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张文心:在不辨真假的空间中寻求应许之地

 

我最享受的是当我不在创作,而是在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但也感到充实和收到滋养的过程。比如我两个月不去看自己的作品,却在期间读了许多书,看了很多喜欢或讨厌的展览,谈了一两个又爱又恨的恋爱……...

“我最享受的是当我不在创作,
而是在生活中做其他事情,
但也感到充实和收到滋养的过程。”
张文心
19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现工作生活于中美两地,2013年获得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纯艺术硕士学位。她的作品主要探讨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多种叙事手法创建章节式的视觉小说;近期也开始短片与互动媒体的创作,以及艺术评论与访谈的实践。

  • 曾在旧金山瑞柯摄影中心和伍德斯托克摄影中心驻地
  • 曾获马格南Atlantic Philanthropies项目奖金
  • 曾获得2014年徕卡新人奖和三影堂摄影奖提名
个人网站:zhangwenxin.com


▲《五个夜晚,水族馆》选作 ©张文心
影艺家对话 张文心


得知文心在国内大学毕业后,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景观设计工作。是什么让你离开之前的工作,把激情投入到摄影中来的?

是很实际的考虑。因为我在工作时发现景观设计并非我的特长,有许多人比我起步得早并且更加专业,而且国内主流的景观设计行业存在着大量的抄袭现象,而当时我能力不足,又无法逾越过这种限制去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机构工作,所以就下决心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至于学习艺术,我从小就学画,然后也一直被家人和自己以一个文艺青年培养,所以后来去美国的艺术学院也是挺自然而然的事情。





▲《五个夜晚,水族馆》选作 ©张文心

Jim Goldberg是你研究生时的老师,他对你的作品创作有什么影响?

影响可大了,但他对我的影响主要在技术层面。刚去到加州艺术学院读研究生时,就像所有草根摄影师那样,我的技术是十分不严谨的。对Jim来说,这种马虎的作风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几乎是从相机和镜头的挑选、打印用的纸张、拍摄的技巧、与被摄对象沟通的手段,到作品的呈现及推广方式等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地把我给领进门了。不过他绝不是一个让人如沐春风一般的温柔导师,而是一个疾风吹劲草的魔鬼教官……哦对了,他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如果有希望做他学生的,可以不用报考我们学校,另外,留学咨询事项大家也千万不要免费咨询我。

你毕业后,还参加过Alec Soth“Little Brown Mushroom Camp”叙事营,能和我们简单聊聊吗?

Alec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作为一个资深的艺术家,他一直很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老家明尼苏达州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室。在那次夏令营里,包括我在内大约20个以叙事为创作方式的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在明尼阿波利斯开心地度过了一周,我们每天会接收到Alec派下的任务,在明尼阿波利斯周边寻找故事并且在当晚与大家分享出来。这场夏令营的即时性、偶然性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分享故事的浪漫感和怀旧味道都特别让人难忘,当然还有许多的吃喝与派对……


“Little Brown Mushroom Camp”叙事营合影


Alec Soth

《关于逃避的三部曲》中,文字并非是作品图像的还原,文字与摄影相互重叠,相互回荡的这种形式——“类似于小说”,会不会是你今后作品的主要呈现方式呢?你会接受“小说式摄影”这种论调吗?

我不知道以后的作品会是怎样的呈现方式,我甚至不知道这三部曲最后的呈现方式会不会是摄影。我觉得媒介的限制是没有必要的,关键是做出让自己无法预期的东西,这样才好玩哦。我觉得一个东西被定义之后它的魅力就开始变弱了。

在逐渐丰满“三部曲”的过程中,你最享受的是哪部分?

我最享受的是当我不在创作,而是在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但也感到充实和收到滋养的过程。比如我两个月不去看自己的作品,却在期间读了许多书,看了很多喜欢或讨厌的展览,谈了一两个又爱又恨的恋爱,当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回去开启自己的作品,会对在创作时需要做的事情比以往明晰很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个夜晚,水族馆》选作 ©张文心

艺术家通常会给人一种“创造另一个世界的能力”的感觉,无论虚拟的还是现实的,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乌托邦”、“理想世界”等词汇呢?

