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威并不总是有用

 

权威并不总是有用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拿回来一张小纸条,上面是老师给他们(家长)布置的任务。为了配合政治宣...



宜民老朱

2016/05/08

欢迎转载,但请不要更改出处,谢谢!

权威并不总是有用

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拿回来一张小纸条,上面是老师给他们(家长)布置的任务。为了配合政治宣传活动,我得在纸上写上我家的“家训”。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权威意识在家里像空气一样淡薄。但是这一次,老婆把纸条递给了我,告诉我这是我的任务。我有些犯难,期望从记忆中能够找出点像样的说辞,比如我去世不久的祖父的遗言,但是没有一条符合我当时的想法。我意识到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者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人生的感悟也是完全不同的,拿来主义并不适用。如果我写上一条祖父的教诲,看上去很像真理,但对于几岁的孩子而言,根本毫无意义。这一点让我联想到“自欺欺人”这个词,这难道不是我做任何事(无论是投资还是为人)都试图去避免的吗?于是我想到了完成这个任务的方式,通过排列组合,我写下这句话:“不欺人,更不自欺。”我在下面的“释义”一栏,把我的想法很仔细地解释了一遍,大概是:不要欺骗他人,更不要欺骗自己。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不妨直接对别人说:“我不知道”。当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的时候,这就更困难了,你很难对自己说:“我不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想一想以后再做决定。

不自欺的难度不亚于巴尔扎克的那句名言:“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凡事问个为什么。”如果一个人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抱有怀疑主义,那么给人的第一感觉不是严谨,而是缺乏信心。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固有的逻辑,如果我们犯过错,结果很糟糕,我们就会努力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但有时候,错误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明显,尤其当错误组成了我们的个性,借由社会去磨合的时候。我们会说,某人对某事抱有成见,但我们不需要去细究其成见形成的心理学解释。避免自欺的最主要方式还是在于自省。我发现很多成年人缺乏自省的意识,就如我上面提到的,很多人连换位思考的习惯也没有。自省首先意味着敢于否定自己,想象一下需要切实维护权威的职位,否定自己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具有传统的权威意识,当然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很容易看出我国和日本的差别。但在中国以一个平民身份向政府官员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事情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官员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自己的颜面而不是问题的对错。这种现象对各级权威都适用,只要有权力存在的地方,指出对方的错误都是一门艺术。基于这一逻辑,出现了一种对立的可能,如果权威是错的呢?或者,是不是谁越是正确,谁就越有权威?

先让我们假设另一种情况,如果我们的社会不再依赖权威行事,比如说剥夺一个极富经验的领队的领导权,那么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可能就变成了一种集思广益。这个领队完全可以辨识这些噪音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错误的,但是由于他失去了权威,所以只能任由事情发展,也许最后仍能够获得正确的结果,但整件事情都会变得没有效率。因此,人类关于权威机制的传统,某种程度上正是对错之分的结果,如果交由权威自然形成,那么必然是谁对的越多,谁的权威越大。权威意识更高的国家,理论上拥有更高的效率,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速度我们可以验证这一点,但是如果权威是错的,那么造成的后果也会更严重。合理的方式似乎是坚持权威的形成机制,而不是僵化制度,这会让权威更容易纠正自己,或者由正确性更多的权威替代错误的权威。至于说到底是权威意识强的社会更好,还是弱一点更好,我认为这是一个程度的问题,至少我们不需要像美国人一样整天靠争吵解决问题,但也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至于说个人,如果你想在职业生涯规划上获得更多的权威,比如说领导更多的人,那么我建议你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的对错上,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决定、以及最终达成目标的能力会更有用。我在旅游入住酒店的时候碰到一件事,一个住户在前台询问酒店是否有干洗设施,他有一件衬衣急需清洗。另一个客户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一直在他身边提供自己“实用”的经验:“你听我说,根本不需要干洗,你只要今天洗完后用衣架挂在空调前面,第二天一定会干的。”客户根本不理会他,等着前台的答复(也许心中思忖着明天一场重要的演讲或者衬衣上大片的葡萄酒斑)。但那一位客户不依不挠:“你听我的,肯定没错。”前台看了他一眼:“要不这样吧,我把这位客户的衬衣交给你处理?”终于,他不再吱声。

权威同时意味着责任,如果你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你迫切需要获得权威感,那么你必须勇于承担责任。一家企业不乏优秀的员工,智商超群,但在领导的选择上,企业看中的是更有责任感的员工,企业可以忍受错误,但缺乏责任感则会把企业带向灭亡,因为责任感是承认错误并且纠正错误的前提。

个人投资者理论上并不受权威的影响,在做出一笔投资决定的时候,只要耗费的任何一笔资金都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么你完全没有必要顾虑任何人的感受,因为你将会对决策的结果负上全部责任。很多个人投资者喜欢接受投资权威的建议,甚至到处寻找这类“内部信息”,对于这一点,我只需简单地问一句:“你所认为的那个权威会为你的损失负责吗?”没有人会为你的损失负责,所以权威在个人投资行为上并不适用,你需要直面对错,更不要指望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不自欺强调的就是这点精神,否则只有在损失再也无法挽回的时候,被迫接受结果,就算这个时候,仍会有很多人不肯承认错误,这就是权威的副作用。


    关注 理性与直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