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后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你爱孩子的方式对了吗?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的储爱池(emotionallovetank),而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填满这个储爱池。...

“Ben,明天我们全家陪你去骑车,好吗?”
这居然是Amy进家的第一句话,
不禁让我大吃一惊。
Ben好像也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听到妈妈的提议,
他使劲儿地点了点头,
开心地吃完了盘子里最后一根排骨。
    “我们终于明白Ben今天为什么不开心了,
因为他没有得到我们的陪伴。”
        还没等我开口,Amy就先声夺人了。


她从手包里拿出了一本书,《爱的五种语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 》。原来今天的家长互助小组请来了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盖瑞·查普曼(Gary Chapman)博士。他为大家推荐了自己地这本畅销书 。

Amy兴奋地告诉我,今天互助小组的活动是她参加过的最为难忘的一次。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为爱人付出了一切,
可他们就是感觉不到?
为什么我们为孩子倾注了一切,
他们却总是无法满足?
因为,每个人感受爱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爱TA就要采用TA喜欢的方式。
这些,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作为一个母亲,Amy总是不失时机地提高自己。她看书,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她参加家长互助小组、听讲座接触更多有益的家教经验;她跟Ben谈心,努力的了解Ben的需求,寻找更适合Ben的育儿方案,她把这个过程叫做“一个母亲的自我修行”。

    “我的Ben总是给我出难题,
我的Ben总是让我不断的学习”。
她用这些学习来的经验、知识——这样的自我修行——让她对孩子的爱更加有力!能做到这一点的母亲,是多么得令人佩服。

回到《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上,查普曼将人们感知爱的方式分成了五种:言辞肯定(words of affirmation),收到礼物(receiving gifts),肢体接触(physical touch),服务他人(acts of service),以及高质量的相处时间(quality time)。 比如:

七岁的Emily 总是喜欢把自己画的画拿到爸爸妈妈面前,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真好看!”“多美啊!”这样肯定性的语言能让Emily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当然,Emily也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老师们说,她总是愿意夸奖别人。

五岁的Ann总是期待着感恩节、圣诞节和自己的生日。因为,在这些日子她总是能收到家人和小伙伴们写给她的贺卡和送给她的礼物。她认为礼物个个都是惊喜,卡片满满都是思念。Ann也会时不时给妈妈做一些小礼物,因为祝福无需理由。

六岁的Bobby一回到家就跳到爸爸的腿上,靠在爸爸的怀里,弄乱爸爸的头发,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Bobby想说,“我想你用肢体语言表达对你的爱”——他触碰爸爸就是因为他喜欢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并且也希望爸爸用肢体接触的方式对待他。

四岁的Inn 喜欢回家帮妈妈做家务。虽然有的时候他只是把自己的帽子捡起来,或者帮着妈妈摆好放在门口的鞋子,但是他随时准备帮助妈妈的样子让家人感觉到温暖:一副小甜心的样子,一种关切的眼神,和一个随时愿意为你做点什么的微笑。

五岁的Patrick一回家就让爸爸参观他在幼儿园手功课上完成的展品。虽然爸爸已经很辛苦了,但是Patrick依然坚持要爸爸和他一起分享今天在幼儿园的快乐。这是因为Patrick是在要一个高质量的相处时间。



如果孩子愿意夸奖
“你是全世界最棒的爸爸”,
那么TA也愿意被夸奖。
如果孩子愿意送给你礼物,
那么TA也喜欢收到礼物。
 如果孩子愿意坐在你怀里,
那么TA也愿意被你依偎着你,
或者被你举过头顶。
如果孩子喜欢帮助家人,
那么TA喜欢以服务他人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爱。
如果孩子愿意跟你分享些什么,
那么TA期待的是一个高质量的相处时间。
显然,Ben就是其中的一个。
每个孩子表达爱的方式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喜欢的方式不止一种,
这需要父母耐心地、细心地观察,
并且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




查普曼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的储爱池(emotional love tank),而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填满这个储爱池。当孩子情感需要被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满足时,他(她)们就能感受到爱,并且能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长大,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有责任感的成年人。反之,如果他们的情感需求一直不能以合适的方式被满足,他们就会变不守规矩,迁怒于父母,甚至会向不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场合索取“爱”。

有时候,孩子的期望和父母的理解会出现偏差。比如,Amy和Jason虽然给Ben买了自行车,但是,Ben要的是“你们陪我一起骑车”。Jason觉得“我们是这样的爱你,给你买了自行车。“但是Ben却开心不起来,“你们一点都不爱我,不然怎么不陪我骑呢?”可见,“给孩子买自行车”和“陪孩子骑自行车”是完全不同的。
原创:晏妮
编辑:孙天怡
排版:丁诗琴
图片来源于网络

childcenter_swu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HI宝贝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