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认知时代的新型社交关系

 

将大数据、机器学习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社交和恋爱。...



数字时代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工具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人类紧密连接,只要轻轻触碰指尖,任何毫不相干的两人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商业伙伴或者是伴侣。人们被时间和空间所束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数字时代建造了一个真正无障碍的“地球村”。

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社交质量

这种转变包含着无限的可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亚瑟·阿伦(Arthur Aron)指出,“人类之间亲密关系的质量是决定个人幸福的首要因素,也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重要方面。”

新型社交关系对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是已显露了部分趋势,其中大部分是有利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总体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使用网络的人群幸福感更强。最近一项覆盖全球13个国家20000个民众的调查指出,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社交质量,除了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交际,还促进了人们与亲友之间面对面的接触。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互联网社交不是用数量取代质量,使人们的交际更广泛却更表面吗?事实恐怕并非如此,许多专家指出互联网提高而不是降低了人们的交际质量。“社交网络使原本较随意的关系发展成更亲密的关系,并能够维持这种亲密关系,尤其是当时间和空间成为交往的障碍时尤为明显”,加州媒体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帕梅拉·拉特里奇(Pamela Rutledge)说道。通常,我们在网络上的活动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利用脸书(Facebook)与老同学取得联系,或通过“推特派对”来与推特(Twitter)好友见面等等。

线上社交和约会对于较为内向或不善社交的人来说或许是一种福利,2012年数字营销公司Performics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0%的美国人在网上社交比面对面交际要更为自在。这也许也能够验证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结果——美国38%的单身成年人都尝试过网络约会。线上约会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在相对隐私的环境下初步了解他人的途径,人们在网上约会的限制更少,也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万里挑一不再是难事

下面是一项2005年和2013年针对美国人对于网恋态度的调查,展示了人们恋爱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其中白色为2005年,蓝色为2013年,从上至下四组指标与比例依次为:

1) 网恋是与他人交际的好方式:44% VS. 59%

2) 网恋能让人们找到更佳的伴侣:47% VS. 53%

3) 选择网恋是迫于无奈:29% VS. 21%

4) 网恋的人感情不容易专一:32% VS. 53%
左图反映了:

1) 85%的美国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2) 24%的上网人群在网上与他人暧昧过。

3) 35%的美国人最近有过约会,其中52%的人打电话、37%的人发短信约对方出来约会,24%的人通过互联网保持异地恋,12%的人因为朋友的建议而试图亲近某个异性。


网络还用另外一种方式促进人们的关系。社交选择的增加使人们更挑剔,万里挑一不再是难事。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人们使用线上约会网站也正是这个原因——利用网络的广度和聚焦功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这也是eHarmony(美国最大的婚恋交友网站)背后的运作原理,它使用了复杂而精准的匹配算法来寻找潜在的长期伴侣。该网站的持久成功表明:网络可以帮助人们从浩如烟海的人群中找到那一个“Mr./Mrs. Right”。通过深入了解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一瞥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交未来的前景。

寻找合适的伴侣是人类最低估的一项挑战

1997年,尼尔·克拉克·华伦(Neil Clark Warren)意识到可以利用自己35年的婚姻咨询经验帮助人们建立更亲密的连结关系。经过长期的观察,他认为:有着相似志趣的伴侣更容易在婚后保持幸福,而志不同道不合的伴侣常常落得离婚的结果。令人感到悲伤的是,统计表明,四分之三的婚姻最终成为了爱情的坟墓。华伦说,“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是人类最低估了的一项挑战”。

接下来,华伦花了3年时间(1997年~2000年)调查了数百位夫妇来探索婚姻幸福的关键因素,最后的结果促使他创立了eHarmony网站。该网站利用了机器学习以及网络的力量来帮助人们建立更稳固的关系。

使用eHarmony的用户需要回答由心理学家精心设计的数百个问题,以此分析出他们的核心特性:个性、价值观、情商等,这个问卷还能剔除那些诚意不够的人,起到“非诚勿扰”的作用。然后eHarmony利用机器的深度学习和分析,进行亲密关系的可能性测试,筛选出最有希望成为长期伴侣的对象。

