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内心的空洞,你无法去填充!

 

父母内心的空洞,你无法去填充!...



下面这篇文章是7组学员晨曦在我的心理界限系列课程写的第三篇课后感悟,晨曦分析了自己心理界限没有建立起来的原因,尤其文章中谈到的现在与妈妈建立心理界限的案例非常好。

在心理界限课上,我总会反复强调,每个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不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父母,同时也不把父母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个过程是曲折艰难的,但是一旦你做到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和父母其实都获得了新生,都会活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父母内心的空洞,你无法去填充!
这一次课,晓波讲到了心理界限难以建立起来的原因,我自己分析了下自己,我原先是一个心理界限极度缺乏的人,先抛开自己的先天因素,我的心理界限难以建立起来是因为我的父母对我的过度控制,同时他们也是仇视界限的。

父母从小生长的环境挺艰苦,物质也不丰富。导致他们的认知就是“我给你提供了最好的,你按照走就可以到达我期望给予你的生活”这个过程中,完全忽视了“我”这个个体也是独立存在的,而非愿意被他们操纵的木偶。

尽管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发心是善的,可他们自身的恐惧,不安全感让他们没办法克服自身的东西,去理性客观的来看待养育孩子这个事情。

因为要摒弃自身固有的模式,要以敞开的姿态来看待一个独立个体成长,需要自身有很大的能量,自己的状态也是需要稳定充盈的。

具体来说说我的感受,父母尽管年纪大了,可内心里的空洞仍存在,我小时候没有自己的力量不能离开他们,到长大羽翼渐丰要闹独立,再到我自己成家立业。

他们内心里既希望他们的女儿成长为优秀的人,又舍不得我离开他们,跟父母之间感情的纠缠在我成家之后仍然影响着我,远嫁是我心里的痛!

现在回头来看,是的,尽管我远嫁了我活好了我自己的家庭,过好了我的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尽孝。

我以前愧疚的点在于,假如他们有病痛我不能守护在跟前。现在转念一想,这不成为问题,可以协商出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接他们来武汉。

父母自己内心的空洞他们希望能由我来填满,甚至是孙辈来填满。

我妈妈跟我说过无数次,她想带着我的女儿离开武汉回到四川,这样既可以减轻我的负担,我可以专注学习工作,她在可以照顾到我爸爸的同时,孙女儿的存在又可以让他们享受下天伦之乐。

我拒绝了。

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妹妹就应该和她的哥哥,她的爸爸妈妈一起长大。

这样才是完整的家!

我明白他们内心里的空洞,所以我要守住自己的家庭界限不受侵犯。

父母的生活,他们可以自己去选择让自己过的充实而完满的内容和方式,但不能拿我的!

我妈妈还曾经说过,她去打工挣钱给我补贴,我连忙说,我宁可你和爸爸拿着退休工资到处去旅游,过的快活,也不要你辛苦来补贴我!你这样,是想让你姑娘一辈子都生活在愧疚里啊?

现在随着我自己成长学习,我的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妈妈是看在眼里的。我跟妈妈谈我的学习,我的规划等等,妈妈不但倾力支持,我还在她的眼里看到了她对我的欣赏。

慢慢的,可能是受我的影响吧,妈妈对我跟她划界限这个举动,能接受了。

再说一个我观察到的,以前孩子病了,一家人乱作一团,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都有各自的主张。如果最后听了谁的主张,结果好就算过了,结果不好那个主张的人就要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指责和埋怨。特别是我和我妈妈之间。

现在我很坚定,就按照我说的做,后果我承担。反而妈妈因为我能定住了,她会觉得有主心骨了,就不会再有互相推诿指责的状况出现。

再后来就能变成哪怕按照我的主张照顾孩子出了点纰漏,妈妈知道我不会去过多的指责她,我和她会一起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妈妈就能放松下来,我们母女的关系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让彼此之间的相处好了很多。

在我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我试错的机会几乎没有,我反思之后觉得奇怪,为何我妈妈还曾经让当年5岁的我,徒步去外婆家给她送饭捎口信,后来就完全不能放手了呢?

