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产学对接研讨会”——持续报道之四

 

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研讨会于6月17日正式召开。以产学对接为核心主题,就各大院校艺术毕业生就业、择业、创业...





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研讨会于6月17日正式召开。以产学对接为核心主题,就各大院校艺术毕业生就业、择业、创业为中心与北京20所高校代表以及各大文化产业园区,企业以及风险投资领域的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意见互换与讨论。

本期艺典典继续为您呈现
部分嘉宾发表的观点与看法


嘉宾观点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合伙人--孙洪峰

议题   资本市场对艺术市场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些想法

说实话我对艺术教育以及设计方面是比较陌生的,在之前更多进行的是职业培训,在近一段时间也开始进行创业、就业培训,我意见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不具备创业能力的。

因为要创立一个企业的话需要很多方面的能力,不仅是学校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管理,财务,市场各个方面都需要了解。而刚毕业的大学生肯定是有欠缺的,因此在做创业培训时我们并不建议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创业。

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两年,创业的人很多,失败的人也非常之多,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去回避的事实。

作为投资人,我们对艺术教育以及艺术设计的想法是:艺术教育有两个阶段,一个是高校内的部分,是各位在座老师,教授们的本职工作,而校外的艺术教育与培训,更多是由市场来进行的。

除了巨大的市场以外,还要具备可复制性以及以低的成本获得高的收益,这种项目才可能获得投资人的关注。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我会去做职业培训,因为它是可以标准化的。所以纯艺术本身很难实现线上的操作,而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则是可以进行线上教学的。

另外大学毕业的这样一个阶段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在毕业设计中我看到了很多学生的作品的确有作为创业项目去做的可能。特别是一些精致的家具产品,如果可以标准化,流水线制作,在标准化之中具备个性化的设计是具备很大市场的。

从整体市场来看,近两年教育这个行业是一个特别火的投资行业,资本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医疗。因此我们对大学生毕业创业有一些由衷的建议,比如说你有一个比较能够贴近用户的产品,能够快速复制,具有实用性,产品化的可能性,我认为是可以去尝试一下的。

同时在学校之中也希望老师们让学生们理解这样一个概念,创业很好,但不一定毕业就进行创业,在毕业之后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在这个过程之中可以选到一个比较好的创业项目,再进行资本的对接和自主创业,会更容易成功一些。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一部 副总经理--甘霖议题一艺术有生命周期,艺术院校可以早一点把人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

大家好,我是首创证券投行部的负责人,主要的工作是帮助企业来上市,现在主要的业务是新三板这块。

我接触了很多的企业,逐渐感受到了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整个文化艺术的关注度和需求在提高,包括文创、动漫、工艺设计等。

我们国家处于转型期。对于原来传统的粗犷制造业逐渐在更换,所以现在发展更多的目光放在文化艺术、表演戏剧和更加小众的方面上。对整个艺术市场而言,以后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艺术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地方是:艺术有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要比别的行业早一些,相似于体育。人的创造力要比别的行业早一些,从这一点来讲艺术院校是可以早一点把人的创造力潜力更多的发掘出来。

比如我是学法律的,像经济、技术类的,这些可能是越老越值钱,他需要一个行业的经验。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考虑,有天分有潜质是比较重要的。有些人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了,所以这块我认为创业要趁早,有潜质就应该提早的发挥出来。

议题二 因为学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所以需要对接

产学对接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可能有的企业没到现场,但是他们也愿意参与这种对接活动,我知道有影视公司、游戏公司、服装企业、设计类公司,这些公司很愿意更早的来接触有潜质的人才,有潜质的作品,并与各个院校合作,这个事情未来有很大的空间。

学校对企业对社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必然的。比如,因为我是学法律的,我在学校里的时候老师就对我说:“你要把我教你的东西学好,你不要在社会上学坏。”

其实社会上需要的东西有可能在学校里看是比较低俗的,不入流的。学校是象牙塔,他们要坚持一些真正美的东西、学术上的东西。

每个人都需要社会的历练,不对等是正常的,不对接也是正常的。所以想要对接,就要要有一个窗口在,如同今天的毕业季平台,社会资源很愿意进来跟学校对接的。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中杨

议题  关于教育、学生以及产学如何对接的一点思考

怎么样教育,怎么样学,这是我们当老师必须学会认真做好教学教育的前提。现在社会很公共,信息很多,实际上学校也不太能掌握。

学校四年是学生受高等教育的四年,在学校里面学习,应该是以学为主,在四年里面如何让自己坐下来去学习,认真的去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来提高素养,是这四年最重要的。

我对设计教育的理解是‘’实验,实践,实战‘’,这六个字在我32年的教学过程中是在不断的去提升它理解它。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如果没有平台,没有很好的研究氛围和设计氛围,没有好的项目去做,也就不能保证他们能够成材。

在学校里面能够和生产对接的应该是研发,在这个研发的过程中,如何让研究价值提升,这个对接的桥梁是我们需要考虑和实现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让几个学生干活这么简单,团队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教育之中,我们对学生受到的外界的诱惑以及干扰很多都屏蔽了,因此在学的过程中,只要肯钻研,肯学进去就会有好的结果,需要让学生的专注点回到课堂上来。

通过这次的产学对接,我认为搭建平台,是重中之重,这种平台上学校的资源,是否是企业所需要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又该怎么对接呢?资源是否能够相互给予,这都是资源平台上需要考虑的。

学术资源,交流资源,项目课题等等差别很大,因此在资源各方之间需要相互作用交互与完善。在这个平台上要搭建起什么,怎么样使资源能够流动,发展,是需要一个非常精准的研究和讨论的。

在学生方面,线上的设计以及资源是一个主流,这种线上设计在一些高薪的IT产业需要大量的项目和人才对接,这也是我们在资源对接上需要打破传统整体去考虑的一个方面。

推荐阅读

研讨会:

第一期    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研讨会 | 理念的融合与碰撞

第二期“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产学对接研讨会”——持续报道之一

第三期“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产学对接研讨会”——持续报道之二

第四期“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产学对接研讨会”——持续报道之三

独家采访:

中央美术学院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服装学院 |  北京电影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 首都师范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泰尔弗商务分院 |  北京城市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

热点推荐:

毕业季=分手季? |  毕业旅行  | 《欢乐颂》  |  关于毕设,我崩溃了!  |   北京毕业展 |  文明看展  |  毕业照


    关注 艺典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