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商贩走访记(一)

 

请仔细聆听他们的故事,我们慢慢讲给你听。...

你一定是个很有情怀的人
调研者:小七、静闻

调研地点:1.北京服装学院南门

(元大都遗址公园附近)

2.地铁雍和宫站附近
 笔笔本本帮我在北京立足
贸大东门晚上或是周末白天,经常会出现一位身材瘦削的大爷推着一辆改造过的五轮车在学校门口售卖一些不是那么华丽却很实用的本子,价格很实惠不时吸引一些同学驻足。一次带有“目的性”的与大爷闲聊,才得知这已经是他北漂生涯换的第五份工作。卖过水果,卖过蔬菜,卖过书包,甚至倒腾过服装,也曾租过店面,只是一天的租金折合下来很难与每日的利润相抗衡,索性出来摆摊更自由些,只是时常要加入与城管人员“猫捉老鼠”的危险游戏。
大爷二十多年前就来到了北京,那时有一些北京人还看不起外地人,听着他嘴里蹩脚的普通话,不时就会被嘲笑一句“臭外地的”,可是,为了生存,他还是选择了留下,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他倒腾本子文具,不用担心货物的保质期,每天打交道的大多是学生,贸大、北服、北中医、北联,哪个学校学生一般偏好哪种类型的本子他都能一一记下,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笔笔本本,帮他在北京立足。
“这些十块钱三本,那些十块钱一本”大爷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这句,他不会主动吆喝,没有人的时候大多是靠着车望向远方。作为一位北漂土著,我没有过多询问他的家乡,或者他最初来到北京时的梦想。但是私以为,每一位自食其力努力向着明天笃行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这是一块不好吃的切糕


几年前提起“切糕”可能还是一个不为大家所知的词汇,然而“天价切糕”风波一出,无数人不知其味但知其名。

可能是出于市容管制,处于北京二环景区的雍和宫周遭并没有什么小贩,唯一推着车在胡同口矗立却不叫卖的是一位卖切糕的大爷。怀着几分“敬佩”走近,忍不住买了一块儿攀谈起来。

“这附近是因为景点所以对流动商贩严格管制吗?”

“是嘞,你看这不都没有人卖的嘛。”

之后的寒暄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城管的分工问题,所以有一些特殊地带属于管制盲区,只要不是特别明目张胆,就不至于被处罚。本想再多问几句的我因为已经买完切糕所以被匆匆“赶走”,走远之后望着与切糕小车隔街相望的城管车,不由得唏嘘。咬了一口手里的切糕,嚼了两口便不愿意再多吃。
不知道来来往往虔诚的信徒走出雍和宫的大门会不会顺手带上一块儿切糕,这是一次不成功的调研,这是一块儿不好吃的切糕。
如果对我们的调研感兴趣,就关注一下吧


微信:dushijiaoluo2015



微博:@角落里的都市



如果有关于流动商贩的小故事,欢迎各位读者在后台与我们分享(其实就是投稿啦)。同时也欢迎北京地区的朋友们为我们提供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流动商贩的小线索,我们会去采访的哟~
SUMMER TIME


    关注 角落里的都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