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念处经》中文译本(上)

 

但凡修行四念处之三宝弟子,皆需诵读此经。...

大念处经》中文译本(上)
译者:心照禅师

编辑:水月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俱卢国一个名为劫摩沙达磨的城镇。在那里,世尊告诸比丘:“比丘们!”比丘们答言:“尊者!”世尊如是宣说:“比丘们!这是使众生清净,越度愁悲,出离忧苦,得达圣道,现证涅槃的一行(一味与必经)之道,此道即是:四念处!

云何四种念处?比丘们!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热诚精进,善于正念正知,舍离对于(五蕴身心)世间的贪欲与忧恼;(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受随观受,热诚精进,善于正念正知,舍离对于(五蕴身心)世间的贪欲与忧恼;(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心随观心,热诚精进,善于正念正知,舍离对于(五蕴身心)世间的贪欲与忧恼;(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热诚精进,善于正念正知,舍离对于(五蕴身心)世间的贪欲与忧恼。

一、就身随观身念处

1、出入息念

比丘们!云何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比丘们!比丘前往林中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盘腿而坐,正直其身,正念现前,(当下单纯)正念出息,(当下单纯)正念入息。

在长出息时,了知:‘正长出息’;

在长入息时,明白:‘正长入息’。

在短出息时,了知:‘正短出息’;

在短入息时,明白:‘正短入息’。

比丘修学‘我当感知呼吸的整个过程而出息’;

比丘修学‘我当感知呼吸的整个过程而入息’。

比丘修学‘我当平静与呼吸相关的种种因缘而平静地出息’;

比丘修学‘我当平静与呼吸相关的种种因缘而平静地入息’。

比丘们!如同熟练的制陶匠或其学徒,在(旋转陶轮)作长轮转时,了知:‘我正长轮转’;在作短轮转时,了知:‘我正短轮转’。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长出息时,了知:‘正长出息’;在长入息时,明白:‘正长入息’。在短出息时,了知:‘正短出息’;在短入息时,明白:‘正短入息’。比丘修学‘我当感知呼吸的整个过程而出息’;比丘修学‘我当感知呼吸的整个过程而入息’。比丘修学‘我当平静与呼吸相关的种种因缘而平静地出息’;比丘修学‘我当平静与呼吸相关的种种因缘而平静地入息’。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出入息)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出入息)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长出息长出息长出息……乃至平静与呼吸相关的种种因缘而平静地入息……)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2、行住坐卧

复次,比丘们!比丘在行走时,了知:‘在行走’;或在站立时,了知:‘在站立’;或在坐着时,了知:‘在坐着’;或在躺卧时,了知:‘在躺卧’。无论是行、是住、是坐、是卧,都只是念念如实了知。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行住坐卧)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行住坐卧)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走走走……乃至躺躺躺……)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3、种种仪态

复次,比丘们!比丘去来往返时,或前瞻后视时,或左顾右盼时,保持正知;或曲伸俯仰时保持正知;或著衣持钵时保持正知;或饮、食、嚼、尝时保持正知;或大小便时保持正知;或行、住、坐、卧、眠、醒、语、默时保持正知。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种种仪态)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种种仪态)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去去去……乃至默默默……)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4、种种身分

复次,比丘们!比丘观察思维此身,从脚底以上,自发顶以下,皮所包覆,充满着种种不净:‘在此身中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髓、肾;心、肝、膈膜、脾、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脑);胆汁、痰、脓、血、汗、(皮下)脂;泪、(皮上)油、唾、涕、关节滑液、尿。’

比丘们,正如两端开口的袋子,装满种种谷类,例如稻米、糙米、绿豆、豌豆、芝麻、粳米。解开袋子之后,眼力好的人就能明察:‘这是稻米,这是糙米,这是绿豆,这是豌豆,这是芝麻,这是粳米。’

比丘们!如是,比丘观察思维此身,从脚底以上,自发顶以下,皮所包覆,充满着种种不净:‘在此身中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髓、肾;心、肝、膈膜、脾、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脑);胆汁、痰、脓、血、汗、(皮下)脂;泪、(皮上)油、唾、涕、关节滑液、尿。’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种种身分)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种种身分)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头发头发头发……乃至尿尿尿……)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5、分别四界

