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丨一个人的好时光

 

“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点击可听

想要过怎样的一生呢?
还记得去年此时,你在做什么吗?我仍记得去年暑假那个面对飘忽不定的未来,惴惴不安的自己。

大三面临未来方向抉择的时候,好多同学开始玩起抓阄游戏。拿了好几张纸条分别写上:教招,考公,考研,嫁人(哈哈),用抓阄的方式给自己一个方向。我觉得好玩,也觉得或许可以给自己一点指引(所谓上天的安排)于是也模仿起来。

当时明确了研究生是一定要读的,就分了几轮抽签。第一轮是考研vs保研,第二轮是省内vs省外,第三轮是学硕vs专硕。可能大家听起来觉得挺好笑吧。但当时真的就这么做了。

我一边抽签一边连连感叹“啊”“不会吧”“重抽一次”。然后我舍友哦吧说了一句点醒我的话:

哈哈你心里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啊,是啊其实我心里早就知道答案,所以抽中的才让我失望。只不过我都没有好好听听自己的声音。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多少年后,当初议论你的人或许跟你早已没有交集,但你还是你,你的日子是怎么样的无需给他们一个交代。而真正关心你的人,也不会因为你的成败而有所区别。我们无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需要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过怎样的一生呢?

叔本华也曾说:一个人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多和自己说说话吧,你比你想象中的更了解自己。
学习的时候一个人,可怜吗?


大学里总有人独来独往,一个人进出食堂和图书馆。而这样的“一个人”,常常容易被人觉得可怜。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我可能也算半个比较“可怜”的人。

和舍友啾每到期末就一起出门学习,偶尔图书馆偶尔自习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坐在一起,或者有时候我们一个人在图书馆一个在自习室。一切全然取决于我们各自当天喜欢的环境和读书状态。

期末我们的短信往来总是:

“吃?”“吃!”“走?”“走!”“回?”“回!”……

简洁有力,又默契十足。可我并不觉得分开读书就是孤单啊,相反的,遇到同学时对方投过来的似乎“同情”的眼光,倒更令人觉得尴尬。

学习的时候,更喜欢一个人安静思考。然后在回宿舍的路上,在吃饭的时候我们也会将各自的复习成果和疑惑进行热聊。我觉得,学习应该是一个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的过程。感谢有桃花姐妹一起熬过“年年期末似高考”的痛苦历程。

我相信,就算在几十年以后我也不会忘记,在福州的酷暑我们骑着小王子穿过行政楼钻进有空调的图书馆或自习室,在冬夜的寒风中冷的想下来推车,边打颤边说着“真是要被自己感动了啊!”。还有那些可怕的夏季暴雨、冷冬大雨,我们都一起走过来了。
龙应台的这句话我总用来激励自己:修行的道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所以大学里面不要怕孤独,每一个努力向上的灵魂都在与你作伴。你们看似分离,实则相互支撑。

所以,谢谢图书馆里那些努力用功的人,谢谢考研教室里那些把“家当”都搬过来的人。

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各自成长,又相互勉励。
你想要的是怎样的“两个人”呢?


奶茶刘若英有本书我很喜欢,叫做「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书里谈了她对孤独的理解,也收录了她与八位朋友关于“自处与独处”的对话。喜欢刘若英独处时丰盈的自我,共处时丰富有趣的灵魂。
她在书中写到:

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在一起时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一直没和我的一个闺蜜说,我最欣赏她的两个时候。

一个是她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情时努力的样子,那种“起早贪黑”的精神,特别美。

另一个时期,是她失恋后的一段时间。

欣赏她敢于对一段不合适的恋情告别的勇气。在突然落空的日子里,我看着她找到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她自己去逛街,去一些小景点,去找喜欢的店吃好吃的……

当我看着她越来越能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我也坚信两个人的时候她能更好的去爱。就像奥修说的:“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我们需要在孤独里成就自己,多和自己说说话,多取悦自己。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了。

最后,分享一句话:

朋友是分开成长,但从未分离;

恋人是只有彼此都足够好,在一起才能成为更好的“我们”。




    关注 陪你BetterM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