人们需要“乌托邦”或“敌托邦”来为自己身处的现实世界校准,从而在现实中发现新的理解角度以及理清自己的生存观念。对“乌托邦”甚至“敌托邦”的浪漫幻想当然是普遍存在并且无可厚非的,但我觉得需要分清浪漫与中二的界限。

有没有哪些艺术家,无论人品还是作品,都是让你喜欢的?

真的特别多,难以枚举。不过我有帮一个巴黎/旧金山的艺术基金会经营一个微博号,叫“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会每日推荐特别好的当代艺术作品与活动,敬请关注哦(真的不是广告)!另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家想要发现喜欢的艺术家可以去看一些网站,比如Artforum, Contemporary Art Daily, 或者算法很好用的Artsy。至于摄影嘛,可以看看FlakphotoLensCulture,这两个网站也经常会链接你到其他的网站。

欢迎关注:@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









▲《瀑布招待所旁的巨兽》选作 ©张文心

在图虫网读立的“丛林访谈系列”中,你的访谈文章拥有超高的人气和好评,请问每期的访谈对象都有什么标准或特点?

是吗,有超高吗?我回头和编辑去吹一下,哈哈。绝对的标准是没有的,相对的标准是专门采访在国内接受程度特别低的摄影类型。做这个专栏的目的其实是想搅动一下充斥在国内摄影圈中缺乏新意的文章与作品,鼓励大家搞搞新意思。比如我这几期采访的都是在工作室搭建构筑物后进行拍摄或融合了虚拟现实手法,然后以摄影作为为媒介的艺术家。相比起浅显易懂的叙事摄影,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如果在不了解创作背景的情况下容易让人感到生涩,但理解了之后会发现其中大有天地,可有意思了。

在微博上会看到你偶尔会发很多有意思的“金句”,很好奇你每周都是怎么度过的?

真的没有任何特别的,和所有不上班但在家工作打各种零工的人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我每两三周会开车去公路旅行。所谓“金句”都是情绪的废料所产出,好笑就行。









▲《不一定的征途》选作 ©张文心

请推荐一些近期阅读的书吧。

我怎么能告诉你我在看什么书呢,看的书和听的音乐都是最不好意思分享的了!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电脑/手机游戏吧,叫Samorost 3,是一个叫Amanita Design的捷克设计小组制作的,他们家做的游戏都是我的最爱。对了,前几年的那个传奇游戏《机械迷城》就是他们做的。

还有一个好玩的,英语好的朋友们可以进入美国涂料公司Benjamin Moore的网站,去他们的Color Gallery,你就可以看到这个公司的设计师是如何丧心病狂地毫不重复地用文字命名这成千上万种颜色的了。相似的还有各种人造大理石网站。

祝大家玩得开心。





▲《不一定的征途》选作 ©张文心
《关于逃避的三部曲》
包含了如下三个短篇的照片故事,它们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逃避这一主题:
《五个夜晚,水族馆》
是一个关于试图重建作者在中美之间往返的旅居感受的,充满密闭感的半虚构经历。
《瀑布招待所旁的巨兽》
是关于陌生感与野性的丢失与找回,作者逃离日常生活,开始了一段以迷失为目的的旅程。
《不一定的征途》
作者以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徘徊游荡的方式重访了超现实的奥德赛式叙事。
……
本刊记者/张嘻嘻


影艺家独家专访 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

阿斗 | 冯立 | 张剑 |  韩磊 | 程新皓 |  陈萧伊 | 黄京(吃土豆的人) | 朱岚清 | 王庆松 | 赵谦 | 邵文欢 |  华伟成 | 梅若梅 | 孙彦初 | 马车 | 迟阿娟 | 唐浩武  | 董文胜 | 田桑 |  王淋  | 罗明义 | 和威 | 冯方宇 | 沈阳超 | 赵利文 | 邬烈威 | 洪磊 | 弗雷德里克(德国) | 练明乔 | 杜子 | 戴建勇 | 李大成(韩国) | 司马媛 | 刘树伟



《影艺家FOTOARTIST》本刊着重推荐新世纪新影像,可做文献收藏,2014年11月出版首刊,现共出版杂志共5期。影艺家微刊是杂志的延生,由成都影像艺术中心(CDPC)承办。

3、4、5期(40元/本)

年度特刊(50元/本)

2016全年订阅(140元/4册)

订阅/ 咨询请加责编微信:Lingermeow

☞点击了解订阅详情


    关注 影艺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