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格勒布掠影

 

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的首都,是一个包容文化的大城市,既有奥匈时代的文明,也有社会主义的元素。这座乍看貌不惊人的城市,越走越赏,越有味道,不失为一座宜居城市。...



南斯拉夫是一个阔别已久的名字,但无论其早年作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盟友,还是因为其在体育领域出色的成绩,这个名字注定没有随着它政体的分崩离析而远离我们的记忆。南斯拉夫如今已经拆分为六个独立的共和国,当年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如今是塞尔维亚的首都,所以塞尔维亚也很自然地觉得自己是南斯拉夫的当然代表。但从地缘角度来看,克罗地亚却占有了前南地区最佳的地理位置,几乎垄断了南斯拉夫在地中海域的全部海岸线。黑山独立以后,塞尔维亚就成了内陆国,而黑山、斯洛文尼亚也拥有一小段海岸线。最为特殊的是首都在萨拉热窝的波黑共和国,它仅有的几十公里海岸线的小镇涅姆,是从克罗地亚要来的,因此却把克罗地亚分成了两块,主领土和海外飞地杜布罗夫尼克。我们今天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来认识一下这个国土富饶也爱好和平的国家。



(美丽的萨格勒布)



(露天广场的花市)



(绿树成荫的城市花园)

前南斯拉夫最重要的领导人铁托出生于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西北60多公里的库姆罗韦茨村,电磁学最伟大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也出生于克罗地亚,这些伟人在萨格勒布都能找到其历史的足迹。萨格勒布在历史上,是两座山头长达几百年战争的地方,直到1850年正式组成和平的萨格勒布市。其后虽然经历了克罗地亚的建国,到加盟南斯拉夫,以及再次独立,萨格勒布没有再经受战火的洗礼。



(墙上的青铜头像就是尼古拉特斯拉,和达芬奇并驾齐驱的伟大科学家)

历史上的萨格勒布以山谷为界,分为两个山头,各有教堂和标志性建筑,其山谷包括的几条马路中就有著名的特卡切瓦大街,在今天这里是一条著名食街,从早到晚街边都坐满就餐和喝咖啡的人们。





(特卡切瓦大街一角)

今天的萨格勒布已经淡忘两座山的事情,以耶拉西奇广场和伊利卡大街为界,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上城区是两座山的地区,也是老城区,很多著名的建筑,教堂、政府机构、学院、博物馆都在这个区域。下城区是新城区,随着城市的兴盛,人口的增加,山上和山谷的地方都不足够提供城市新的发展空间,于是就在平原地区发展起来。下城区是如今萨格勒布大多数人民日常生活的地方,火车站和有轨电车基本也都在这个区域。我们可以认为下城区是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上城区就是政治精神的上层建筑。



(日常生活的下城区)



(格调鲜明的上城区)

其实上下城区都不大,构成的也仅仅是萨格勒布的市中心区域,今天更大的萨格勒布正在快速发展中。从上城区的某教堂走到下城区的火车站,也只要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靠徒步去走访萨格勒布市中心的每一个角落。在上城区,我们可以看到两座山头各有一座主教堂,尖顶的圣史蒂芬教堂可以从市中心的任何一个地方看到,而花顶教堂圣马可却需要稍微费劲找一下。



(尖顶的圣史蒂芬教堂)



(圣史蒂芬教堂正面)



(花顶的圣马可教堂)



(那座青铜的炮楼,早年用于校准时间用的钟楼)



(伊利卡大街街景)

从奥匈帝国时代开始,萨格勒布就是一座大城市,所以有别于杜布罗夫尼克这样小规模的城邦国家,萨格勒布的建筑比较大气,有绵延一个街区的联排大楼,门窗装饰雕梁画栋,也有社会主义时代朴素的砖房。有些外墙都脱落了,他们也不修,我仔细去看了一下墙体都有30公分厚,他们根本不担心由于外墙失修造成雨水渗漏破坏结构。我住的旅馆,萨格勒布17号,就是一座典型的外观破败,但是室内装饰却极其舒适的房子。不知道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国穷民富了,也或许没有任何代表意义,只是习惯了。







(厚重好看的建筑)

从地图上看,下城区有一个U型的绿地,我沿着这块绿地走,就基本可以看到下城区的主要建筑。不同于上城区的一些建筑,可以通过形态确定功能,下城区的建筑我不认识字,就根本不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但我依然很喜欢那些建筑,很多是由花岗岩构建的,大气恢弘,日久弥坚。我其实是觉得萨格勒布从很多角度看,都有些像多伦多,乍看貌不惊人,越品还越有味道。旅馆老板在送我去机场的路上,我看到了萨格勒布的近郊,这种感觉就也愈发强烈了。



萨格勒布的物价水平比较低,我从杜布罗夫尼克一路北上,眼看着餐费,停车费都那么一路便宜下来,终于回复到我来之前对克罗地亚所有的期待,这实在是一件挺令人高兴的事情。



(无处不足球)

关注《猫在旅途》公众号,发1获得总目录

《猫在旅途》系列文章

24节气旅行【日历】

从爱琴海的光辉中走来

春花秋叶看京都

地球的呼吸 · 野性黄石

中土世界纪行

亚丁景区深度攻略

雪山神湖朝圣路

香格里拉 - 握手在川滇之交

我的a7轻量化之路

一生必游最美51世界遗产


    关注 猫在旅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