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星下凡以后……

 

你以为我讲的是神话?不,我说的是历史。...



左宗棠
他是晚清名臣中起步最晚,“进步”最快的一个;他性格直爽、口无遮拦、四处树敌,无视官场“潜规则”却青云直上,位列封疆;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谱写了几乎全胜的辉煌篇章;他率兵收复了六分之一的国土,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主权领土功劳最大的一个人”;他是整个清代举人封侯第一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从“师爷”到“侯爷”的晚清重臣、传奇人物,左宗棠。
他,晚清官场的传奇人物


神奇身世:大帅前生是牵牛

大凡名人出生,传说中都会有一些异常的征兆。据说朱元璋出生,家里满屋红光,邻居家以为失火了,都赶来救火。曾国藩据说是巨蟒转世。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主人公则据说是牵牛星下凡。

他与曾国藩、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他率兵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他被誉为“大清帝国最后一根顶梁柱”。他将如何演绎普通书生的“封侯”传奇?
左宗棠石像


左宗棠老爸叫左观澜,学习很努力可在科举路途上非常艰难,只是个廪生(成绩优异的秀才,朝廷给学费的公费生),但他有非常好的学问和品行。1812年,左宗棠出生的时候,老爸左观澜正在岳麓书院苦读备考,几个月前同学胡达源的儿子也刚刚诞生,胡达源同学给他的爱子起名叫“胡林翼”。

左宗棠出生时,祖母杨老夫人梦见一个自称是“牵牛星”的神人自天而降,落在自家院子里,醒来后就听说家里又添男丁,因此认为左宗棠是牵牛星下凡。

后来他做了封疆大吏,有一次摸着自己的大肚子问身边人说,我肚子装的什么东西你们知道吗?有人说,装的是十万雄兵;有人说,装的是满腹经纶。左宗棠听后摇头说,不是不是。这时身边有一个亲兵忽然说:“大帅肚子里全都是马绊筋!”“马绊筋”是湖南人称牛吃的草。左宗棠拍案大喜:“太对了!”可见这个亲兵马屁拍对了地方,也足见左宗棠自认为是“牵牛星”下凡了。

天资聪颖:吾家幼子能封侯

牛郎很命苦,和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这是否也预示了“牵牛星”下凡的左宗棠将一生坎坷呢?

左宗棠出生于一个耕读世家,祖父、父亲都是秀才,靠教书为生,家里有几十亩薄田,很难维持一家生计。左宗棠母亲病重时,买不起贵重药品,仅仅购买了几钱高丽参和西洋参,只有一汤勺的量。母亲去世的时候,丧葬费还是东拼西凑借的二百多两银子,后来过了三五年才还清。左宗棠后来位极人臣,生活却依然十分简朴,念及父母的艰辛,不忍心过分地享受,对子孙要求也很严。

左宗棠4岁这年,父亲将全家搬到了长沙。左宗棠还有两个哥哥,他排行老三,因此后来在湖南巡抚幕府被人称为“左三师爷”。

左宗棠儿童时就流露出非凡的才华。有一次,父亲给两位哥哥讲学,左宗棠也溜进去听,父亲讲到了一段文章,问“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出自哪里,两个哥哥还在沉思,左宗棠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古诗《梁父吟》。大家听了很惊讶,他的两个哥哥都十几岁了,而左宗棠当时只有四五岁。

在一旁的母亲感慨地说:“将来老三恐怕是有封侯的希望呀!”这当然是千千万万个做母亲的对儿子的期望,希望儿子能做大官、发大财,这种心理其实很普遍。当时在场的几个观众:老爸、老妈、两个比较迟钝的哥哥(相比于左宗棠)、左宗棠本人,恐怕谁也没想到这句话能预言成真。甚至左宗棠老爸会觉得妻子真是小题大做,“封侯”对这样一个普通人家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然而事实证明左宗棠老妈真的成了一个伟大的预言家。
然而,母亲无意中的这句话却在幼小的左宗棠的心灵深处扎下根来,慢慢发芽。几十年后,左宗棠已经是陕甘总督,封疆大吏了,马上要过年,部下都在忙,左宗棠踱步到大门,见有人正在贴对联,正上方贴的是“一品当朝”,左宗棠一看不高兴了,说:俗不可耐。幕府里有人知道左宗棠的心意,当他走后马上换成了“万里封侯”。第二天左宗棠见了喜笑颜开,说,这还差不多。

