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老师的观察写作课:到郊外林间去

 

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每年秋天会安排两次秋游课。今年天气总是不给力,一到周末就下雨,中间还有两次忙于外出...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每年秋天会安排两次秋游课。今年天气总是不给力,一到周末就下雨,中间还有两次忙于外出讲学准备,没时间去考察确定上课地点,就这样,前错后差,室外观察课都泡汤了。
上周结束的时候,又像上上周一样,告诉同学们,如果天气晴好,就室外上课;如果不好,就取消。
直到前天下午,天气阴沉沉雾蒙蒙的,邢台班能否上室外课还不能确定。昨天早上大雾,上午班肯定不能去室外了。看天气变化吧,如果下午不下雨,就准备带下午班去,再不去,秋游就变成冬游了。
下午(11月20日),尽管天依然阴沉沉的,不过总算没下雨,于是,我们带一班学生去了邢台市西北郊东良舍村东的杨树林上课。
这一片树林面积不小,一排排高大整齐的杨树,列成南北向的,每排间隔约三米,铺排成一处茂密幽静的好所在。林木高大,地面野草不易生长,地面倒很干净,满眼都是厚厚的落叶,暖黄暖黄的,踏上去,脚底感觉柔软熨帖。
带着一班人走进林间,就开始现场观察、记录与写作。

我们蹲下来,欣赏落叶
眼前的秋景秋色该怎么写?

我问:现在,你们置身这片林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们纷纷说,这里很静,这里也很美。

一静二美,这两个主要特点,学生一下子都抓住了,这第一步说感受很容易。我夸他们:很好,你们感受很准确。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句诗很有名: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你们把这句诗中最凝练的两个字都说出来了,可见,大家是非常有智慧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具体描写眼前这片树林的静与美呢?

学生们这时候言辞显得有点拙劣了,有的一时语塞,有的欲言又止,有的语焉不详,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说出“人很少”,“没有吵闹声”“树林中安安静静”“落叶很美”等等一些肤浅泛泛的认识。正面写环境,再往深处细处说,往往写不了几句,就没词了,这是小学生乃至中学生环境描写一个常见的共性问题,根源在于他们观察景物往往流于粗疏,他们的情感还不够细腻,所以体会肤浅,缺少情感融入。
怎么办?有两大办法,一是指导学生正面多角度观察,细分眼前景物,逐一描写开去;二是运用“无中生有”术,迅速增加描写内容的广度和厚度。
眼前这片树林,很静,静的对立面是什么呢?是“动”,是“闹”,是“噪”。学生们平时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环境就是这种特点。于是,我们找到了一组鲜明的对比画面:对比学生生活的城市和此时郊外的树林,两种情景一对比,此时景物的特点立马变得鲜明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引导学生们回想城市各种场合的热闹和各种具体的嘈杂声音,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比树林中什么声音都没有的安静。学生们有了感触,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说完,我问:这样描写突出树林的静了吗?学生们说突出了。我再追问:能不能再渲染一层呢?能不能再让静的特点丰富一层呢?学生们看着我,不说话,等我提示。

我说:刚才咱们是从空间上来对比体会的,现在换个角度看,从时间上对比一下。比如,现在是秋末冬初,这个季节树林里很静,那么,肯定有闹的时候。

点化到此,学生们立刻明白了,纷纷说:老师,夏天树林里最热闹了。

我顺势问:那你们说说看,夏天树林里都有哪些事物在参与这场热闹?

学生们有的说树上有蝉鸣声,还有各种鸟的叫声,树下草丛中有各种小动物在活动。
到此,第一节观察体会引导基本完成,我告诉大家,可以拿起笔先写静的特点了,注意,尽量用排比来写闹吧,排比手法可以起到强化作用。

大家蹲下来,边观察边记录
下面是李佳璇同学当场写的习作《安静的美》中的佳作片段,请欣赏:

一走进小树林,就好像走进了和城市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这里没有城市街道上车来车往的喧闹声和汽车喇叭刺耳的嘀嘀声,也没有人群拥挤的商场里嘈杂吵闹的叫喊声,更没有学校里因为作业没完、考试不好,老师无休无止的批评训斥声……这里,只有一片寂静。

夏天,那高高的杨树枝头,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一声,声声鸣叫的蝉儿哪儿去了?那在天空中和树林间欢快地飞翔的喜鹊、黄鹂,它们的身影哪儿去了?林间草丛中,那蚂蚱蹦来蹦去的身影,那蝈蝈悦耳的演奏声,哪儿去了?我走进树林中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这里,剩下的只有寂静。

后面写秋林的美,我引导大家多角度观察,分层次观察,下面引两位同学昨天写的,请欣赏:
一棵棵高大的杨树,就像一个个威严的士兵一样,笔直,挺拔,静静地站着,它们站成了一排排整齐的队伍,像阅兵式里的方队一样,守候着这片土地。
一阵微风吹过,树梢轻轻摇摆起来,一片片树叶像枯叶蝶似的飘落下来,最终落入了大地。
我走进树林深处,蹲下来,细细地观察着那美丽的落叶。树叶跟我们人一样,有过嫩芽似的幼年,有过绿油油的青年,现在它们步入了老年,它们是有生命的。落在地上的叶子已经老去,而长在树上的还正值壮年。

——于文卓《金秋落叶美》节选

树梢上偶尔有一丝风掠过,几片叶子簌簌落下来,像一只只枯叶蝶随风飘舞。暖黄色的落叶铺了一地,踩在上面,发出“沙沙沙”的响声。每一片叶子都是独特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略像五角形,有的是三角形的,每片叶子的边齿大小也不相同,颜色深浅也不同。在堆积的落叶中,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树叶,有的才是中年,有的已经到了老年时期。拨开上面覆盖的厚厚一层落叶,还能隐隐约约看到去年落叶的残骸和骨架,散落在土壤中,它们很快就会变成泥土,和大地融为一体。
高大的杨树,仿佛惧怕了这寒冷的冬天,慢慢地抖动着,把全身的落叶都要抖掉,缩一缩身子,开始了冬天漫长的沉睡历程。
寂静的树林,年年冬去春来,明年春天来到,这里又将是一片生机。——李羽恩《林间秋色》节选













认真写作中
上面两位同学的片段描写,写得都非常细腻,很好!
在引导同学们体会秋叶之美的时候,我和他们仰头看树梢,低头看树叶,蹲下身来,拨开树叶看隐藏在泥土里的往年残留的树叶的碎屑,甚至已经变成深黑色泥土的叶粪,由此,我把树叶和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把每一片树叶看作一个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的生命,用树叶幼儿、树叶少年、树叶重孙子、孙子、树叶叔叔、大伯、爷爷、老爷爷等等这样的比喻,跟同学们生动形象地探讨生命话题,所以,才有了上文中同学深入的思考生命的文字。
写景的散文不好写,历来都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连初中生、高中生写起来都还困难重重,小学生就更畏难了,但是,只要引导得法,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小学生顺利上手,写出写景佳作来,也不是难事。



写完作文,还有一个节目——经典诵读,本周
学习
《千字文》最后一节,大家在林间跟何老师读起来


    关注 侯老师讲作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