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给31省养猪人划地盘,关系到每一个养猪人,你被重新规划了吗?

 

正文(粘贴正文时把这行话去掉)(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





导读
4月18日,农业部下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通知,对过去5年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未来5年进行了全面规划。其中,重点对养猪区域布局进行了重点规划,通过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大区域模式。


一、重点发展区

包括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7省(市)。2014年,猪肉产量2166.6万吨,占全国的38.2%。作为我国传统生猪主产区,该区域养殖总量大、调出量大,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还要供应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省份。预计年均增长1%左右,成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主要任务是,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加强粪便综合利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扩大屠宰加工能力,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生猪“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发利用地方品种资源,打造地方特色生猪养殖。

二、约束发展区

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2014年该区域猪肉产量2188.1万达,占全国的38.6%。该区域受资源环境条件限制,生猪生产发展空间受限,未来区域养殖总量保持稳定。

1.京津沪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3市。2014年,猪肉产量72.7万吨,占全国的1.3%。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较高,生猪养殖总量小,但规模化程度、生产水平等均处于全国前列。主要任务是,稳定现有生产规模,优化生猪养殖布局,加强生猪育种能力建设,推行沼气工程、种养一体化等生猪粪便综合利用,提高集约化养猪水平和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现代生猪产业。

2.南方水网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和广东8省。2014年,猪肉产量2115.4万吨,占全国的37.3%。该区域河网密布,人口密集,生猪产销量大,水环境治理任务重。主要任务是,落实《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行合理承载,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压缩生猪屠宰企业数量,淘汰落后屠宰产能,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屠宰,提升养殖设施设备水平;推行经济高效的生猪粪便处理利用模式,促进粪便综合利用。

三、潜力增长区

包括东北4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和云南、贵州2省。2014年,猪肉产量1054.4万吨,占全国的18.6%。该区域发展环境好,增长潜力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区域内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该区域生猪生产发展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可重点满足京津等大中城市供应。预计年均增长1%-2%,成为我国猪肉产量增加的主要区域。充分利用该区域在环境承载、饲料资源、地方品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转变生产方式,高起点、高标准、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增产增效。主要任务是,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养殖基地;做大做强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升肉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实现产加销对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种源供给。

四、适度发展区

包括山西、陕西、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宁县等7省区。2014年,猪肉产量262.2万吨,占全国的4.6%。该区域地域辽阔,土地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牧结合条件较好,但是生猪养殖基础薄弱,部分省区水资源短缺。主要任务是,积极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养殖基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屠宰,推广先进高效适用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坚持农牧结合,推行生态养殖;突出区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支持整合培育本土特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高效带动能力,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生猪产业。



除了将各省生猪养殖区域进行分类之外,《通知》还对“十二五”生猪养殖现状进行了总结,重点内容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猪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在64%左右,始终是肉类供给的主体。

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为41.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3个百分点。

三、种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目前,96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种群存栏达15万头;成立了国家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建立了武汉、广州等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确立了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区)54个,育成了10个新品种和配套系。人工授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主产区人工授精率达85%以上。

四、区域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中原、东北和两广等地区。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省份生猪出栏占全国总量的64%;500个生猪调出大县出栏量占全国总量70%以上。产业化进程加快,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上市公司已达12家,前10大养猪企业生猪出栏占全国的3%。

  

面临的主要压力如下:

一、环节压力加大。目前生猪粪便产生量超过6亿吨,约占畜牧业粪便总量的1/3,综合利用率不足一半。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控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实施,生猪养殖环境保护控制更加严格。

二、资源约束趋紧。十三五期间,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养殖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受供给总量限制,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生猪养殖空间十分有限。此外,我国蛋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进口量不断增加,大豆70%以上需要进口。2015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到8169万吨,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0%以上。

三、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生猪综合竞争力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养殖成本比美国高40%左右,每千克增重比欧盟多消耗饲料0.5千克左右,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比国外先进水平少8-10头。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猪肉进口持续增加,给国内生猪生产发展带来一定压力。2015年,我国共进口猪肉77.8万吨,是2010年的3.9倍。

四、市场波动较大。2014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3次明显波动。最近一轮波动周期,价格下行阶段累计下跌44%,价格上行阶段,截至2016年3月已上涨70%。从世界水平看,我国大陆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处于中高水平,与香港67.1千克相比,仍有一定的增长潜力。从城镇化趋势看,到2020年,全国将有1亿左右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不足城镇居民家庭的70%,按现有城镇人口消费水平测算,预计可增加猪肉消费约70万吨。从人口数量看,按国家卫计委预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到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3亿,按新增人口6000万和现有消费水平(人均消费41.5千克)测算,新增人口将增加猪肉消费约250万吨。

十三五发展目标



(来源:农业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点左下阅读原文进入



    关注 华北猪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