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时光-春生(一)

 

炊烟映斜阳,青水绿意长。...



家乡位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江、浙、皖三省交界处。在春秋属吴越,战国时属楚,境内丘陵此起彼伏,河湖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我出生的小镇位于县城往北约五公里处,214省道径直穿过街道正中心,道路两边的居民住宅大都被用作商途,小镇人口不过数千,都是土生土长的,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恭谦礼让,甚至往上翻,祖上数代都彼此友好、相互交集。

计划经济时期,小镇上有供销社和粮站,除了这些单位的老员工,以及镇上教师是非农户,镇上大都是半农半商的人家,家里要么女主商男务农,或是农忙时一起务农,农闲时一起经商。

春节前后,一立完春,天气瞬时变得暖和起来,热烘烘的阳光笼罩着孤寂了一个冬的树木,黑黢黢、光秃秃的树枝上,一个个像是被催生了似的,冒出一颗颗或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绿芽,不过三四天的功夫,小牙苞们跟赶着场比赛一般,渐成叶形,在返青的枯枝上分外惹眼。

穿过位于后街西边约五十米的深巷,一个碎石子和煤渣铺成的下坡路,抬眼望去,有两个水塘,水塘西边是大片菜畦,菜畦西有条半米高的环形圩埂,圩埂后面是望不到头的庄稼地,镇上居民耕种的田地大都是在这里。

坡路下去,沿路稀稀拉拉种了柳树、杨树、泡桐,左手边拐弯,直走,有一条泥土铺成的东西向小道,南北两边各有一面长形水塘,俨然一副挂在鼻梁上的眼镜形状。北边的叫大塘,是生产队的养鱼塘,在小镇通自来水之前,住在周边的住户大都在这里淘米洗菜、洗衣担水。水塘边的水跳,是一块块半人长的扁平青石,长年累月的踩踏,和日久经年的捣衣,石面光滑无比,宛如镜面。

位于大塘东岸,有条约一米宽的碎石路,一排成荫的杨树和楝树,生于水塘边,粗壮的树根裸露在岸边,盘根交错,在水里投下成排的倒影。水质清冽,细软的水草在水底招摇,浅水处的石块上清晰可见绿油油的青苔,终不知是树荫映绿了池水,还是水草荡漾了清泉,春日里,一汪池水绿盈盈。

南边的水塘,人称“马桶塘”,不是因为形状像马桶,而是整个后街的人都在这里洗马桶。在坐便器普及之前,木质的马桶是小时候家家必备的东西,每天晨起,女人们都赶早将前一日的便溺倒进厕所,跟约好似的,在塘边蹲下,一溜排开,用一把细竹扎成的长刷,将马桶在水塘里打着圈,荡一下,刷干净。

水塘过去,仅有的一户民宅,三间黑瓦白墙的平房,掩在绿树丛荫下,平房的一隅,一间低矮的厨房顶上,砖块砌成的方形烟囱直直地伸向空中。夕阳西下,天边的余晖映红了半边天,袅袅升起的青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空盘旋,渐渐散去,在地里劳作的人,看见远处的炊烟,便停下手里的活,准备回家了。

炊烟映斜阳,青水绿意长。小镇的春天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从初春到隆冬,从年少到而立。

PS:明天继续小镇的一年四季《春生》下篇,不要错过哦!


    关注 彳亍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