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11-15

 

点击标题下「岭南文院」可快速关注学习《道德经》桃源客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

点击标题下「岭南文院」可快速关注


学习《道德经》桃源客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这章中,他解释了有和无之间的关系。他说:三十根辐板编排在木制的车毂上,有了车轮。辐板虽然不独立存在了,但车子可以行走了。用陶土做成器皿,陶土不见了,但有了容器。在墙上凿开一个空,虽然那部分墙土不见了,但有了窗户。因此,有它们就有利可图,那是因为使用它们能带来实惠。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在这章中,他提出重本轻末的观点。他说:五色(黑白赤蓝绿)使人眼睛昏花,五音(宫商角徵羽)使人耳朵聋,五味(酸辣苦甜咸)使人味觉混沌。驰骋田猎令人恣情狂放,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有道之人掌管万民,让百姓内在的充实,不给他们外在的愉悦,且以此而取舍。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在这章中,他提出一个朴素的观点:视天下如自己的人才可去管理天下。他说: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个人内心不安,于人而言,最大的祸害就是看重自己的身份和生命。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个人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因此说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个人内心不安。为什么说最大的祸害是看重自己的身份和生命呢?我有大祸害的忧虑,就是因为我有身份和性命要保全。;如果我把身份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害可忧虑呢?因此,把天下当作自己身份性命去重视的人,天下可以让他去担当;把天下当作自己身份性命去爱护的人,天下可以托付与他。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在这章中,他认为道在无法确定的事物中,人们只能从历史的变迁中揣摩理解把握它。他说:我们能看见它却不了解它,这种事物叫做"夷";我们能听到它而不分辨它,这种事物叫做"希";我们能探索到它而不可抓住它,这种事物叫做 "微"。"夷希微"这三种事物,不可思议,难明究竟。因此,它们混而为一。在它们之上不再有光明,在它们之下不再有昏暗。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的事物,却又实实在在的是事物啊。它们有没有形状的形状,有没有物体的物体,这可以称作为恍惚。迎面看不见它们的形状,追踪抓不住它们的痕迹。能秉持上古之道,就可以把握当今各种事物,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明晓大道的纲领。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在这章中,他描述了有道之人行道的一些特点。他说: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其精妙通达,真是深不可识。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其审慎得好像冬天过江,谨慎得像畏惧四邻,恭敬庄重得如同作客,飘逸潇洒得如同冰融化,敦厚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淳朴得好像水浑沌不清。谁能沉淀混浊,使之慢慢清澈呢?谁能救治僵死,使之徐徐复活呢?持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的。唯有不自满,才能在凋敝衰败中缔造新生命。

编辑:岭南客

岭南文苑

微信ID:lingnanwenyuan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岭南文苑



长按二维码关注




岭南书院

微信ID:lingnanshuyuan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岭南书院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岭南文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