复次,比丘们!无论比丘以何状态,置身何处,(一切时处,一切威仪)以界分别观察此身:‘在此身中,有地界、火界、风界、水界。’

比丘们!正如熟练的屠夫或其学徒,杀牛之后,坐在交叉路口,将牛身片片肢解。比丘们!如是,无论比丘以何状态,置身何处,(一切时处,一切威仪)以界分别观察此身:‘在此身中,有地界、火界、风界、水界。’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四界)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四界)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地界地界地界……乃至水界水界水界……)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6、死尸九观

(1)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已死亡一日、二日或三日,膨胀、青瘀或脓烂。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2)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或被乌鸦所食啖,或被秃鹫所食啖,或被鹰、鹭、犬、虎、豹、豺、狼所食啖,或被种种虫所食啖。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3)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骨与骨间尚有血肉,以筋相连。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4)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骨与骨间,肉尽无余,尚有血污,以筋相连。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5)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骨与骨间,血肉皆尽,唯筋相连。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6)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骨与骨间,筋尽失连,处处散布,手骨一处,脚骨一处,一处踝骨,一处胫骨,股骨髋骨异处,肋骨椎骨异处,肩骨、颈骨、颚骨、齿骨及头骨别别各处。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7)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唯有白骨,色如螺贝。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8)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年年岁岁,(形质渐变),骸骨累累。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9)复次,比丘们!若比丘见到被弃置在塚间的死尸,骸骨腐朽,碎坏成粉。他于是联想、对照、反观自身:‘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

如是,比丘(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内,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外,就身随观身时或观于(自他)内外。(念念如实,念住死尸)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坏灭之法,就身随观身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

比丘现起(我身必将如是,自身也有相同的属性,逃避不了同样的法则)的正念时,了知身只是身,(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身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身随观身而安住。

二、就受随观受念处

比丘们!云何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受随观受而安住?

比丘们!若比丘在感觉喜乐之受时,了知:‘感觉到喜乐之受’;在感觉忧苦之受时,了知:‘感觉到忧苦之受’;在感觉不苦不乐之舍受时,了知:‘感觉到不苦不乐之舍受’。

(在感觉身体的乐受时,了知:‘感觉到身体的乐受’;在感觉心的悦受时,了知:‘感觉到心的悦受’;在感觉身体的苦受时,了知:‘感觉到身体的苦受’;在感觉心的忧受时,了知:‘感觉到心的忧受’;在感觉身体的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感觉到身体的不苦不乐受’;在感觉心的舍受时,了知:‘感觉到心的舍受’。)

在感觉有欲染的乐受时,了知:‘感觉到有欲染的乐受’;在感觉无欲染的乐受时,了知:‘感觉到无欲染的乐受’;在感觉有欲染的苦受时,了知:‘感觉到有欲染的苦受’;在感觉无欲染的苦受时,了知:‘感觉到无欲染的苦受’;在感觉有欲染的不苦不乐之舍受时,了知:‘感觉到有欲染的不苦不乐之舍受’;在感觉无欲染的不苦不乐之舍受时,了知:‘感觉到无欲染的不苦不乐之舍受’。

(在感觉世俗的乐受时,了知:‘感觉到世俗的乐受’;在感觉非世俗的乐受时,了知:‘感觉到非世俗的乐受’;在感觉世俗的苦受时,了知:‘感觉到世俗的苦受’;在感觉非世俗的苦受时,了知:‘感觉到非世俗的苦受’;在感觉世俗的不苦不乐之舍受时,了知:‘感觉到世俗的不苦不乐之舍受’;在感觉非世俗的不苦不乐之舍受时,了知:‘感觉到非世俗的不苦不乐之舍受’。)

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受随观受时或观于内而安住,就受随观受时或观于外而安住,就受随观受时或观于(自他)内外而安住。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受随观受时或观生起之法而安住,就受随观受时或观坏灭之法而安住,就受随观受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而安住。

比丘现起(感觉到喜乐之受……乃至感觉到非世俗的不苦不乐之舍受……)的正念时,了知受只是受,(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受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受随观受而安住。

三、就心随观心念处

比丘们!云何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心随观心而安住?

