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游记《五台秋歌》

 

五台山——既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同时还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在这个无数虔诚的佛教徒朝圣膜拜、心向往之的地方,朝左拉用他的镜头发现了些什么?又用它的文字在思考些什么呢?...



十月中旬到达五台山,红叶已经过去,植被的颜色虽然单调,倒也清静。松树依然是绿色的,白杨树已经是叶落殆尽,只剩下枝干。



田野上玉米已经收获,只留下茎叶待后期被农夫收回当做冬天的柴火。早晨随附近的村民一起到山上,捡取落叶松的枝叶、扎成捆背回家中,这也是冬天取暖的材料之一,毕竟可以省些煤炭的费用。



五台山最冷的冬季曾经到零下40度,冬季漫长,没有火炕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朋友说这个十月的末尾是罕见的温暖,天高云淡,虽然早晚有凉意,但是到了中午竟如同春天般温暖,或许是老天对我的照应,我还真的感激涕零。



感激大自然的恩惠,无论大树还是小草都生长的非常茂密,透过它们的影子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自信和自强。



山谷之间总有清澈的溪流欢唱着流过,水声被环抱的山体反射着,声音如在音箱里的感觉,还非常之立体。我特意拍了一段视频,希望晚上能够枕着流水的声音入眠。



由于土壤不够肥沃,山地里可以种植的农作物还主要局限于玉米和土豆,到村里转时每家院落里都整齐堆放着玉米,我不知是出于美观还是其他目的,山民们的勤劳还是让人印象深刻。



我去的那个村落的名字叫大插箭乡,听上去就感到很特别。村子里现在生活着不到90个人,到处可以看到很多被遗弃的房屋,由于没有任何维护,有些几乎要倒塌了。看到这些,让人感叹人世变迁,没有永久的传说。



老人家是王氏家族,典型的五台山人面谱,厚道而热情。在攀谈中得知他的父亲曾经是当年的游击队长,父亲的事迹在县志里都有记载。老人抽的烟是老旱烟,用报纸卷就。一见我就问吃饭没,没吃的话就到他家去,他现在和老伴儿两个人呆在村里,儿子在县政府工作,也爱好摄影,还自己冲洗照片呢。



被遗弃的房屋上依然挂着老式的门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相信它被主人无数次地抚摸,至今仍然忠实的在这里守候,等待着主人回家。



10月26日,下雪了。做饭的阿姨说这五年通常都要在小寒、大寒,也就是12月左右才会下雪。结果被我遇到了,因为此行我很想看到五台山下雪的景观,如愿以偿,暗暗中感激佛的通灵。



这位长者我两次攀登五台山大庙时都遇到,这么冷的天他居然还赤着脚,一路上从垃圾桶里收集游人扔掉的玉米,用手掰了散给鸽子们吃。在路上遇到有障碍的人,他还把手中的钱塞给人家。我不知道他是和尚还是普通人,路上他的熟人还挺多,很多游人也和他打招呼。



现下,销售旅游产品是当地人的主要收入之一,由于是旅游淡季,一个个售货棚空空如也,显得比较冷清。当地人已经大多数脱离了农作生活,所以年轻人的打扮和城市无异,姑娘们的皮肤和肢体都如城市般光滑如笋。



这位名叫措木的女僧人是我在等观光大巴车时遇到,上车后她居然让我座位。我们在同一个地方下车,聊聊才得知她是从青海过来,9年前一直居住在五台山的民居,因身体不好活佛建议她来五台山,现在痊愈了。据说民居都要拆迁了,她很可能明年回青海,我告诉她明年我也去青海,希望日后有缘见面。



五台山上佛教的门派好像很多,就像一个国家有很多民族的感觉,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僧人,不仅衣着不一样,口音也是五湖四海。



由于我今年去过西藏和青海,很容易听到那里的口音,看来藏传佛教和汉佛教渊源深厚。僧人的口音比较多的还有北京和东北的。据说有至少2000名僧人是借住在百姓家中,并没有进入庙宇。



猫咪是五台山庙宇的常驻客之一,虽然吃的肥满,但是由于临近冬季,游客骤减,它们的食物好像不够充足。看到我打开胶卷,以为是好吃的来了,我很抱歉让它失望。



老的寺庙还在翻修,工程浩大、气势恢宏,让人不由感受到太平盛世的辉煌。五台山除了佛教以外,它的建筑也是可圈可点,我感觉它的建筑也贯彻了佛的理念,即以人为本。



有的建筑400多年从未翻修过依然坚固如初,这很值得现代人反省。



悟乃佛教之重要概念,虽然我不曾读佛,我以为认识自己是佛教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这么多的寺庙存在想必有深厚的人文背景。不是所有的僧人都已经到达大彻大悟的境界,也不是所有的凡人都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悟”的重要。



以上内容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

图文编辑:呆猫

 朝左拉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朝左拉新浪微博号:朝左拉
联系方式:zolacao_gz@163.com


    关注 镜头无尽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