以至于我都20多岁了,别人说我还像个小孩子啥都不知道。

现在想来,应该是小时候反抗的能力有限,妈妈可以HOLD住,后来长大了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关系太重大,她的焦虑让她没办法再放手让我试错,错了就意味着毁灭。

控制的死死的,就意味着没机会去见识到更多面向的世界,待长大成人后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的时候,自然很困惑茫然。再来试错,代价就大了。
我们要先爱自己!
在课程里听晓波说,一个成年人,但没有心理力量去说不,对坏事没有辨别能力,说的差不多就是我!

我当年20多岁,迷迷糊糊,在恋爱时,对方是渣男还是优质男?对方的意图是有所图还是真心实意的爱?

我分辨不清。

我只知道我缺爱,别人对我好我就一头栽进去,哪怕后来觉得不合适了,也觉得好难拒绝,因为我当时的逻辑就是“从一而终,不能背叛”,并且我要为对方负责,我提了分手,对方要死要活的我会愧疚,我必须对此负责。

引用晓波讲到的两句话,"我们要自己爱自己"和"我们不可能满足他人所有的需要"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以前我总觉得我已经尽全力去爱老公爱孩子,去牺牲去奉献,怎么就换不回他们“知好歹”?换不回他们的感恩?

然后特别渴望得到回报,渴望别人理解自己,来爱自己。无奈,我始终觉得首先爱自己是自私自利的行为,我应该大公无私!

可我的大公无私因为一直没有爱的输入,只有输出,常常枯竭的身心俱疲,就越发的渴望从外面拿到我想要的能量。

对要爱别人,先要好好的爱自己,始终嗤之以鼻!

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一家人都过的不安宁。

现在学习着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为自己划好界限保护好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允许做不到,练习着和自己的心待在一起,问问自己的心是否获得了满足?

实在自己做不到,就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来满足自己。把自己最宝贵的精力用在需要用劲的地方,做事效率高,心情愉悦,家人也因为我的好状态也开始变得放松。

晓波说:我们不可能满足他人所有的需要。

这个触动到了我,我在自己成长学习的路上和两个孩子亲子关系之间有很大的冲突,一度认为孩子们的各种状况是我不能专心学习的最大障碍。

我要听课,我要做作业就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带小女儿,待老大放学回家之后,两个孩子一起带有时候也会因为妹妹小需要更多关照而老大不干了。遇上孩子病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只有搁置,那个焦虑让我很不好过。

后来慢慢的,我对自己说,是的,妹妹遇到了妈妈成长的时候,就确实没办法像哥哥那时候一样得到妈妈那么多的陪伴,这个是命!

晚上,陪伴完老大,老大还要我陪睡的时候,我告诉他妈妈也要去学习了,请他自己睡或者选择让爸爸陪着睡。在孩子和学习无法兼顾的时候,选择舍弃一部分学习的时间来专心陪伴孩子,争取更高效的完成学习。

渐渐的,能在这些关系里找到一个平衡了。挑战还在,我还要努力啊!

希望我努力的状态,能影响到孩子们。

妈妈首先要好好的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到你们。



您好,欢迎来到“晓波谈心”公众号,我是晓波。
想了解我和我的团队,请看:我是谁?我在做什么?
想了解课程信息,请看:关于课程招生的说明

关注此微信号后,在公众微信号中直接回复下述关键字,即可发给您相关主题文章:

1. 回复“婚姻”,可以看到婚姻中沟通的系列文章。

2. 回复“孩子”,可以看到关于孩子的系列文章。

3. 回复“感悟”,可以看到学员们的课后感悟文章。
4. 回复“讲座”,可以看到历次微信群讲座实录。


    关注 晓波谈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