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寻找最佳伴侣

尽管机器在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远远不如人类,但它们有一项独特的优势,那就是用近乎完美的准确度分析海量的数据。

eHarmony对于数据的分析十分具体,例如用户的登陆时间、登陆频率和渠道,用户的沟通方式(使用何种语言、答案的长度等),甚至是从照片中抓取的信息(如肤色、是否戴眼镜、是否留胡子、胖瘦程度等),这些只是eHarmony用来分析用户的数千个细节的一小部分。

下一步就是配对了,如果两个用户互动的时间超过了一周,eHarmony就默认第一步配对成功;接下来通过将数百万个用户之间的上千个特性进行比对,建立一个预测能否成功配对的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具体的用户,就能分析出与另一个特定的人是否有结成伴侣的可能。

这种模型的应用是广泛的,不仅适用于找对象,还能用于找工作。因为找到一位合得来的异性与找一位合得来的老板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们找对象的标准实际上揭示了他们与什么样的人能够相处愉快、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最为自在。eHarmony利用这一点开发了一项求职服务,名为Elevated Careers。eHarmony的最终目的,是将其拓展到一切分析人与人关系的领域,建成一个关系管理公司。

利用用户最终反馈的结果,该网站对自身的配对算法不断完善。一项数据证明了该网站的成功:平均每天有438位结婚者通过该网站找到了有缘人。
而这些婚姻的的持久性也得到了验证。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项由eHarmony赞助、芝加哥大学的学者们进行的研究,通过对2005年到2012年间的19131个恋爱者调查表明,1/3的恋情是在网上开始的,在网上约会成功的情侣的婚后满意度更高而且离婚率更低。学者们表示,互联网正在改变婚姻本身的形态和长期结果。

追求关系的持久性

eHarmony只是众多交友网站之一,不同网站运用的原理是不同的:一些手机App利用定位系统来吸引位置相近的人群,另一些则通过判断有没有共同的facebook好友来拉近距离,当然还有许多广受欢迎的脱单网站让用户大量浏览他人的头像来选取约会的对象。

但是以上这些都是“短视”的方法,用它们建立的关系不能保证持久性。尤其是让用户自己选择对象时,常常会一时冲动,因为被他人的外貌或居住地所吸引而做出选择,这并不利于长久关系的维护。

相较而言,eHarmony结合了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来匹配两个能在较长时间中发展良好关系的人,它的工作是挖掘“你应该遇见的人”,而不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事实上,2005年以来,美国1/20的夫妇是在eHarmony上结识,他们也比在其他婚恋网站上结缘的夫妇有着更低的离婚率,这显示了利用科学的人工智能,而非仅凭个人直觉的显著效果。

网络社交是把双刃剑

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双向的,它用一种强有力的方式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但其中也蕴含着风险。




举个例子,1998年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学者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给一些人免费提供电脑和宽带连接,结果显示这些人在使用网络后感觉更加孤单,且这一感受随着上网频率的增加而增强。通过网络建立的关系看起来是脆弱的,不如现实中建立的关系稳固。

然而这一项研究有着局限性——研究的对象都是初次使用互联网的人,并且跟踪时间也较短。研究者三年后对同一群人再次调查发现,上述的负面影响都消失了,互联网在长期内增强了这些人的幸福感,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也表现出参与社区活动和与亲友见面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所以,尽管网络社交使一些人逐渐被社会边缘化,总的来说,互联网对人际关系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挖掘。随着越来越多像eHarmony这样的企业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心理学发现更多未知的机遇和潜在的人际联系,我们会逐步实现更完善的自我,朝着更幸福、更和谐的社会迈进。

参考资料: Love in the Age of Machine Learning from SCIENTIFIC AMERICAN.

浪潮规划咨询研究院编译。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 浪潮规划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