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

 

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不和别人比,甚至也不和自己比。享受奔跑的感觉,享受赛道的过程。我从来没有觉得马拉松是一场比赛。...



一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

文|冷溪帮主

第29届大连马拉松落下了帷幕,我和龙小贾也回到了北京。回顾这次参赛的经历,即使谈不上刻骨铭心,也足够令我印象深刻了。

参赛经历:

5月22日早上六点半左右,我和龙小贾、Mrs朱来到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也就是马拉松比赛的起点。此时的大连天空湛蓝,阳光很好。我看到很多朝气蓬勃年轻的面孔,也看到一些老当益壮的参赛选手。我想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瞬间,就是忽然有种找到同类的感觉。比如此时的我,置身于这样一群热爱跑步的人群之中,就有这样一种感觉。

存完包之后,龙小贾和Mrs朱进到了半程的待跑区,此次是Mrs朱第一次参加半马,龙小贾说要带着她跑。初次参加马拉松,有个人带着还是很好的。我想起自己首马时阿猫带我的情形。我进到全程的待跑区,这次又是一个人跑,孤独似乎变成了一种常态。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没有在开跑前和龙小贾、Mrs朱合张影。

我站在群情激昂的人群之中,听着领导在台上讲话,抬头看航拍直升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时不时地抬下手腕,看一看时间。

感觉这样的一种生命状态真好。

七点半,发令枪响,人群开始向前涌动。

出发了,谁也不知在前面的赛道上会遇上什么情况。也许可以顺利完赛,也许会遇到抽筋、脚痛、膝盖受伤等情况甚至会放弃比赛。开跑之前就听说大马赛道坡比较多,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想着前半程把速度控制住,只要顺利完赛就行了。可是一开跑,情况就变了。在前半程,我的速度并没有压下来,到半程终点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用时一小时五十分钟。对比上次跑郑开的情况,大马前半程耗时还稍短点,心想说不好这次还能刷PB。后半程的经历让我明白:我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

过了22KM, 迎来一个长坡,真正的挑战算是到了,我调整好呼吸,身体前倾,一步一步的跑上去。这次爬坡,力气算是耗费了不少。上完坡,我刚舒了一口气,可谁知,在24KM处,又迎来一个长长的大坡。看到之后我就有些绝望了,那么长的坡,撞墙期提前到来。不过我暗暗给自己打气,不就一个坡么?只要一步一步的跑就好了,我低着头,心里默念着数字,看着自己的左脚右脚不断地抬起落下,终于到达了坡顶。上完坡接着就是下坡,下完坡拐个弯之后,就来到了平坦的路面,而且一直延续到终点。可是,经历两个大坡之后,我的右腿膝盖受到了损伤,再加上身体透支严重,几乎要跑不动了。30KM以后,掉速严重,根本跑不起来,我走几步,跑几步。就这样,拖着受伤的右腿,一公里一公里的向终点靠近。此时,很多之前被我甩在身后的跑友陆续赶了上来,路两旁的志愿者和市民们依然热情的呐喊助威,他们高喊着再坚持几公里就到了。慢慢地,终于临近终点了,在离终点200米处的时候,我还是跑了起来。当我的双脚踏上终点计时毯的时候,真是百感交集。无论如何,我还是完成了比赛,用时4小时28分。拿着志愿者给的完赛卡,我去领完赛包。



此时的会议中心人声鼎沸,阳光强烈。我一屁股坐在一处台阶上,旁边坐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他笑呵呵的问我成绩如何,我笑笑说一般。我问老大爷怎么样,他也乐了,他说参加马拉松就是来玩了,年纪大了,把每天过的乐乐呵呵的就行了。老大爷心态真是好。

拿出手机,看到龙小贾给我发的信息,让我去找他们。我拖着受伤的右腿,忍者疼痛,离开了会议中心。

至此,大连马拉松画上了一个句号。
赛后总结:

大马特色:

此次的大马组织的相当好,从前期的领取物资到比赛途中的补给、志愿者服务、市民的广泛参与以及赛后的疏散等,水准极高,是我参加马拉松以来感觉服务最好的一次。青春靓丽的马拉松宝贝,严阵以待的救护人员,帅气威严的安保力量,辛勤付出的志愿者们,热情洋溢的大连市民……这一切,都足以让我感受到大连这座城市的友好。
一场马拉松,足以让我爱上一座城。

关于赛道垃圾:

比赛过后,赛道垃圾成堆,一片狼藉,网上有声音说跑步者的素质太低。其实作为一名参赛人员,以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样一竿子打死一个群体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那样一个环境下,参赛选手众多,大家不可能挤在补给站喝完水再把纸杯扔到垃圾筐里。很多人都是一边跑一边喝水,等把水喝完,早过了补给站,而且路两边没有了大的垃圾筐。选手不可能拿着杯子一直跑步的,势必要随手一丢,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的素质就是低,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现在的人是极少有乱丢垃圾的。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待。我们也许可以借鉴一下国外马拉松的经验。据说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举办的马拉松,赛道相对来讲比较干净。原因在于组织方做足了准备,比如多放一些垃圾筐,志愿者及时清理垃圾等。改善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参赛人员和组织方共同的努力,减少垃圾,绿色跑步,从我做起。

为何会受伤?

