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胎BB果  新会的另一珍宝

 

最近比较流行新会陈皮柑胎。陈皮柑胎,又叫青柑仔、柑婴宝、BB果。新会茶枝柑树开花结果后,大概每年六七月份采摘下来,柑胎经过严格挑选采摘,不仅能泡水喝,还可以通过闻香来醒脑提神,是用来醒酒、减肥一流佳品,气味芳香,药用、食用、收藏的珍品。...



柑胎,指的就是新会茶枝柑树开始生长果子的时候摘下来晒干的果实,属于胎果类,它形状比较小,跟黄豆差不多,但大不过桂圆。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小新会柑。里面有的会包含果肉,有些没有。将摘取的果子清洗干净,自然晒干后就成为柑胎。



 新会BB柑

一棵柑树营养成分是有限的,必须以合理的果实数量去供给营养成分,才能保证日后每一个新会柑的质量。而梳理出这些小柑果,就会加工成柑胎。


柑胎


每年这个月份(4-6月)柑树都会经历开花—幼果这过程,这时,需要适当摘掉一部分,避免果实过多,果树负担过重,营养成分跟不上。但每摘掉一个胎果,将来就少一个陈皮,因此能摘下来的量也是严格控制的。而这些摘下来的胎果清洗消毒之后自然晒干或烘干,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柑胎成品。这种制作方法安全天然,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









三月

柑花盛开,花色淡雅、娇俏可人、花香清雅;
四月

柑花渐落,长出萌萌的小胎果,刚长出的胎果只有绿豆大小;

五月

胎果渐多,密密麻麻,个头比玻璃珠小一点。

青柑胎慢慢成熟,到每年7、8月左右,便是柑树第一次挂果,小小的柑果—称作“小柑青“。果形匀称、美观,色泽均匀,外表油室清晰可见。

小柑青一般用来制作柑普茶居多,此时果香浓郁,与普洱冲泡起来清香扑鼻,细腻滑爽,回味甘甜,大家可以不妨一试~





新会柑胎BB

强大养生保健功效:

1.提神、开窍,降气止呕;

2.促进胃液分泌及肠道蠕动,排除肠道内的滞气,助消化;

3.抗菌消炎、散结化滞、疏肝利胆,防止胆结石、肝气郁结等;

4.理气、扩张气管,祛痰、平喘。

这些养生保健功效都得益于新会柑胎含有丰富的柑油(挥发油)。新会柑胎保留了绝大部分的柑油成份,因此其口感和保健功效更佳,最宜入茶。口感甘醇平和,果香袅袅醉人。



小小身躯,大大功效!


1 . 泡茶喝

经科学检验鉴定,每年5月份前摘的柑胎,是含有60多种类黄酮单位最顶峰的时期,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橙皮苷、维生素B和C!对男性前列腺增生、烟酒过多和女性乳腺肿结、睡眠不足有良好功效!

泡饮方式:

1.将柑胎果放入50ML小壶中(约3粒左右,适合1-2人饮用)。

2.冲入沸水,浸泡30秒,倒掉第一泡的茶水。

3.第二次冲入沸水,浸泡30秒左右,这时柑果茶的醇香就渐渐地从壶中散发出来了。  

也可以将柑胎放保温瓶当茶泡,用柑胎茶冲泡普洱味道更佳。

小柑胎要用水煲5到8分钟左右才出味,小柑胎比大柑胎耐煲,味更香。

大柑胎可用水煲3到5分钟,也可以放在保温瓶泡。


如果喜欢用5年以上新会陈皮(青皮)泡茶的朋友,可以试试用柑胎,味道上会更清香。


民间相传,

在喉咙疼或喉咙疼引起感冒的前夕,

喝几杯柑胎水,

就可以把感冒压下去。
2 . 外敷浸脚

“柑胎”的中药名叫“个青皮”,文献《中药志》载(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现代药理研究个青皮有散结、止痛、抗菌、消炎之功效,民间普遍用于咽喉炎、皮肤骚痒、伤口久不愈合、香港脚、手脚癣、妇科炎症等。



民间秘方:

1、 小儿出水痘,熬水待水烧开后煮10分钟,待水凉温泡浴或用毛巾湿水敷,每日2次,一般2-3日可消散。

2、小儿出奶癣,熬水待水烧开后煮10分钟,待水凉温泡浴或用毛巾湿水敷,每日1次,一般2-3日可消散。

3、皮肤骚痒、伤口久不愈合、脚气病如香港脚、手脚癣、妇科炎症,用5~10粒熬水盆浴效果最佳。

*仅供参考,具体做法请咨询医生

3 . 穿戴闻香

▲当然,柑胎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泡茶,还可以做成饰品,如做成手链、项链。柑胎做成的手链,带在手上,可以闻到缕缕的陈皮清香,安神理气,尤其适宜一些年老朋友或者晕车晕船人士。



也可以辟除车上残留的异味,长途坐车开车、疲劳晕车时,拿起来闻一闻,可有效缓解症状

▲中医认为,“天地间纯阳至圣者为香。”夜间阴气入侵,在床上放几粒柑胎,让香气不断聚集外散,可以护体!长期失眠多梦、熬夜的人不妨一试!

First

现在想买新会柑胎BB不用跑去新会啦,可以直接与我司联系!

《柑玉满堂》柑胎都是正宗的新会柑胎,大家可以放心选购,感谢大家的支持!







柑玉满堂茶艺文化策划有限公司

财富热线:0757-23662193

刘先生:18923211968

麦小姐:13702266426

我司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光大创世纪新村F504


    关注 柑玉满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