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不知道看什么书?那就读读这本《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条渡船。  这本《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我已反复读了六个月了,每次捧起这本书,...



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条渡船。
这本《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我已反复读了六个月了,每次捧起这本书,我就听到清水拍打船底的声音,那水声的节奏仿佛均匀的心跳。
“误解”的世界,“误解”的身体,还有“误解”了的人心,一一澄清,像日出前的地平线一样。
地平线的晨曦中,有济群法师。
有人说过优秀诗人不仅是诗人,而是诗歌本身。而我第一次见到济群法师,我就想:“济群法师,不仅是坚韧的弘法者,而是法本身。”




但我从来没说出来,只是在阅读法师的“人生佛教丛书”时,想到了清静而丰盈的西园寺,想到了他最初的剃度出家的鼓山涌泉寺,想到了海水和山涛拥抱的南普陀寺,他的苦学,他的自省,他的觉悟。
“我平时读书累了,就会去山上走走,或者到海边散步,或者独自沉思,或带上几个学生,或偕同几个朋友,在一种很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思考和讨论一些人生的问题。”
法师说过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如闲云野鹤般超脱具体佛事。
“超脱”,需要跨越很多门槛,而法师,他如清风一般,根本就不在沉重的铁屋中。他从不向世俗所理解的去经营,而是跟着自己的寂寞向前走去。
济群法师热爱着沉思所带来的寂寞,并且用饱满的力量把寂寞拓展到“广远的地方”。
“彻底了解自己,才能做生命真正的主人,进而通过修行改善命运。否则,我们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所谓的把握命运之舵,只能是一句无法实现的空话。”
从童真到如今,横跨六个年代,两个世纪,济群法师的内修之路是那样的崎岖,僻静,又是那样的充实。如果不认识自己,何谈对心性的了悟。
从《济群法师谈人生》到《人间世》杂志,每一页,每一个字,都是他清凉的菩提心。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要传承太虚大师为始祖的人生佛教,就必须跨出自己的寂寞王国,回到滚滚红尘中启蒙痛苦迷茫的众生。
——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直面,需要耗尽多大的功力,需要多少寂寞养就的元气,才能抵御现实中不断喷涌的雾霾?
所以,学者周国平说:“他却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就是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毫无保留、彻底无我地自觉觉他,消除芸芸众生的迷惑和烦恼。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就是济群法师“问心寻路”这苦行的大集成。他和著名学者周国平之间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六次对话。
一个哲学工作者,一个弘法的僧人,如何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找到一个通向光明顶的林中小道?
“本体与空性”“自我与无我”“自由与命运”“生死与轮回”“生命与苦乐”“觉醒与解脱”……
济群法师说:“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始终是人类永恒的困惑。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
周国平先生说:“在生命觉悟的领域里,哲学给佛学当配角一点儿也不冤枉的。和法师对话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即人生问题的究竟解决是在佛法之中。”
两个寂寞而坚定的人,都有深厚的悲心,都有恢宏的愿力,让西方哲学和东方佛学做了一次满满能量的碰撞。
对话有《论语》的敦厚和诚实,亦有《理想国》的追究和机锋。
无上清凉在人间。
大诗人叶芝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在生命之树上为凤凰找寻栖所”。
为凤凰找寻栖所——而凤凰,非梧桐不栖。
那片没有烦恼和困惑的梧桐林被我们失落在哪里?
庆幸有了这本《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济群法师和周国平先生正在“为凤凰找寻栖所”。


    关注 眼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