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并不是电商行业的救命良药

 

阿里BUY+宣传片中那个让剁手党们荷尔蒙爆发的“VR电商”时代目前还只是个概念而已。...


火爆的VR



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VR”火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从国外的微软、谷歌、苹果、三星、索尼、facebook,到国内的腾讯、百度、华为、HTC、小米、锤子、乐视、暴风等等,从亚马逊到阿里巴巴,几乎所有的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已在VR上进行布局。

在5月份举行的CES Aisa 2016大会上,VR参展产品数量之大几乎可以用半壁江山来形容,众多VR新品几乎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够体验一遍。

就连刚刚结束的高考,都有省份将VR作为作文题目。

VR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据市场分析公司Digi-Capital预测,VR市场潜力将达到1500亿美元规模,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而据游戏行业分析公司Superdata预测,到2017年底将会卖出7000万台虚拟现实头显,带来88亿美元的虚拟现实硬件盈利和61亿美元的虚拟现实软件盈利。

VR行业的潜力无限。

电商的焦虑



近年来,国内的电商行业发展神速,仅阿里一家,电商销售总额就超过了三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经历了2014年的微商、社群、社区热,2015年的O2O狂潮,以及2016年的网红、直播冲击,再加上资本寒冬来袭,融资困难,众多的电商平台徘徊在死亡的边缘,已经阵亡者也是比比皆是。
就连国内电商一哥阿里,从2015年开始,其电商业务GMV增速从Q1的40%到Q4的24%,下滑趋势也十分明显。

据易观智库的相关数据显示:电商业务增速已从2015年的116%降到现在的33.9%。

无外乎有投资人坦言,最不想投的领域之一就是电商,

”没有任何壁垒了,完全在搞流量,最终落入庞氏骗局,一手拿流量,一手变现,流量便宜就能赚钱,流量贵了就是庞氏骗局。最后一炮便是进新三板。“

电商疲软不振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电商行业的竞争也将愈发白热化。如何降低获客成本,深挖用户价值,提升用户体验,实现高频消费已成焦虑的电商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VR+电商进入的电商人的视线。

而随着阿里巴巴在3月份宣布成立全新的VR实验室,开始筹备名为“Buy+计划”的VR电商计划,VR+电商被不少人认定为重振电商雄风的良药。

VR并非良药



一:VR本身存在局限性

VR+电商将实现真正的全场景购物,在家喝着咖啡果汁就可以搞定一切。

不过,这一切只存在于畅想或者宣传片中。

实际情况是,VR设备对于视觉方面的冲击是颠覆性的,从平面到立体再到沉浸,VR设备对于视觉,甚至往后对于五感的冲击,是相当令人期待的。但目前也仅限于视觉。

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眼见不一定为实,即使360度无死角的观察,依然会有偏差。
二:普及苦难

虽然目前VR十分火热,但根本的现状是,VR并未普及。

数据显示,体验过VR的人只有极少一部分,而在这小部分人中,其中体验较差的VR盒子的人数占了90%以上。因为售价高昂的VR设备除了“土豪”之外,很少有人去买。笔者曾体验过售价百元左右的暴风魔镜等VR产品,效果不敢恭维。

同时,由于移动处理器在计算能力和渲染能力方面的限制,佩戴超过15分钟就会有头晕等不适感。

再加上内容的匮乏,最终导致绝大多数VR设备的购买者,一般买了三周过后就再也不会用这个设备了。
在网购方面,阿里表示,将 VR 技术应用于购物领域,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快速的把淘宝 10 亿商品在虚拟环境中 1:1 复原。这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而且大批量的模板制作,难以精确、细致的还原出单个产品的细节特色来,其视觉效果会比想象中大打折扣。

所以,阿里BUY+宣传片中那个让剁手党们荷尔蒙爆发的“VR电商”时代目前还只是个概念而已。
总结:

VR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年轻的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游戏领域的实际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分辨率低、内容匮乏、价格高昂、眩晕、缺乏互动、与隔绝现实等等问题短时间内都很难解决。

VR+电商是电商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VR+电商还停留在商业炒作、概念炒作阶段,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一旦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期待消磨殆尽,VR+电商的前景堪忧。

所以,VR并不是电商行业的救命良药,至少目前不是。


    关注 电商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