想不到的脑洞题。我似乎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或许以后也不会想起,但当我认真地看下来,发现,每个问题都有可以探讨的地方,而且如果怀着一种包容的心态,每个问题都有探讨的必要,而每一次辩论,都让我有了一点进步,多了一点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的角度。

关于高晓松。我不是一个和外界有过多接触的人,所以我印象中第一次记得高晓松便是酒驾。后来偶然看到了《晓松奇谈》,听到他讲“诗和远方”,讲“国之重器”,讲“温良恭俭让”的台湾,讲西方社会,讲“social ladder”,才知道他有如此深厚的家学渊源,有如此的求学经历,曾是“文青翘楚、浪子班头”,听他讲“白衣飘飘的年代”,讲激情的80年代。

我从高晓松身上学到的,除具体的知识和认识外,便是侃侃而谈。坐在那里几个小时,古今中外,侃侃而谈。他能把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上升到“公平与自由”的论辩。侃侃而谈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姿态,能够协助你把心里的事情梳理清楚。高晓松的嘴跟不上他的脑,因为几乎所有的话都只说一半,需要字幕组用括号补充出来。

关于蔡康永。我没看过《康熙来了》,我不相信那种娱乐节目里会有几个让我敬佩的人,所以我也不看《说话之道》,说话嘛,因人而异。但我最后还是看了,看了感受是说话要温和一点,我透过纸张都能感受到蔡康永的温和,和站在别人的角度说事情。如果说我和高晓松是同质的,因此在回想时不知道该如何说、说什么的话,那我从蔡康永身上学到的更多。首先是包容,几乎所有的问题在他那里都可以说,都可以讨论,而且有讨论的必要,他也能从不同的问题找到值得讨论的地方。他也有自己的“无法容忍”,比如讨论要不要炸死贾玲时他的倒戈。这也是奇葩说真实和严肃的地方,马东花样广告是真实,而那一集不分胜负不排名次,也是一种严肃。其次是温和,康永是我见过的最最有教养的人,所有的话语从他嘴里说出来都变得可以被接受,因为他是从你的角度在说话。

二、第三季观感

第三季结束了,我对于第三季的感觉不如第一季,或许也不如第二季,虽然它仍然是一个让人一直追的节目。之所以感觉不好,可能是没有一个真正好的辩题,也或许是因为选手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辩论不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

我说说对于第三季我最想说的话,而这些话是从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出发,而且是片面的。

1、老队员分组时,大紧队拿走了几乎所有的辩手,留给了对方更多的奇葩。我甚至担心辩论没法打下去。可几期过后,肉松队竟然节节领先。我感到在后面的几期中,大紧队的持方是处于劣势的,很难打。

2、不仅仅是很难打。我记得在辩论“消灭谎言的科技该不该支持”的脑洞题时,反方(肉松队)一直在讨论的是是否存在终极真理的问题,而不是谎言的问题,最后康永哥结辩的时候竟然对陈铭说“那其实不存在这个科技,你们也是在说谎”。我觉得辩题就是一座城,我们在城里讨论问题,怎样都好,但是不能跳出城外,说原来这个辩题都是假的。我想这样是不合适的。另外在辩论“晒炫秀我该不该克制”时,反方(肉松队)从头到尾都是在说别人晒炫秀,我该包容,离题万里。还有一期我记不太清,那一期大紧队回答了肉松队的所有质疑,而肉松队却回避了很多。这几期,都是肉松队赢了,我不服气。

三、我认识的选手

我想大美玲爆发的那一期,所有的人都被打动了,我几乎是欢呼了。大美玲是这一季的焦点。但是在争夺bbking的时候,很显然的输了。那是因为黄执中的经验太过丰富了,很成熟的辩论选手,而姜思达是紧张了。但我也很奇怪,如晶这些队友是否提供了支持,因为我看到黄执中和邱晨讨论的很热烈。而不要说像高晓松想到了“勤奋是个人的品质,而懒是人类之光”这样坚实的论点,我都能想到“懒和懒人不同”“懒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懒是用捷径来达到同样的目的”,甚至爱迪生懒得点灯所以发明灯泡,这样的话他也没说。

黄执中是牛逼的,他的每次发言都是简单的,但是都能让我寒毛直竖,他的“对不对?”让人不敢说话,他的“蓝色药丸红色药丸”让人心情沉重,在最后一场“抱着小熊睡觉”时最后一问,太tm潇洒了。他是真正的bbking。

董靖几乎是这一季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选手了,如果没有姜思达和黄执中的话。她的长处在于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真实案例,而能够那样清晰风趣地表达出来,是必要条件。

第二季我最看好陈铭,因为他的辩论是“规范”的,就像是武林里的正派武功,几乎是降龙十八掌(之前这样想,现在不觉得了)。但是这一季觉得有点黏糊,有点拖泥带水,该被马薇薇摁下去。还是黄执中利索。

我之前不太喜欢邱晨,说不上为什么,可能是不喜欢她的声音?也或许是在第二季的奇袭阶段,她表现的不太好。但是无论如何,我佩服她的实力。

我始终觉得花希和姜思达有点像,可能是气质服饰?如果说辩论风格有坐标的话,花希是偏向颜如晶那边的,而姜思达是偏向肖骁那边的。

肖骁和范湉湉是老奇葩中名副其实的奇葩,两个人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并列的。但三季下来,范湉湉因为自身的经历和阅历,在辩论中“说”大于“奇葩”,而肖骁从之前的奇葩,到现在还是奇葩,把“无知”和“庸俗”做成自己的标签,在别人的宽容中炫耀,可能也有事实,但是“奇葩”大于“说”,很多时候都是耍泼。

很遗憾,东南亚华人,没有表现得如同他们的队友那样好。

2016年5月24日


    关注 嚶鳴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