你看,母亲“这孩子以后恐怕要封侯”这句话成为激励一代名臣左宗棠奋斗的多大动力呀!所以我们今天做父母也要多鼓励孩子、激励孩子,只有鼓励和激励才能造就子女辉煌的人生。可见,左宗棠的母亲很伟大。

科举坎坷:丁忧岁月愁复愁当然,“封侯”的道路非常曲折艰辛,就像很长的电视剧,一集没有成功两集还没有成功,观众心里都发急泄气不想再追剧,但是演员们还在很认真地努力表演。

我们一集一集来看左宗棠的“封侯”历程吧。

越伟大的人物,经受的挫折就越多。伟大的程度有时候是和受打击的程度成正比的。

在吃了母亲“封侯”这样一颗蜜枣后的左宗棠受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是,家庭成员相继离世。

大哥、母亲、父亲在几年间先后离世,留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

左宗棠遭受的第二个沉重打击是,科举道路极为不顺。

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三个等级:童子试,乡试,会试。童子试三年两试,考中的人被称为生员(即秀才),考中秀才才有参加乡试的资格。乡试三年一试,又称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也叫秋闱。乡试考中者称举人,考中举人后就有了做官或进一步参加会试的资格。会试也是三年一试,即乡试的次年春季在京师举行,所以称为春闱。会试考中者就是进士,再经朝考后,成绩优秀者位列三甲,进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三年,称为庶吉士,散馆后留院者便成为翰林学士,朝考及散馆落选者则授予京城或地方的官职、教职。

童试又称小考或小试,是最初级的考试。要想从童生进为秀才,要经过三关: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由知县主持,每日一场,要连试五场,内容是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县试通过者方可参加府试,府试由知县上一级的知府主持,内容与县试略同。

府试录取者还要参加由各省学政主持的院试,学政由皇帝钦派,一任三年,负责为朝廷甄拔人才,主持各省的科考事宜。

院试是童试中最为关键的考试,这次考试通过后,童生们不仅能获取秀才的功名,还可以进入府县学官,享受公家的钱粮补贴,安心读书,奠定仕途的基础。
科举考试示意图
童生在通过童试,获取秀才功名前,什么也不是,顶多算个读书人,在村塾或家塾中教教书,混口饭吃。不过,读书人要想跻身于官场,光宗耀祖,如果你没什么背景和钱财的话,只能是挤科举这个独木桥了。可是这科举制度却没有成为左宗棠飞黄腾达的跳板,这曾经让他一度郁闷到了极点。

左宗棠天生聪明,论资质不亚于曾国藩、胡林翼,然而科举道路上去极为艰辛。1827年,左宗棠15岁时应县试,是全县第一名,第二年应府试成绩也很好,是第二名。其实他本来应该是第一的,知府看他太年轻,将第一名让给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考生,结果左宗棠屈居第二。府试结束后,不幸母亲去世,左宗棠回乡丁忧。丁忧眼看就要结束了,这时父亲又去世了,只有继续丁忧。到了20岁(1832年),才花钱买了个秀才身份,得以参加第二年的乡试。

乡试中举:一只袜子两边羞

左宗棠的二哥叫左宗植。此人颇有才华而屡试不第,可能想起了母亲的“封侯”预言,抱着侥幸的心理将赌注压在了弟弟身上,因此对左宗棠严加督导。

这一年哥哥带左宗棠来省城参加乡试,考完后在旅店中等待成绩。兄弟两人睡在一间房里。夜间忽听人急匆匆叩门,说是捷报来了,左宗棠中了举人。宗棠急忙起来去开门,仓促间只穿了一只袜子,另外一只怎么找也找不到。左宗植骂宗棠说:“你的度量也太小了,考中个举人有什么了不起的,看你手足无措的样子!”宗棠不好意思地脸红了,躺下继续睡觉。

到了黎明时分,又有捷报传来,这次是左宗植考中了,而且是乡试第一名,解元。宗棠起来给哥哥贺喜,发现哥哥也只穿了一只袜子,原来他把两只袜子穿到一只脚上了。宗植也不好意思地脸红了。左宗棠感慨道:哎,功名啊,真是能折腾人呀!
结语
古人说得好:老天要让你有大的成就,一定会先让你吃足苦头。天资聪颖,又是牵牛星下凡的左宗棠,参加个初升高都这么坎坷。他之后的仕途是否会一帆风顺呢?请看近代人物传奇之“铁血精英:左宗棠系列”下一讲“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关注 近代人物传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