比丘们!若比丘有贪心时,了知:‘有了贪心’;

心离贪时,了知:‘心离贪’。

心有嗔时,了知:‘心有嗔’;

心离嗔时,了知:‘心离嗔’。

心有痴时,了知:‘心有痴’;

心离痴时,了知:‘心离痴’。

心昏昧时,了知:‘心昏昧’;

心散乱时,了知:‘心散乱’。

有(色界、无色界)广大心时,了知:‘有(色界、无色界)广大心’;

有(欲界)不广大心时,了知:‘有(欲界)不广大心’。

有(三界)有上心时,了知:‘有(三界)有上心’;

有(出世间)无上心时,了知:‘有(出世间)无上心’。

心得定时,了知:‘心得定’;

心失定时,了知:‘心失定’。

有解脱心,了知:‘有解脱心’;

无解脱心,了知:‘无解脱心’。

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心随观心时或观于内而安住,就心随观心时或观于外而安住,就心随观心时或观于(自他)内外而安住。比丘就心随观心时或观生起之法而安住,就心随观心时或观坏灭之法而安住,就心随观心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而安住。

比丘现起(有贪心有贪心有贪心……乃至无解脱心无解脱心无解脱心……)的正念时,了知心只是心,(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心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心随观心而安住。

四、就诸法随观诸法念处

比丘们!云何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1、五盖

比丘们!对于五盖,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比丘们!云何比丘对于五盖(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比丘们!若比丘在内心有贪欲时,了知:‘内心有贪欲’;在内心无贪欲时,了知:‘内心无贪欲’。比丘了知未生起的贪欲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贪欲云何断除,了知已断除的贪欲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若比丘在内心有嗔恚时,了知:‘内心有嗔恚’;在内心无嗔恚时,了知:‘内心无嗔恚’。比丘了知未生起的嗔恚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嗔恚云何断除,了知已断除的嗔恚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若比丘在内心有昏沉与睡眠时,了知:‘内心有昏沉与睡眠’;在内心无昏沉与睡眠时,了知:‘内心无昏沉与睡眠’。比丘了知未生起的昏沉与睡眠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昏沉与睡眠云何断除,了知已断除的昏沉与睡眠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若比丘在内心有掉举与追悔时,了知:‘内心有掉举与追悔’;在内心无掉举与追悔时,了知:‘内心无掉举与追悔’。比丘了知未生起的掉举与追悔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掉举与追悔云何断除,了知已断除的掉举与追悔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若比丘在内心有疑惑时,了知:‘内心有疑惑’;在内心无疑惑时,了知:‘内心无疑惑’。比丘了知未生起的疑惑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疑惑云何断除,了知已断除的疑惑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内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外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自他)内外而安住。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生起之法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坏灭之法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而安住。

比丘现起(贪欲贪欲贪欲……乃至疑惑疑惑疑惑……)的正念时,了知诸法只是诸法,(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诸法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对于五盖(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2、所执取的五种蕴

复次,比丘们!对于五种所执取的蕴,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比丘们!云何比丘对于五种所执取的蕴(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比丘们!如是,比丘了知:‘此是所执取的色蕴,此是色蕴之生起,此是色蕴之坏灭;此是所执取的受蕴,此是受蕴之生起,此是受蕴之坏灭;此是所执取的想蕴,此是想蕴之生起,此是想蕴之坏灭;此是所执取的诸行蕴,此是诸行蕴之生起,此是诸行蕴之坏灭;此是所执取的识蕴,此是识蕴之生起,此是识蕴之坏灭。’

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内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外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自他)内外而安住。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生起之法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坏灭之法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而安住。

比丘现起(此是所执取的色蕴……乃至此是识蕴之坏灭……)的正念时,了知诸法只是诸法,(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诸法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对于五种所执取的蕴(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3、内外六处

复次,比丘们!对于内外六处,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比丘们!云何比丘对于内外六处(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比丘们!如是,比丘了知于眼根,了知于色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生起未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断除已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已断除的烦恼结。

比丘了知于耳根,了知于声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烦恼结,了知未生起的烦恼结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烦恼结云何断除,了知已断除的烦恼结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于鼻根,了知于香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生起未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断除已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已断除的烦恼结。

比丘了知于舌根,了知于味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烦恼结,了知未生起的烦恼结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烦恼结云何断除,了知已断除的烦恼结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于身根,了知于触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生起未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断除已生起的烦恼结,了知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已断除的烦恼结。