1:开赛前没有热身;

2:前半程配速没有压住,直接导致后半程提不上速;

3:平时跑量不够,尤其是对爬坡之类的训练太少;

4:缺乏足够的跑步知识,尤其是有关运动伤病的预防。
马拉松的意义:

跑步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期间也参加了几场马拉松了。近年来举办马拉松的城市越来越多,参加马拉松的人也愈来愈多。马拉松热了起来,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股热潮?

首先关于马拉松,尤其是全马,并非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没有平日跑量的累积,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很难顺利完赛的,途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包括运动受伤。

我之前一直觉得,只要能迈开双脚,我就能一直跑下去。我曾在奥森专门练过爬坡,石阶,高地都跑过,还练过变速跑。每当别人说运动受伤的时候,我都不以为意,我觉得我不会受伤,我认为我的膝盖可以承受很大的冲击力。

可就在大马的长坡上,我迎来了第一次的运动受伤,右膝盖外侧疼痛。后来上网查了一下,专业术语应该叫做ITBS,据说恢复起来尚有些困难。

看似简单的跑步,其实包含了丰富的跑步知识。平日训练的时候,我对这些知识没有重视,导致了我在赛道上的运动损伤。尤其是马拉松,科学的训练极其重要,盲目的去跑早晚都会出现问题的。所以,在平时,一方面要加强身体上的训练,一方面还要补充跑步知识。科学奔跑,远离伤病。

于我而言,跑马拉松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也不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跑马拉松是一个人的事情,是自我的修行与朝圣。真正有意义的并非是获得了多少枚奖牌,参加过多少场马拉松,而是在一次次的跑马拉松的过程中,那种自我成长的仪式感。我们不断地突破自己,挑战自己,通过这些,获得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不和别人比,甚至也不和自己比。享受奔跑的感觉,享受赛道的过程。我从来没有觉得马拉松是一场比赛。除了奔跑,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值得留意:热心的大妈,帅气的警察,孩子伸出的小手,姑娘露出的笑脸,摄影师的手势,志愿者的鼓励,咸咸的汗水,自由的呼吸,耳畔拂过的风,脚底跑过的街,甚至是临近中午时飘来的饭香…….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风景,还有看不见的风景。比如我们的思绪,我们的内心。在漫长的42.195KM的路途上,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我见过一些跑马拉松很厉害的人,他们可以称得上马拉松疯子。参加过上百场比赛,去过很多个地方。除了常规的国际马拉松,还参加山地马拉松,越野马拉松,超级马拉松等。我不知道跑过这么多的路以后,会是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我也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待他们。他们的热情到底来自哪里?他们跑步的初衷又是什么?甭管赞成也好,质疑也罢。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们身上的一种叫做毅力也好,恒心也好,意志力也好的东西,是超乎常人的。我觉得几乎每个参加过马拉松的人,都会经历过特别痛苦的过程。而这种痛苦,若不是出于一种特别的热爱,是没有人愿意再度尝试的。

我想起跑完后和龙小贾说起参赛的经历,龙小贾笑着说:果然是半马怡情,全马伤身啊。那超马呢,该灰飞烟灭了吧。

那些人,那些事:

每次跑马拉松,都会认识一些人,发生一些事。这些于我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素不相识的人,因为马拉松认识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因为马拉松发生了。冥冥之中,我总是觉得有种力量一直在牵引着我前进。

21号上午,我领完参赛包,准备回住处。路遇一大哥问路,问我地铁口在哪里,我正好也要去坐地铁,巧的是我们还是一个方向,于是一起上了地铁,途中我得知这位大哥是本次马拉松4:00的兔子,来自沈阳,已经参加过五十多场马拉松。这次遇到大神了,膜拜之情油然而生。大哥滔滔不绝的给我讲他参赛的经历以及自己的一些心得。他说光是关于跑步的书就看了厚厚的一摞。看来跑马拉松不仅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智慧。我的站马上就要到了,分别之前,我们加了微信。

龙小贾去旅顺他亲戚家了,下午才能回来。我自己去了星海广场,看游人如织,看海天一色,看高楼耸立,看海鸥觅食。我租了一辆自行车,在附近溜达,绕了一圈,觉得也没什么好看的了,接着就去了老虎滩。

半路上浩森大哥给我发信息,问我晚上有空么,要带我去吃饭。我已经和龙小贾他们约好了,去不成。我说下次你去北京跑马拉松记得联系我,我请你吃饭。浩森大哥笑笑说好。

老虎滩是大连一个很著名的景点,但是一个人在这样的地方游玩多少觉得有些无趣。我这人天生不喜欢热闹,不愿扎堆人群。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看海,我喜欢大海,大海带给我宁静与自由。

