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应对乃至领导,这是这代中国孩子很需要补的一门课

 

在一个多元文化环境里,一个人常常要仰仗自己差异化的价值体系、思维及生活方式,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乃至敬重,而这种差异化除个性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自己的母语国家和母语文化。...

文 | 邓瑾(博雅小学堂联合创始人)

这是作者为钱志龙博士新书《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所撰写的一篇序言
这些年,听人说事我禁不住哽咽的人不会超过三个,钱校长就是其中的一位。

感觉认识他已经很久了,可仔细一想,我们互加微信的时间才不到一年,在一起就吃过一顿饭。

钱校长的做派,既中国又不中国。毕竟,他在海外很多年。在美国拿了两个硕士一个博士,还在硅谷中心一家著名的私立三语学校当了几年小学部校长,最后游子归乡的渴望被《舌尖上的中国》里那浓浓的亲情点燃,他一边流泪看节目一边收拾回家的行囊。

谁成想,回国后头几年,却生生地撞得头破血流。在中国大都市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史无前例地高涨之时,他满腔的教育理想和经验却无处安放。

钱校长是一个难得的赤诚之人。他时不时会掉眼泪。当年在硅谷半岛国际学校任校长时,看到外国小朋友唱中国民歌,他躲在舞台侧面抹眼泪;看《舌尖上的中国》时,他抹眼泪;回国后面对镜头谈恩师时,他又抹眼泪。

他对这个世界推心置腹。作为堂堂一名校长,一名中年校长,他不惮于在朋友圈持续地袒露心扉甚至曝光自己的尴尬时刻。他在朋友圈写校长日记,分享自己在世界各地旅行时的经历和感悟,并不忘“自恋”地穿插自己各种带小礼帽的美照,还很不中国很不校长地晒自己发病时痛苦的表情,满头的大汗,以及在画面正中心的脚丫子。

中国男人很少这样,中国校长更是。
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了钱校长撰写的《我在美国当校长》一书的书稿,边看边感慨。

我想,钱校长很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即中国大陆人在欧美国家多种族、多文化的精英机构中担任高管。目前,亚洲只有印度人能占领这块高地,而中国人刚开始在一些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

印度人之所以能在欧美主流大公司,以及美国一线的一些教育机构中担任领导者,除了印度英语的普及教育,以及精英家庭的国际化教育外,更得益于印度本身是一个种族、文化、语言和宗教都非常多元的国家,加上民主的政治体制,所以印度的精英阶层在多元文化和民主政体中有足够的应对经验。而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历练和积累都相对单薄。

钱校长任职的这所私立的半岛国际学校,位于硅谷的心脏Palo Alto,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美最国际化的地方之一,乔布斯和扎克伯格都把家安在了这里。该校一百多名教职工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600名中小学生中有55%是混血儿,家庭中的第二语言差不多有20种。

在这样的学校里当校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法国籍男老师老是在教师大会上挑衅你时,当七八个法裔和华裔孩子因为相互用对方文化中的食物或餐具起外号而大打出手时,当要开除一个硅谷著名IT公司创始人的熊孩子时,当白人家长把华裔体育老师用手按了一下孩子肩膀让他压马步的行为界定为体罚而要求学校辞退他时,作为一名校长,你怎么处理?

看书的时候我都替钱校长着急。没有对多元文化的熟稔,是很难公平处理,很难服众的。

钱校长到底是怎么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的呢?先不剧透,大家自己翻书吧。

70后的钱校长,靠着自己独特的求学经历积累了对双语教学、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深厚理解,率先征服了一个小小高地。如今,中国00后的这代孩子,是很有机会接棒的。得益于中国中产阶级划时代的兴起,这代孩子中的不少人从小就非常国际化。他们看英文原版书,随父母周游列国,在世界各地过夏令营,有的还随父母在国外上过学,这个时代为他们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提供了土壤。

对教育者来说,当下的中国正在开启一个大时代。在北京,好的公立学校正在进行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改革,诸多的国际学校前仆后继地拔地而起,而且常常一位难求。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还加入了小留学生的队伍。

这些年,我和搭档赵凌联合创办的博雅小学堂(面向小学生的在线通识教育),通过微信公号推送了大量介绍美国中小学教育理念、方法、教材甚至是作业的文章,我自己的女儿也曾在美国的Cambridge市上过一年的公立小学,所以,我自认为对美国的小学教育还是比较了解。但看了钱校长的书后,却发现自己的认识还相当浅薄。

因为之前我是站在一名家长和观察者的角度看学校,而钱校长的视角是管理者。正如我之前所说,能有这个视角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更让我嫉妒的是,钱校长不仅善于讲故事,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记日记!所以几年前发生的那些故事,那些校长和老师,校长和孩子,校长和家长,校长和大校长及董事会之间的故事,现在才能这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里,我看到了这所收费高昂的三语国际学校里那些真实的日常,有富二代的熊孩子,有被收养的中国孤儿,有难缠的家长,有个性独特的老师,有开除学生解聘老师,有办公室政治,有文化冲突,有笑有泪,有愤怒也有感动。这是一个立体、多元的美国私立学校,这也是湾区美国社会的一角。

