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风采】河北省第三届隶书研讨会在元氏召开

 

在河北省第三届隶书研讨会上的发言戚广辉...




隶 书 浅 谈
在河北省第三届隶书研讨会上的发言  戚广辉


尊敬的鉴克主席、各位同道:

大家上午好!

去年元氏今又至!很高兴能够再次来到美丽的蟠龙湖畔参加今天的隶书研讨会,和去年一样,我依旧怀着一颗求学的心态来参加这次隶书研讨会。下面我把学到的对隶书的认知向各位汇报一下,请各位老师批评。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书法创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每次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纸面上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体现得更为明显。隶书的学习,应该说,入门容易,提高太难。在老师的指导下,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很容易解决技法层面的基本问题,但是难度在精神层面和气象上,应该说这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影响隶书创作高度的瓶颈。当今的隶书创作,都在追求一种“味道”,有人在古典中挖掘,也有人从当今隶书名家作品中去借鉴,甚至是近亲繁殖,当然,路径不同,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清代是隶书的复兴期,基本是由金石学家、碑版学家们的知识、学问、趣味、性格所支撑,比如说:邓石如、何绍基、金农、伊秉绶、赵之谦等,这些有创新意识的书法家,在技法上都是以汉碑为基础,独具匠心地掺入草、行、篆等笔法,使隶书的书卷气、金石气交相辉映,让人耳目一新,为近现代隶书创作提供了新的元素,但是这种方法,书写习气过重,只可以在用笔、用墨方面有所借鉴。



观当代隶书创作,重形式,强调夸张与变形,强调墨色的变化,强调情趣与新奇,这样就会减弱隶书古朴平实的本质,缺少真气、大气、正气,颇有舍本求末之嫌。追其原因,都是因为入古不深,没有去深入临帖,盲目跟风,是一种近亲繁殖的缘故。

远追秦篆、溯其源头,深入汉碑、知其法度,旁涉简帛,理解碑刻墨迹之间的关系,才能触摸到隶书古意。实用的“写字”或写得好看的“字”和“新颖”的字,一直写过去即可,但要写出有传统思想,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思想的介入便是必须的,既不可死临照搬,也不可随意乱画。追求古意不是为了求古意而求古意,古意,只能是在碑帖的忠实临写和悉心体会中,才能渐悟。创新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把既有的技法归于“自然书写”的范围上。在创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已经不是固定的写字之法。入古过程就是出新过程,不可任笔为体,轻言创新。因此,在隶书学习中,应该主张“深入汉碑,主攻一家,薄观约取,厚积薄发”。



如果我们有机会,能够参观和细细品味如汉霍去病墓前石雕、汉罐、汉简、丝绸之路上遗留的汉代文物,我们就会有种莫名的震撼!应该说,这是一个无法超越的时代的辉煌!它承载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汇、碰撞和嬗变,折射出泱泱大汉王朝雄强国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先民们自由的创造力。那种古朴自然、言简意远、驰骋八极、吞吐六合之大巧若拙的格调,在书写上绝非简单的“伸胳膊缩腿”用笔所能表现的。



鲍贤伦先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他说:隶书应该是一种状态,而不仅是指一种书体。站在书法史的高度上去梳理隶变时期的文献资料,我们就会发现,这段处于古文字与今文字分水岭时期中大量的作品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书学信息,或庙堂气,或山林气,或雍容,或朴野,一切都让人迷恋……



与秦篆的严谨端肃相比较,隶书的状态就是强调书写性,摩崖的洒脱开张、含浑苍茫的线构极具现代意识。汉简中厚重恣肆的雁尾主笔,与轻盈的次笔对比,跳跃感、节奏感极强;汉碑中大量平实排叠的笔画,又无形中增强了装饰性。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我们只需要把这些信息,略加抽绎整合和放大强化,我们的笔下,就有可能具备了当代性。



我们知道,隶书的源头在金文,这种汉隶(无论八分还是古隶)独有的线条,是不动声色的张力,与平实的表象微妙地结合,如果我们不回到原点去涵养气格,锤炼线质,而是以简单概念化的理解与书写,这样很易出现扁、薄、妖、花、野诸病,而与隶书本体的正大含弘、沉凝浑朴相去甚远。



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是美的创造,都要遵循美的规律和艺术的规律。马克思曾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个鲜活跳动的生命,单看都像是一幅画,都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里面蕴藏了丰富的美的元素和大量的文化内涵。当代宗白华《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里有这样一段话:“中国人的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对称、均衡为美,汉字的形体特征本就是美的写照,从外部规约,到内部结构以至更为细致的空间理路和秩序的调整,最终完成了由象形图画,到象意结构的方块字体,这是一种独特的体系。在平面空间中,展开的汉字形体,潜在地运用了四正四隅的空间定位,以期达到结构的均衡。有了这个思路和意识,接下来的临帖和创作便会得心应手。

选择就意味着艰辛,也意味着无休止的探索。诗中说:“书从疑处幡然悟,墨到穷时自有神,高空坠石龙腾跃,横天云涛鹤乾坤。”不论是日渐变老,还是几多迷茫,书法之路,我都会一往情深地坚持走下去!


    关注 唐山顺泽文化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