我准备去坐轮渡,在一个票贩子手里花一百大洋买了一张船票。然后司机把我拉到了登船口。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花样年华》里那句经典的台词: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轮渡开动,开始向大海深处驶去。我扶着栏杆,看着船底翻滚的浪花,吹着咸咸的海风,内心欢快的不行。似乎所有的烦心事,都在遇见大海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了。这一刻,我只属于大海。成群的海鸥追随着船只,时而飞上桅杆,时而冲上云霄,时而掠过水面,它们欢快着鸣叫着,飞舞着,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一刻,我愿化身一只海鸥,让我与大海来个亲密接触。
远处的小岛若隐若现,海面上升起了迷雾,朦胧一片。忽而阳光从云层投射下来,闪出一道亮光,明暗交织,令我神魂颠倒。

半小时之后,轮渡回到了起点,我走下船来,心里想着再去哪里转转。对,书店。每到一座城市,我都要去当地的特色书店看一看,这几乎成了一种习惯。我上网搜了一下,老虎滩附近就有一家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

一家书店温暖一座城市
路旁一个大妈上来搭话,问小伙子去哪里啊。我说去猫的天空之城,大妈说十五我拉你去。得嘞,走着。

这家书店位于老虎滩的渔人码头,这里维多利亚式风格的建筑我真是喜欢,滨海小镇,啤酒海鲜,鲜花与暖阳,书香与咖啡,文艺与浪漫,复古与现代……一幅幅画面交织开来,令我目不暇接。

我走进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阿乙的《阳光猛烈,万物显形》。阿乙这个人我是见过的,个头不高,面容沧桑,不怎么爱讲话,北岛曾形容他“对写作有着对生命同样的忠诚和热情”。他的文字孤独,坦诚,不媚俗。阿乙的骨子里透露着一种孤高。我想大多对文字有着洁癖的人都具有这种特征。
另一本是V.S.奈保尔的《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这本书讲诉了作者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大师的往事。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作家梦,作者把它实现了。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也给了我很多的鼓舞。或许我们怀着一样的梦想,或许有一天,我的梦想也会实现。

龙小贾给我发微信,让我去找他。

我离开书店,前往约好的地方。

见到了Mrs朱和Mrs杨。Mrs朱是龙小贾的大学同学,也就是第二天和龙小贾一起跑半马的女同学。Mrs杨是龙小贾的高中同学,相识也有近十年了。时间尚早,我们先去喝了点东西,然后去天津街附近吃饭。

生活有时真的很有意思,就在一个月以前,我和龙小贾还不认识,一个月以后,我们竟然一起来参加马拉松,竟然还和他的两个同学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吃罢饭我们去东港会议中心看音乐喷泉,这里也是马拉松的起点,当我们到达后,喷泉周围早已挤满了人。我们只好站在外面观看。

龙小贾和Mrs杨站在一起,感觉好温馨。Mrs朱一直拿着手机拍喷泉,我则在附近来来回回的走动,看看人,看看喷泉,再看看龙小贾和Mrs杨在一起的画面。
喷泉表演完毕,我们返程。龙小贾要送Mrs杨回去,让我送Mrs朱回家。车流如梭,霓虹闪烁。

把Mrs朱送到家后,我打车返回了天津街附近,可死活找不到酒店了,我一个人在那里打转,手机导航也不行,真是个路痴。我给龙小贾发微信,让他来找我。

不到一天的时间,我和Mrs朱都看出了龙小贾和Mrs杨之间的默契。我有时想男女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一种感情?我说那个龙小贾,别总让人等通知,抓点紧。

大抵有相同爱好的人能很快的熟络起来,比如我认识的阿猫,龙小贾,浩森,light等等,以及还有很多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的跑友。

后记:

周一的北京下了一天的小雨,临近傍晚的时候,天放晴了,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接着朋友圈就被刷屏了。

周二上午吴博士说,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不是彩虹,应该叫做霓虹。博士果然学识渊博。至于彩虹和霓虹的区别,自己去查阅吧。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提出一个“圆圈理论”:用大圆和小圆比喻一个人所获得知识的多少,一个人的知识越多,所接触到的无知的区域就越广,就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大概越是见多识广的人就越谦逊,就越懂得敬畏。

拿跑步来讲,在我初期接触时,我以为只要蛮跑就行了,我以为自己的膝盖不会受伤。可随着对跑步认识的加深,对跑步知识的积累,我对跑步竟慢慢产生了敬畏之情。

致谢

特别感谢龙小贾同学对我的照顾。在回京的路上,我右腿行动不便,上下阶梯膝盖都疼的不行。龙小贾同学帮我背包,还时不时地搀扶我一下,直至送我到家,全程呵护,感激不已,衷心感谢。

感谢Mrs朱和Mrs杨,认识你们很开心。

感谢大连马拉松组委会的精心组织,感谢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大连市民的热情助威。

同时感谢自己的坚持!

下一站,再见!



我是冷溪帮主,一个喜欢读书,跑步的理想主义者,期待着冷溪部落的建成,谢谢你的支持!


    关注 冷溪帮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