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拆除接地线的故事

 

每个事故都有故事。有时候,讲故事也是一种学习。...



一个拆除接地线的故事
最近看到一个事故案例:

某某接触网工区进行接触网V停检修作业,上行接触网停电,正馈线上的接地线设在了对向下锚处。作业结束拆除接地线时,因对向下锚处的线索较松弛,接地线钩与线索卡滞。于是,甲某在未携带安全带、绝缘手套的情况下攀上了接触网支柱,一手扶正馈线,一手扶保护线肩架。接地线撤除的瞬间,感应电击造成甲某从支柱上坠落摔伤。



每一个事故都是一个故事。闲暇之余,便将事故案例拿来胡思乱想and东拉西扯地瞎侃一翻。有时候,讲故事也是一种学习。

常听铁路业界说起,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违章。按照这个逻辑,甲某违章那是一定的。要搞清楚甲某违章的来龙去脉,其逻辑性和严谨性的要求之高不言而喻。而要做到有理有据,唯有就规章论违章。

是不可以将接地线装设在正馈线对向下锚处么?呵呵,规章没有说。

是不可以爬上支柱去拆接地线么?呵呵,规章也没有说。

是不可以不戴绝缘手套去拆接地线么?呵呵,规章还是没有说。

是不可以一手扶正馈线,一手扶保护线肩架么?呵呵,规章依旧没有说。

……

严格说来,做了规章没有规定的事,都不应该算是违章。而甲某有章可循的违章之一是安全带。

“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So,甲某连安全带都未携带就爬上了支柱,更不用说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了。

But,仔细一想,没携带安全带只是造成跌落后果的原因,而不是引起跌落的原因。换句话说,安全带是被动的防护措施,仅仅是出现谁也不知道的“万一”后能救命的一根稻草而已。

在线球里玩,要想争取主动,就要先找到线头,顺藤摸瓜才有出路。安全带显然不是“线头”。

要知道,每个事故案例都是一篇记叙文,都有人物、地点、时间、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脱离了六要素去谈论事故,其严谨性自然就打了折扣。

纵观整个事件,引起甲某跌落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感应电。

如果说感应电是线球的一个“线头”,那就可以顺着感应电这条线索,结合人物、地点和时间,从结果向起因一步一步地往前倒推,从而找到另一个“线头”。

出现感应电是在接触网V停作业环境下拆除了接地线的缘故。

感应电要有回路才能形成电流,有了电流才能出现电击。而甲某一手扶正馈线,一手扶保护线肩架的肢体姿势恰巧成为了电流回路的构成因素。

甲某做出一手扶正馈线,一手扶保护线肩架这种肢体姿势,前提是爬上了支柱。

爬上支柱是为了拆接地线,因为在地面上无法拆除它。

在地面上无法拆除接地线是因为接地线钩与线索卡滞。

卡滞又是因为线索较松弛。

而装设接地线的正馈线对向下锚处,线索天生就较松弛!

线索较松弛是天生的!而且,先天本来不足,后天无法弥补!

如果把线索较松弛这样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看作“线头”,那无疑是走进了死胡同。

如何是好?

有心人会发现,在拆除接地线前,再加装一根接地线就没事了。

对头!这也正是甲某违章之二——接地线。

“在停电作业的接触网附近有平行带电的电线路或接触网时,为防止感应危险电压,除按规定装设接地线外,还要增设接地线。”

从本质上看,爬上支柱去拆接地线本身就是一种作业。接触网V停又属于“平行带电的电线路或接触网”的作业环境。既然是作业,又在相应的作业环境下,不按规定来自然就违章了。

所以,接地线应该是另一个“线头”。

Ps

整个事件中,还有一个监护甲某的人,但我不大想去谈论他。关于杜绝违章,我比较偏向于自控。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而能做出选择的只有本人。

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叫事后诸葛亮。虽然大多数人不大喜欢这帮人,但他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各行各业的经验教训几乎都是他们总结出来的。


一丁目

2016年2月17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关注 一丁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