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孔子学堂】(三)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注释...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注释】

弟子:指学生。 入: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出:外出拜师学习。弟:读“悌”,遵从师长。谨:谨慎。泛,广泛。仁:有仁德之人。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文:文献典籍。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儒家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顺父母,遵从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善良,崇尚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儒家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事实上,任何历史发展时期,任何社会层面,对人才的评判标准无外乎“德才兼备”,而“德”永远摆在“才”的前面。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

“德”是内在的,“才”是外显的;“德”是思想的方向和行为的准则;“才”是工作的能力与办事的效率。“德”的品质决定“才”的价值。

“德”是通过责任心而得以彰显的,它源于“爱”。人对自己父母、妻儿的爱最真切,对她们的责任心最强,因而会尽自己一切所能,为家人谋福利,解困苦。将这种“爱”与“责任心”扩展到朋友、同事,以及我们服务的旅客,就是“泛爱众”,这份“爱”是“大爱”,这份“责任心”,就是为国尽“忠”。

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境界,现实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提高、增强,那么就需要楷模作引领,这就是儒家所谓“亲仁”的道理。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去丰富知识,熟练技能,就做到“德才兼备”了。


    关注 济南客运段列车心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亲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