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学语文(十四) 怎样“吃”掉一本书?

 

张老师学语文(十四) 怎样“吃”掉一本书?...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常常有人不解:我看书不少,为什么感觉收获不大?

也有的家长很困惑:我家孩子喜欢阅读,为什么阅读理解题做不好?作文写不好?

有的企业老板感叹:公司经常搞培训,课都很好,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员工素质提高却很慢!
我们先玩个看图说话的游戏吧。


这是什么?(图一)


这又是什么?(图二)


这是什么?(图三)


这又是什么?(图四)


这是什么?(图五)


这又是什么?(图六)
公布一下张老师的答案:

图一是一张纸,图二是一幅画;

图三是红纸,图四是剪纸;

图五是一把树籽,图六是金刚菩提。

你的答案,和张老师一致吗?

听话听弦外之音,读书读字外之意。

张老师想说的是:如果只是占有,你不过拥有了一些东西,一些物品;如果你充分利用它,仔细琢磨它,投入自己的心思去把玩它,研究它,发掘它的潜质,提升它的价值,它才会成为你的财富,成为你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你成就了它,它也才会成就你。


专业文玩人
现在很多人对文玩感兴趣,我们讲一个文玩人的故事。

他第一次来到文玩摊前,很奇怪,这种脏兮兮的,像树籽一样的东西,人们干嘛要买?

他问:这是什么?

老板答:金刚。

他又问:要这干什么?

老板答:玩。

他再问:能玩成什么样子?

老板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是卖这个的。150块钱一串,来一串吧?

他花了280块钱,买了两串。

回去以后,他查了大量资料,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了关于金刚菩提产地,文化因素,瓣数、桩型、颗数的意义等等。他细心地把他的手串处理干净,两串并一串穿好,天天把玩。

一个月后,他路过上次的那个摊位前。

老板一看他的手串,眼前一亮:这是上次的那两串?我出一千块钱,你卖给我,我用来作样品,你再免费挑一串玩。

他说:自己玩出来的,不卖。

三年后,他再次来到前两次来过的那个摊位前。

老板一看他的手串,眼睛直放光:哇,真漂亮!我没有见过谁能把金刚菩提玩得这么好!我出三千块钱,转给我吧。

边上一人说:我出八千!

老板说:去去去!不要跟我争。当初卖给他那一天,我老婆给我生了个儿子,我要把这串买回来,作为我儿子的生日纪念。

他笑了:这老板有进步,知道用故事来打情感牌了。但他依然笑着说:自己玩的东西,有了感情了,不是钱的事,给多少钱都不会卖的。
星期天反正没事,他跟老板聊起来。问起今天生意怎样,老板苦笑着说:现在文玩热了,做生意的人也多了,不好做了。早上六点出摊到现在下午四点了,进账不过千把块,难干呀!

摊前有人过来,问他手里的是什么。他说:金刚,就是这些散籽玩出来的。一边说一边翻着摊上的散籽。

这么神奇!来人问了价格,又说:能不能帮我挑一串?没问题!他一边帮人家挑,一边告诉人家籽的优劣如何区分,哪个桩型好,哪样的纹路玩出来好看,包括如何保养等等。然后打孔、穿线,一气呵成。

那人还不走:看你是行家,再帮我挑一串吧!

接下来,买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半小时后,老板进账六千多!

老板激动地说:哥,一会我请你喝酒,咱们一起做吧!
在这个故事里,或许能找到张老师开头问大家的那几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读书多收益不大?为什么培训现场气氛热烈而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没有投入心思,没有积累,没有沉淀,没有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发生链接,没有拿到具体的场景中应用。

所以,快乐阅读、快乐学习是一个很容易把人带到沟里的概念。愉快的氛围可能对提高学习兴趣有用,但光靠兴趣并不能产生结果。

要结果,就得讲方法,一步一步走踏实。
这个文玩人是谁呢?跟前面画稿、剪纸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我们小学生拼音报社的多面手,另一位张老师。

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弄懂弄通,弄个明明白白,甚至于做到极致。这是他的风格。

张老师是美术专业出身,他不光喜欢画画、剪纸、文玩,他的藏书之多,近年来读书量之大,在我们报社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读书故事,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


整本书阅读有无必要?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读一整本书,有没有必要?

现在有很多人通过微信,通过APP,通过报刊杂志,可以读到很多内容;通过互联网,也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那么,是不是整本书阅读,就没有必要了?

有没有必要,看你是谁。

如果你不是一个学生,不是一个教书人,不是一个读书人,不是一个文化人,不是一个重视自己的心灵滋养与专业成长的人,似乎也就没有那个必要了。

叶圣陶先生曾有一问:“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

专家们认为,读整本书,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这是读整本书对学生的意义。那么,对成年人呢?

张老师认为,只有读整本书,才可以实现真正的深阅读,慢阅读;才可以深入学习,系统建立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才可以和作者甚至和大家、名家实现思想层面的对话,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可以在精心的、专注的阅读中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实现心灵的丰富和自由。

只有读整本书,才可以叫真正的读书。
张老师是一个阅读推广人,但是,现在有些人过分夸大阅读的功能,张老师也不赞同。

张老师之前说过,段子手老妈一辈子不识字,但她对张老师姐妹几个做人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她的见地与智慧,远远超越于一般家庭主妇之上。

有人说,不是还有好记性老爸吗?好记性老爸虽然识字,但是他一辈子读过的书也相当少。

那个时代读书的条件很有限,但是,那个时代,晋南农村那种乡土文化、家族伦理,还有戏曲等民间艺术,都在深深地滋养着一方百姓。

那个时代,也许你在田间地头随便碰到的一个打牛后半截的老庄稼人,也能谈古论今。

现在呢,不要说农村,就连城市的文化氛围都不容乐观。

所以,张老师认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对后代,有一些期许,还是应该认认真真去读一些书。


(十年前,张老师在学校推广阅读)
有些人一年都不读一本书,有些人一年能读几百本书。

不吃饭会饿死,不读书会丢失自己的灵魂。

吃饭囫囵吞枣享受不到美食的滋味,读书太多会丧失读书的乐趣。

微信上有人说,他曾经挑战自己,一天读一本书,直读到看到书就想吐。

张老师实在不明白,这是何苦呢?

