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头砌出了一个民族千年的不朽风韵

 

看惯了红墙灰瓦就想找些不一样的视界来看一看千百年前的南蛮之地有一个民族叫侗族...

侗族 木构  ▏身在 “异域” 不知觉
► 每篇一曲



居住环境的不同,人们修建的建筑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沙尘滚滚的黄土高坡,人们挖出窑洞避风挡沙;适宜游牧的浩瀚草原,人们制出帐篷以方便搬迁;在侗族,人们“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侗族同胞一直居住在湘、黔、桂、鄂的山林田垌间,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侗族先民就地取材、依山就势创制了顺应南方地形、气候的木构干栏建筑,并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内不断光大发展,从而使侗族的木构建筑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也使侗族的木构建筑自成体系,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




除了用于居住的木楼,每一个侗族寨子里必有鼓楼。侗族人有“未建寨先建鼓楼”之说,它高耸于村寨中,是侗寨的标志,一村一座,或一寨多座。

寨中的各种活动如联欢议事、制定村规、迎送宾客、婚丧嫁娶等都在鼓楼中进行,因此,它是侗寨社区的中心,是寨子里最复杂、最讲究的建筑。


走进鼓楼,纵柱林立、横枋层叠,枋柱间又纵横交错,让人眼花缭乱。4根粗大的杉木伫立其中,作为主承柱从地面直通楼顶,主承柱之间用穿枋连接成一个长筒形的井架。

在四根主承柱包围中,又用8根或12根穿枋连接檐柱。檐柱的不同排列,构成不同的平面,鼓楼越往上层越收敛,利用这种逐层内收的梁枋和设置的檐柱,瓜柱作支撑,层层挑出楼檐,从而构成了自下而上、逐层内收的横穿直套的枋、柱网。这种主承柱和檐柱的结合,不仅为鼓楼建筑整体打下主要网架,还能令鼓楼更为稳固。
风雨桥和鼓楼一样,也是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拔地凌空,排枋交错,上下吻合,充分应用了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多达十几层的屋檐又很好的平分了重量,使得建筑数百年不朽不倒。



侗族同胞是天生的艺术家,侗族工匠精湛超群的建筑技艺使得侗族木构建筑作为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而蜚声海内外。

鼓楼的高耸和风雨桥的舒展,共同构成了侗寨建筑的特殊艺术风貌,与侗乡的淳朴民风浑然一体,展现出侗族文化和历史,充溢着浓厚的民族性及地方性,是中华古典民族建筑中的一枝奇葩。



来一场,梦幻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关注 北京龙辰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