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不是他惟一的标签 一一对话留美大学生刘元哲

 

咱们湖北日报旗下的学生记者团向来都是人才辈出。这不,今天咱们的大学生记者就采访到了咱们兄弟组织——湖北日报中...



咱们湖北日报大中小学生记者团向来都是人才辈出。这不,今天咱们的大学生记者就采访到湖北日报中小学生记者团原副团长、现就读于美国阿默斯特学院2014级的刘元哲同学。

同时收到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全美综合排名第七)、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美国八所常青藤盟校之一)和美国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在美国文理学院中排名第二)三所学校的offer,你会选择哪一所?

刘元哲的选择是美国阿默斯特学院,尽管他的父母更倾向于前两所享誉中国的美国名校。他的理由充分而实在:“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大一就要求选择专业,而我进入大学前还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任何尝试之前,我不想过早把自己局限在一条路上。”比起大学的品牌效应,他更在意自身兴趣。
除此之外,刘元哲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全美拥有5所大学给国际学生提供丰厚的全额奖学金,阿默斯特学院是其中之一。另外重要的一点是阿默斯特学院注重文理教育,重视基础学科的特色教学,给予学生宽松的选课条件,旨在培养全面的通识性人才,这点与他决定去国外求学的初衷契合。
“音乐和学习,我都想要”


看过2013年的热播电影《全城高考》,那么“刘元哲”这个名字就不会陌生。他是该电影片尾曲的演唱者。那年他高二,媒体报道称“武汉外校(外国语学校的简称)出了个‘曲婉婷’”。

“当时已经准备去美国念书,不用参与高考,但很想感受那段经历。”于是在得知《全城高考》剧组进驻湖北黄冈之后,他向制片人毛遂自荐当义工,“跟着剧组体验了电影拍摄的全过程,很过瘾。”

据《全城高考》电影制片人介绍,刘元哲试音时音准完美得出乎意料,录制过程非常顺利,“他唱出了一种羞涩的感觉,很契合电影的气质。”在申请美国大学的个人社会实践简述报告里,刘元哲将这次愉快而难忘经历列了上去。
▲《全城高考》剧照


延续对音乐的兴趣,去年刘元哲竞选成为阿默斯特学院音乐社团的团长,社团的学生来自生物、物理、音乐、历史等不同专业,“我们主打无伴奏纯人声的音乐,将一些热门的歌曲改编成四个声部。每周会排练10小时,每学年我们会开3场大型的演唱会。”

他坦承,家长会担心过多的课外活动会挤占学习时间。由此,他深刻体会到中美教育之间的区别,“把学业和课外活动放在同等高度,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在家长的鼓励下享受乐趣,这是美国本土学生从小到大的习惯。当然与国际学生相比,他们也承受着更小的就业压力。”

刘元哲被这种精神氛围感染,同时深知取得父母理解和支持的唯一途径是用成绩和实力说话,“音乐和学习,我都想要”。
“‘打工+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他最忙碌的一天只能留给自己留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早上7点起床,8点半到下午2点半连续上课,中午有半个小时吃饭休息。下午飞盘社的训练和音乐社的排练,穿插两份兼职工作,晚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看书复习。在阿默斯特学院,刘元哲申请了数学和历史双学位,加入了两个社团,同时有两份兼职,成功申请到了奖学金。
▲刘元哲(后排左四)与美国同学合影


把时间表排满的大学生活累吗?他的回答是全都出于兴趣——历史和数学,一文一理,两种思维的切换训练;飞盘在国外是一项有趣且受欢迎的运动,音乐也是爱好;两份兼职都在校内,一份是在隶属学生会的财政部管理信用卡,主要帮助学生社团支付和接收资金。另外是就业金融办公室的主任职务,负责校园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与学校金融方面的校友保持良好沟通,以及帮上司处理各种杂事。一周累计工作10小时,刘元哲认为“打工+学习”的模式让其收获颇丰,生活充实。
考前突击拿高分?不可能!


在国内,为了应付考试,考前老师划重点,学生突击记忆,拿高分可能性较大。但在国外,课堂讨论、作业上交情况等均被纳入期末考核的范畴。譬如一些小规模的圆桌型课堂,教授坐在学生中间,教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都是考核项目,不说话只埋头记笔记在老师眼里,不是勤于思考、乐于展现的态度。

“国内的老师偏爱天才,天才甚至可以不听课,只要期末考试成绩好。在美国,老师喜欢认真听课、及时发言提问的学生,无论基础如何,态度一定要端正。”刘元哲解释道,天才不听课在国外的老师眼里是傲慢的表现,不受欢迎。

有一次数学课,一位学生问了一个关于导数的极其简单的问题,刘元哲心想:这样不会觉得丢人吗?事实上,全场五六十位学生无一人唏嘘,教授也耐心解答问题。“所有不懂的问题问出来就是好问题”在美国的课堂早已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一考定终身的方式,美国老师并不认同,他们倾向于立足整个学期的观察,更看重不断进步、态度认真的学生。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展露无遗。
▲刘元哲向大学生记者讲述自己在美国的感受


临时抱佛脚也许能应付一时,遗忘的速度也快。每天花时间学习,你会发现所有的知识理论历历在目,这是刘元哲的心得体会。

美国式教学对主观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刘元哲以历史课为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课本对这段历史的意义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答案。而在美国,教授会给你展示两种截然相悖的观点,让你自己体会总结。”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让刘元哲一开始“有点虚”,不过,在了解“鼓励学生吸收不同的思想,用强有力的论证来支撑观点,从而形成自我的逻辑思维”的教学目的后,疑惑烟消云散。

刘元哲总结,看问题不要存在先入为主的判断;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道理看似普通而简单,美国课堂却在细微之处践行并渗透进学生的观念。
年轻,是无限可能的资本


在美国,根据不同的学科属性,老师每周都会有一段固定的“开放办公室”时间,让学生来提问与交流。“平时只要给教授发封邮件,提前预约,他再忙也会抽时间见你。”刘元哲介绍,不局限在课程,学生可以提任何问题,关于日常生活,关于情感生活等等。
高中时,刘元哲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中小学记者团副团长,曾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新闻记者。后来他参与了《全城高考》电影的拍摄,开始对音乐和电影感兴趣,前不久还参加了“中国好声音”上海站的海选。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轮廓日渐清晰——大学本科毕业后,计划先工作一到两年,“在学校呆得太久,想出去闯一闯。”在获得财务自由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申请商学院或者法学院研究生的资格。

他始终坚信:现在学的东西并不一定针对以后要做的事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正是打基础的关键,而年轻恰好是无限可能的资本。

图文:大学生记者 周天竞 冯浩原

小微编辑:大学生记者 余雨龙


    关注 青春小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