相信那些正在为孩子寻求国际化教育的家长以及致力于改革的教育工作者,读后都会有收获。
由于经济腾飞带来中产阶级的兴盛,兴盛的中产阶级再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国际化的教育,这一步,台湾走在我们的前面。

台湾小鲁文化的董事长陈卫平先生曾多次对我说,他的那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把孩子送去美国上中学的朋友,几乎没有不后悔的,因为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常常因为三观的不同而和父母有诸多文化冲突,两代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渐行渐远,有家业的孩子长大后宁愿在美国混着,也不愿回台湾继承家业。

现在中国大城市的一些家庭,正在重复台湾1980年代的做法。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上的是国际学校,英语不错,但中文明显滞后。

博雅小学堂最近针对公立学校1-6年级的孩子开设了在线的年度阅读课,没想到报名的人中有不少国际学校的孩子来补中文。有在国际学校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原版的哈利波特,但中文的阅读能力却只相当于幼儿园大班。

在自己的母语国家长大,家里说的也是母语,可是因为选择的是以英语为主的国际学校,孩子的母语大大落后于英语,甚至徘徊在听说水平,这个事实让我们很震惊,也很心痛。

估计世界上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大国会发生这种集体逃离母语文化的现象,特别是当中国经济崛起,欧美很多学校开设中文课之际。

家长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大部分公立学校因循的价值观和做法,与这个越来越以个性和差异化为重的新时代背道而驰,加上校园里的羞辱文化根深蒂固,这让不少了解国际教育趋势的家长们焦虑不已。

先不管中文不中文,先考虑让孩子有机会在一个充满尊重、理解和关爱的环境中长大,让孩子有机会可以扬长,而不是必须补短,让孩子在学校有机会学会质疑和独立思考。

当这些问题的权重超过了母语时,很多家庭就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国际学校这条不归路。中文,大不了自己教,或者校外补。

这波孩子还未成年,还没有走完整个求学道路,他们会不会成为在中国本土长出的香蕉人,还需时间的检验。

不过,正如钱校长在书中所说,他之所以能在半岛国际学校出任小学部校长,除了教育学博士的背景外,他是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中国人,熟稔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一个多元文化环境里,一个人常常要仰仗自己差异化的价值体系,思维及生活方式,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乃至敬重,而这种差异化除个性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自己的母语国家和母语文化。

一直以为,中国人很需要补的一门课就是在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环境里如何应对乃至领导,如何培养开放,包容的大格局以及在此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此外,一颗缺少母语和母语文化滋润的心灵,将来如何在多元文化中胜出,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灵,都是值得关注的时代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已经凭借自己的经济体量,无可争议地走上世界舞台,却匮乏可以输出的中国式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历史时期。

第一次听到钱校长大名的时候,他已经是培德书院国际学校的校长。培德书院源自台湾道禾教育,他们的教育理念是根植中国,盛开国际。要做到根植中国,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而台湾不间断的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从大陆过去的一批大学者,让中国的文脉在那里得以延续。

我和赵凌有幸认识了台湾道禾教育,也是培德书院的创始人曾国俊先生。曾先生在20年前创办台湾道禾学校的时候,得到了台湾当时一些包括蒋勋和林怀民在内的文人、艺术家和教育者的支持。他们在创校之初就曾反复地讨论,怎样做一种融合东西方优势的现代教育。

据我观察,道禾和培德试图要传承的中国文化和思想部分的顾问和导师,不少都曾师从爱新觉罗·毓鋆,人称毓老,满清最后一名亲王,在台湾办学六十余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自成一派,弟子遍布台湾政商学界。

如今,中国传统学问在台湾年轻的一代人中迅速凋零,而大陆却迎来了勃勃生机。或许,这就是历史残酷的轮回吧。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在一些家庭选择让孩子打棒球、打冰球,更多读英文原版书的时候,也有另外一些家长让孩子学甲骨文,写篆体,学习论语诗经和史记,而他们自己也重新捧起古代经典,从古代思想中汲取可以过好现代生活的营养,进而改变生活方式。

当下的北京和上海,新的国际学校还在不断长出,对教育理念和道路的探索正热火朝天,慢慢育人和快快挣钱之间的冲突,也变得格外尖锐。

读钱校长的书可以看到,没有完美的学校,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可以适合所有的孩子,但这,正是这个时代充满魅力的地方,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

这注定是一个呼唤教育家的大时代。祝福钱校长,祝福培德。
在活泼有趣的故事中
藏着对中西教育的比较和思考
《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预购
即刻下单
附赠钱志龙教育格言明信片一张
买书也在做公益
博雅小学堂所有售书利润
将捐赠给“钱志龙奖学金”
资助弱势孩子求学

点击原文,预购《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


    关注 博雅小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