比丘了知于意根,了知于(心的对象)法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烦恼结,了知未生起的烦恼结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烦恼结云何断除,了知已断除的烦恼结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内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外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自他)内外而安住。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生起之法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坏灭之法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而安住。

比丘现起(了知于眼根……乃至了知已断除的缘意根与法尘二者而生起的烦恼结云何于未来不再生起……)的正念时,了知诸法只是诸法,(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诸法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对于内外六处(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4、七种菩提要素

复次,比丘们!对于七种菩提要素,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比丘们!对于七种菩提要素,比丘云何(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比丘们!如是,比丘若在内心有念觉支时,了知:‘内心有念觉支’;在内心无念觉支时,了知:‘内心无念觉支’。比丘了知云何生起未生起的念觉支,了知云何修习圆满已生起的念觉支。

比丘若在内心有择法觉支时,了知:‘内心有择法觉支’;在内心无择法觉支时,了知:‘内心无择法觉支’。比丘了知未生起的择法觉支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择法觉支云何修习圆满。

比丘若在内心有精进觉支时,了知:‘内心有精进觉支’;在内心无精进觉支时,了知:‘内心无精进觉支’。比丘了知云何生起未生起的精进觉支,了知云何修习圆满已生起的精进觉支。

比丘若在内心有喜觉支时,了知:‘内心有喜觉支’;在内心无喜觉支时,了知:‘内心无喜觉支’。比丘了知未生起的喜觉支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喜觉支云何修习圆满。

比丘若在内心有轻安觉支时,了知:‘内心有轻安觉支’;在内心无轻安觉支时,了知:‘内心无轻安觉支’。比丘了知云何生起未生起的轻安觉支,了知云何修习圆满已生起的轻安觉支。

比丘若在内心有定觉支时,了知:‘内心有定觉支’;在内心无定觉支时,了知:‘内心无定觉支’。比丘了知未生起的定觉支云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定觉支云何修习圆满。

比丘若在内心有舍觉支时,了知:‘内心有舍觉支’;在内心无舍觉支时,了知:‘内心无舍觉支’。比丘了知云何生起未生起的舍觉支,了知云何修习圆满已生起的舍觉支。

如是,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内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外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于(自他)内外而安住。比丘(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生起之法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坏灭之法而安住,就诸法随观诸法时或观生起与坏灭之法而安住。

比丘现起(有念觉支有念觉支有念觉支……乃至了知云何修习圆满已生起的舍觉支……)的正念时,了知诸法只是诸法,(观察思维不恒无常,逼迫之苦,垢秽不净,不能作主,诸法不是我,非我所有,念只是念,念亦非我,能所皆空,无人我相)正念够量,观智够量,有知有见有明有达,知见明达,而无我我所。(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心无其它所依而安住,(无所住而住),不执取一切(五蕴身心)世间。

比丘们!如是,比丘对于七种菩提要素(在日常生活的种种仪态中,念念如实)就诸法随观诸法而安住。

由于字数发布受限,需分为上下两部分,请阅读下一篇文章:《大念处经》中文译本(下)以上为【大念处经】-上



萨度!    萨度!    萨度!

编者按:

感谢恩师耗时两年撰写《生命与爱的旅程》并翻译《大念处经》,但凡修行四念处之三宝弟子,皆需诵读此经。

若同时阅读《生命与爱的旅程》即可加深对《大念处经》的理解。

谨此祝愿天下众生,平安、喜乐、吉祥、圆满。                            ——三宝弟子 水月敬上

                            丙申猴年癸巳月庚戌日 

 

【编者简介】



策划人梁美夕,中国公关行业前100位优秀女性职业经理人,“夕策划”掌门人、自由撰稿人,作家,是巨人集团前策划部核心成员。2012年于峨眉得道高僧心照禅师门下皈依三宝,法号水月。专注于佛学、国学和女德教育,著有《我问佛》、《微博VS微信》等书稿,预计2016年底公开出版发行并将提前预售,预售时间请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关注梁美夕新浪微博动态即可知晓。

新浪微博搜索:梁美夕,即可加关注。



拿出手机扫一扫,关注水月杂谈微信公众号SYZT99,或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 。


    关注 水月杂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