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微阅读八佾:淫祀无福

 

季氏旅于泰山。...







《八佾》第三

《八佾》是《论语》第三篇的篇名,共计二十六章。何晏注曰:“此篇论礼乐得失也。”


旅,动词,祭的意思,一般指祭山。当时,天子能够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只能祭在其封地之内的山川。季氏是鲁国的大夫,竟然去祭泰山,孔子认为这是僭越礼制。冉有,孔子的学生冉求,字子有,当时为季氏家宰。女通汝,古通用。救,救正。曾谓,难道。

这一章可翻译为:



上一节讲到林放问礼之本,这里孔子又拿泰山神与林放作比,可见这件事应该是发生在林放问礼不久之后。前文我们已多次看到季氏违礼之事,季氏祭祀泰山,也是僭越行为。按礼,泰山位于鲁国境内,应是鲁侯祭祀,季氏一个大夫前去祭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孔子眼见此非礼行为,自己无法阻止,问其弟子冉有,能否阻止季氏去祭祀泰山,冉有说不能。孔子因此感慨泰山神难道会比林放不懂礼吗?什么意思呢?周人认为,山川之神皆有灵,对于祭祀者、祭品是有选择的,对于不符合礼制的祭祀,神灵是不会接受的。《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楚昭王生病了,卜人占卜说是黄河之神在作祟,请求在郊外祭祀消灾。楚昭王回答说,三代祭祀礼仪规定,诸侯只能祭祀本国境内的山川之神,长江、汉水、雎水、漳水之神是楚国应该祭祀的,祸福的到来,不会超过这些神灵,我虽然没有德行,黄河之神不是我所能得罪的,于是就没有祭祀。孔子说:“楚昭王懂礼,他没有失去国家,是应该的。”楚昭王之举,与季氏祭祀泰山,形成鲜明对比,孔子之意,季氏僭礼而祭祀,泰山之神是不会保佑他的。《礼记·曲礼下》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祭祀不该祭祀的神灵叫淫祀,季氏之举,就是淫祀,淫祀是不会得到福报的。

当今社会,清明前后,有人不去祭祀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别人或领导的祖宗,亦是淫祀之举,肯定不会有福报的。

微刊主编:子璋

文字编辑:子明

图片编辑:子颀

版式设计:云住

往期内容回顾:

论语微阅读 |八佾: 孰不可忍

论语微阅读 |八佾: 奚取于堂

论语微阅读 |八佾 :不仁害礼

论语微阅读 |八佾 :奢俭适中

论语微阅读 |八佾 :华夏文明



    关注 學禮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