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方式”系列之十: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品茶乃至雅之事,名茶、好水、精具之外,雅境更是不可或缺。...

“饮茶的方式”系列之十:境
作者:乌南海        编辑:杨  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品茶乃至雅之事,名茶、好水、精具之外,雅境更是不可或缺。

国人自古重视品茗的环境,强调品茗的场所、建筑、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的有机组合,一个舒适、雅静、安逸的饮茶环境,有时候比喝茶本身更令人神往。

明代徐渭曾经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理想的品茗环境:“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这说的哪里是饮茶的环境,分明说的是神仙的居处嘛!

现代人饮茶,当然没法学古人那样的奢侈和浪漫,最常在的环境要么在自己家中,要么去一个公共的商业场所。

一般家庭,空间有限,不太可能辟出专门的茶室。但即便是最普通的家庭,也可利用阳台、门庭小花园甚至墙角等,只要布置得当,窗明几净,同样能创造出一个干净、舒适、清新、雅致的品茗环境。

比如,可在向阳靠窗处,配以木质的茶几、柔软的布沙发或者逍遥椅,窗台上再摆放几只盆花,上方置藤蔓植物,枝条轻轻垂下,花姿娇艳,碧叶绿荫。冬日下午的四五点钟,温暖的夕阳懒懒地斜照着,用青花玲珑的盖碗,沏一杯金骏眉,顿时,茶香四溢,茶蕴弥漫,拿一卷闲书,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累了就闭上眼睛,不小心睡着了,打个盹儿醒来,呷一口茶,温热正适口,茶汤由口入心,茶香由内而外,顿觉嘈嘈杂杂的世界一下子离自己很遥远。

有家这个温暖的避风港,有这一杯温馨的茶,有这个惬意的午后,人生的美好亦不过如此了。



茶楼、茶馆、茶室这样的公共场所,其建筑风格、装修格调、品位层次不尽相同,各人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大众饮茶场所,建筑物不可能太讲究,竹楼、瓦房、木屋、草房等等皆可,只要采光好,不压抑,能给人明快爽朗的感觉。室内摆设越简朴越好,桌椅板凳,整齐清洁即可。碗茶也好,壶茶也好,均须干净卫生。

劳作一天,夏夜闷热,邀老友一二,围桌对饮,嫩芽老茶,各取所好,不在茶的好坏,只为有人喋喋不休地说,有人沉默不语地听,海阔天空、天南地北,言之所及皆与眼下的日子关系不大。茶过三巡,月华满天,起身道别,各自回家,一天的辛劳也就随茶香轻轻地飘走了……



讲究一点的,如一些应酬接待、外地旅游者、附庸风雅的有钱人等,饮茶多半更喜欢寻觅一些有历史、有故事的知名热闹去处,如北京前门箭楼西边的“老舍茶馆”,上海城隍庙的“湖心亭”百年老茶馆,广州的同庆堂茶楼,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茶室、花港观鱼茶室、平湖秋月茶室,成都沙湾路的顺兴老茶馆、东风路的大慈寺禅茶馆、青羊宫茶馆以及宽窄巷里各式各样的新式茶馆,贵阳的甲秀楼茶馆、翠微园茶馆等等,这些地方有的古韵典雅,有的豪华现代,有的大气磅礴,有的小家碧玉,大都风景秀美、建筑别致、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在这些地方应酬交际、闲坐品茗,感受的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人的一生,这些地方不可不去,也不必多去。毕竟,繁华处不是久居地,更何况仅是一时一地的饮茶而已?



作为贵阳人,最佳的饮茶地恐怕莫过于阳明祠了。

白天的阳明祠多少有些喧嚣热闹,到了夜晚,华灯初上,月明星稀,此刻的阳明祠却静如处子。

拾级而上,踏着光滑而厚实的青石板,沿回廊走到阳明祠的最深处,在王阳明先生静默伫立的塑像前,在那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摆一张至简无饰的木条桌,几把旧藤椅,泡一壶“绿宝石”的老茶,就着桂花淡淡的馨香,体悟“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深遂绝妙,此时此刻,茶香与花香,过往与当下,历史与未来,人生的真实与哲学的玄虚,谁又能分得清、说得清呢?



既如此,且饮茶吧,又何必徒劳伤神地硬要分清楚、说清楚呢?


乌南海

《乌南海》是一份有腔调的自媒体,这腔调源自于“一个熟男的精神世界”。

正所谓:“平生所好,书茶酒歌;人到中年,感慨良多。闲来无事,胡乱涂抹;以文会友,自娱自乐。”

《乌南海》的文字以本人原创为主,同时也选刊朋友们的原创佳作。

欢迎朋友们多交流、多赐稿。

邮箱:1476145184@qq.com

个人微信号:wjmddgz

按住他,

你就拥有他!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乌南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