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堂-入堂小试整理稿

 

我们终归启程,哪怕跌跌撞撞。...



遇事三问先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行?

——题记

1 概念

首先,什么是比喻?

我的看法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对其中一者产生外在变化或内在效果或两者皆有。

2 作用其次,关于比喻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文学这个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

不过,比喻在生活上其实也有实际的效用。下面,摘抄了圣经里的比喻对教导的帮助价值,值得参考。

*** it-1 第 124-125 页
比喻 ***

有效的教导方法

至少从五方面来说,比喻是非常有效的教导方法:

(1)比喻能引起注意。没什么比经历或故事更让人感兴趣。试问谁没有听过浪子回头或失掉绵羊的比喻?

(2)比喻激发思考。找出比喻的含意,明白抽象的真理,是锻炼脑筋的最好活动之一。

(3)比喻触动感情。由于听的人通常很容易看出真理怎样应用出来,于是良心和心灵都受到打动。

(4)比喻有助于记忆。人可以在后来回想故事,加以应用。

(5)比喻保全真理,在任何时间、任何年代都合用,都能明白。一般词语的意思可能随时代改变,但比喻的内容跟日常生活和大自然有关,这些事却没有什么改变。圣经真理到今天还是清清楚楚,就像最初说出来、写下来的时候一样,运用比喻是原因之一。

目的

正如上文所述,所有比喻的主要目的都是教导。不过,圣经里的比喻还能达到其他目的:

(1)有时候,人必须努力发掘,才能完全明白比喻打动人心的深层意义。因此,人如果不爱上帝,只在表面上对真理感兴趣,心里其实不渴求真理,就不会深究比喻的意思。(太13:13-15)上帝不是要召集这样的人。比喻吸引谦卑的人寻求进一步的解释,骄傲的人却不肯这样做。耶稣说:“有耳朵的,就应当听。”虽然听耶稣讲话的民众大都听过就走,门徒却来请耶稣解释比喻。(太13:9,36)

(2)歪曲真理、妄图陷害上帝仆人的人就算听见比喻,也看不出真理。耶稣以交税的钱币为喻,回答法利赛派别有用心的问题,并总结说:“因此,凯撒之物要还给凯撒,上帝之物要还给上帝。”耶稣的敌人只好自己想想这句话怎样应用,耶稣的门徒却完全明白耶稣宣述的中立原则。(太22:15-21)

(3)听比喻的人要自行应用其中的原则,因此他一方面能清楚地明白比喻所隐含的警告和责备,一方面却找不到把柄向说比喻的人报复。换句话说,听的人心中有数。例如,法利赛派批评耶稣跟收税人和罪人一起用膳,耶稣就回答:“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生病的人才需要。‘我要的是慈悲,不是祭牲。’你们去学习一下这句话的含意吧。我来不是要召义人,而是要召罪人。”(太9:11-13)

(4)就算是纠正别人,用比喻也有助于避免引起偏见,使听的人不致被偏见蒙蔽,所得的结果比单纯地摆事实、讲道理更加有效。例如,拿单用比喻责备大卫王在拔示巴和乌利亚的事上犯罪,结果大卫接受责备。(撒下12:1-14)另外,邪恶的亚哈王违背上帝的吩咐,赦免上帝的仇敌叙利亚王便哈达,没有把他处死。亚哈听了一个比喻后,不知不觉之间就指出跟他的罪有关的原则,自己定了自己的罪。(王上20:34,38-43)

(5)比喻能推使人采取不同的行动,显露他们的真正为人,表明他们是否上帝的真仆人。例如,耶稣曾说:“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谁就有永生。”那时,“他门徒中有很多人离开,耽于已经撇下的事,不再与他同行”。这样,耶稣筛掉那些不是真心相信他的人。(约6:54,60-66)

下面,讲讲个人的看法:

比喻的基本作用:描述和说明,以比描述可使具体之物更为清晰或具备了一定的情感或美感,以喻说明可使抽象的事物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比喻的升级技能:感触和说服,因他人或自己的一个比喻使个体产生对于事理的新的或更深层次的感触,或是被比喻说服,进而改变旧的想法,并做出相应的行动。

有人说,教亦为学。

又有言,赠人玫瑰。

我们分享或创造了一个好比喻的时候,不仅是看到的人受益,自身从中亦有所体会和变化。3 途径一个好的比喻首先是恰当的,这就需要两种能力:观察和描述。关于这方面有一篇文章: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已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一回事,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莫泊桑拜师》苏教版小学语文书

一个令人称奇的比喻是富有想象力的:

这一方面亦有之前的榜样: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灵感是积累和锻炼出来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想象力是天生存在的,也是可后天训练的。

匠人之心:

寻佳,专研,模仿,对比,寻求改正措施

不断循环——这也是大多技能的习得技巧

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 寻佳

上文谈到,提升比喻力的一个方法是以好比喻为榜样,揣摩模仿。

对于如何寻找好的比喻,主要有两个思路,

一是看书,二是按人。

看书,需要看哪些书呢?

圣经的福音书,唐诗宋词,一些被公认比喻超群的小说如钱钟书的《围城》等;

按人,需要去看哪些人?

以语言动人,比喻惊人而名的作家们,如王小波,村上春树等。

5总结刚开始觉得比喻只是一种写作手法罢了,仅此而已,不过是化妆罢了。

后来,才发现,化妆也可以上升至看世界的角度,生活态度,三观等基础且重要的层次。

而这些认识可能还只是其冰山一角罢了,愿与诸君共探比喻之境,收得奇花异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配图一话

你可能不知道,你成大后奔跑的模样。


    关注 大脸猫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