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一家亲】听一听祭祖寻根的“亲人”们的故事

 

“炎黄子孙”四个字,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称谓。它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千千万万华夏生命的源流;它是我们的民族记忆...






“炎黄子孙”四个字,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称谓。

它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千千万万华夏生命的源流;

它是我们的民族记忆,是风霜雨雪不能侵蚀的执念;

它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潮起潮落,依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的力量支点,是无论身在大江南北,或是异国他乡,都能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奋进的情感源泉。

这不仅是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共识,也是那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的信仰。

在今天的祭祖大典上,他们隐去了身份、忘记了国籍,仅以“炎黄子孙”的身份来到典礼现场。他们将镌刻在心底的那份情怀向先祖倾诉,让那从上古流淌而来的血液沸腾。

祖先啊!儿女们的故事,儿女们的赤子之心,你感受到了吗?

就让小微带你们去现场倾听“他们”的故事···
泰籍华人李显龙
大学生记者与李显龙及其亲属合影
“在国外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搜索国内的电视频道,关注最近的新闻,没想到今天自己能亲身参与!”在接受大学生记者采访时,携夫人和女儿从泰国赶到随州参加典礼的泰籍华人李金龙显得十分激动。

李金龙在泰国出生,但父亲一直都希望他接受祖国的教育,便把他送到国内上学,十几年的中国文化教育赋予他极为浓烈的民族情感。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国梦’应当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但想要实现它,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他认为,华人华侨即便身在异乡,也应当尽自己所能,扛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澳大利亚针灸和中医协会团
左一为澳大利亚针灸和中医协会会长徐红
左二为澳大利亚和中医协会CEO查尔斯·哈迪(Charles Hardy)
“祭拜炎帝作为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徐红是澳大利亚针灸和中医协会(AACMA)的会长在澳大利亚生活了20年,但是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她依然非常感兴趣。

“希望以后我能够多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海外的华人,我们对于祖先的了解太少了!”徐红说。

而在观看完祭祖大典后,澳大利亚针灸中医协会的CEO查尔斯·哈迪用英文向大学生记者赞叹道:“场面很壮观、很震撼!中国的祭拜仪式太感人了!”

据悉,哈迪此次来华是为了参加次日的世界中医药大会。他告诉大学生记者,他平日里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近年来也一直通过网上图书馆以及社交平台等各种渠道了解中国文化。

“首次中国之行,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能够亲临现场感受如此恢弘的庆典让感到非常荣幸。”在采访中,哈迪多次向记者表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赞叹和钦佩。
巴西中医针灸师罗绍宗
大学生记者徐丽花正在采访罗绍宗


从巴西远道而来的罗绍宗出生在香港,从事中医针灸师工作。从踏上拉丁美洲的土地的那一刻算起,他在巴西已经生活了46年。

虽然在异国他乡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但罗绍宗的普通话依旧十分流利和标准。他告诉记者,今天是自己第一次来到炎帝故里,也是第一次感受“寻根”的氛围。

“在国外闯荡了这么多年,非但没有磨灭我的中国心,反而让它变得更加坚定。”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不至于因文化差异而忘记了自己的根源,罗绍宗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接受汉语学习和系统的汉文化熏陶,“为的就是让他们能牢牢记住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左一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


作为现场直播的嘉宾之一,张颐武认为传承文化、教化青年是祭祖大典的首要目的,“通过这种庄严的仪式让社会缅怀先人功绩,继往开来,让年轻人感受传统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中国人讲究气象,即看起来大方得体,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内化为自身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得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后,张颐武强调,大学生更应当主动参与到这类活动中来,“它对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他们身上被寄托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我为大学生记者参与寻根文化盛典之举点赞!”张颐武说。
主持人江涛
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栏目主持人


在大学生记者说明来意后,同为参与直播报道工作的新闻人,江涛表现得非常兴奋。

“今天这个活动是一种传递、一种传承、也是一种传播。我们的中华文明如此,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的新闻工作也都是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的。”江涛认为,传承中华文化是新闻人的使命担当,更是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学子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学生要知道我们这个行当,知道我们这个事业,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我们的基础在哪里,踏踏实实,回首过去,把基础打好,我们才能一步一步的走好。”江涛寄语大学生记者:“未来的希望属于你们年轻人,打好基础,这对于新闻人,对于中国人都理应如此。”
武音学子黄河森
参加表演的武汉音乐学院学子


“参与三献礼的表演,使我深深的感受到祭祀的威严,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黄河森是武汉音乐学院竹笛系大二的学生,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参加了两届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的演出。

在本次寻根节中,他在《三献礼》乐舞中负责箫声演奏。据悉,为了顺利完成这次的演出,他和学校其他中国器乐系的同学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了对于此次演出的专项训练。

“本次寻根节开幕仪式三献礼以古代最高祭祀规格进行,礼乐部分按照西周时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音乐器进行配乐。”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主任谭军教授告诉大学生记者,此次参加表演的节目不但古色古香,学生们的表演水平也非常高,“这是他们刻苦努力的成果。”
语文教师陈振清
随县三里岗镇小学退休语文教师


“寻根节的举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普及了神农知识,让更多年轻人真正了解认识到炎黄的故事。”今年63岁的陈振清,在与大学生记者谈到大典的内涵时,目光矍铄。她告诉大学生记者,这是她第三次到祭拜大典的现场参与祭祖了。

陈振清是随县三里岗镇小学的一位退休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她经常将中华文化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听。“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所以我更应起到带头作用,让寻根节传承下去,让它生生不息。”
有人曾说:“出了国会更爱国。”
大概就是血脉这样的一个不可割舍的原因让他们铭记
自己是炎黄子孙,他们的根,在这里。


图文/ 随州报道小分队

小微编辑 叽咕




    关注 青春小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