张老师的观点是,一年只要认认真真读好几本书就可以了。

张老师每年用心去读的书,不会超过十本。

但这几本书,张老师一定要细嚼慢咽,好好品尝过,咽到肚子里,消化掉,让它们变为自己身体、学养或灵魂的一部分。

《昆虫记》的作者说:“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东西,那么我就会告诉你,你究竟是什么东西。”

偏偏有很多人说不上来他吃的是什么,所以,精神方面,他一定是一个长相模糊的人。


(张老师一季度作业清单)
下面,张老师就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吃”掉一本书的。
五步读书法
第一步,读。通读,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触动你的句子,每个章节的关键词,或者有疑问需要查证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

这个步骤很简单,但是很重要,是阅读一本书最基础的环节。特别强调,最好是从封面一直读到封底,读完所有内容。

当然,如果你不懒,还可以做批注:把你查到的资料、你的评语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第二步,抄。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或者好的段落、句子摘录出来。

张老师小学时就常常这样做。但前几年,学会了复制、粘贴之后,张老师好久都不做摘抄了。

有一次搬办公室,同事帮忙,发现了张老师早年的摘抄本,不由赞叹:“好有历史感!”

张老师一看,确实,八零、九零、零零年代的都有,厚厚的几摞,数十本。翻开来,都是那些年经意或不经意的摘抄记录。张老师一下子明白了,这些年写作、演讲等表达之所以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自然流畅,并不单单是因为年龄大了,经历多了,还和早些年摘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从那一天开始,张老师又恢复了摘抄的习惯。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摘抄是一个很土很笨的办法,但是,很有用。


(张老师小学五年级的摘抄本)


(张老师今年的摘抄)
第三步,画。张老师常常用思维导图法把整本书的内容画在一张纸上。

也就是说,要把每个章节的内容提炼出关键词,把每个章节的内容高度概括地画出来。画完这张思维导图,你基本上就掌握了全书的结构、脉络和主要内容了。

有一次,张老师在运城人民路学校跟老师们分享《论语》。分享结束,张建民校长问张老师:你怎么能记住那么多东西?其实,张老师靠的就是这个法宝:在讲之前,已经把要讲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刻印在脑子里了。




第四步,写。写一篇读书心得。就书中你收获最大、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你的感悟和心得。

写读书心得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的双向流动过程,也是把书本经验和生活体验相链接的过程。有很多人“懂得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就是因为所知所学没有得到内化。

所以说,完成写的过程,你就实现了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转换,就可以把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了,就像把你吃的东西消化后作为能量储存在自己体内。
第五步,做。列出你要采取的行动或者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吃进去的东西变为能量储存在体内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它的消耗来完成生命运动,提高身体机能。所以,最近两年,每读完一本书,张老师都会给自己列一个作业清单,写明通过阅读这本书,自己要做的事情,要建立的习惯,要改变的行为是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是读一本书,听一场报告,听一场讲座,也可以用这五步来消化吸收。

比如说,在一次公众演说课后,我不仅整理了听课的笔记,而且画了课程的思维导图,写了听课的心得收获,更重要的是,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1) 上课或讲座,尽量自己少讲,多让听众互动参与。

(2) 发挥团队力量,在幽默、数据、案例等方面弥补自己的短板。

(3) 写,再写,重写;改,再改,重改;排练,再排练,一辈子排练。功夫放在课堂外。

(4) 多做以下练习:

1.“物件+故事”创意

2.60秒自我介绍

3.精短故事写作

4.咬瓶塞和气息练习

(5) 加强阅读、家庭教育、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
有些人喜欢参加各种培训,却停留在“课上激动,课后冲动,回去一动不动”的状态,所以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提升。

有些人读完一本书或听完一堂课,会自觉地梳理:这次学到的哪些东西可以为我所用?如何用?

有一次,《运城教育》编辑、小才女王洁在一次太原学习培训中受到启发,认为学习的关键不仅在“学”,更在“习”。在返城的火车上,她想,一定要做件事情,才算是把学习落到实处。

回到运城,她立即找领导申报,和同事策划,做了一个资讯类的公众号。半年后,她和同事杨永创办的“运城教育”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10万人,成为运城市唯一的、官方的、权威的新媒体教育平台。

同样听过那堂课的一些人,还是半年前的老样子。

所以,不要抱怨学习没有用。学习没用,是因为你不用。你不用,所以你没用。

读书亦如此。
归纳一下


张老师总结出来的“读抄画写做”整本书五步阅读法,不仅可以实现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相互转化和提升,还可以实现从书本到生活到生命的编织和穿越,在乐享阅读情趣的过程中,实现阅读的深层次功能。

在这五步基础上,有些人还可以添加一些“花式阅读法”,比如:演一演,诵一诵,背一背,讲一讲等。

在郑州文心书院,张老师听过袁勇老师一堂古诗课。一首普通的《赠汪伦》,袁老师旁征博引,舌灿莲花。兴之所至,他和孩子们一起,口吟之,手舞之,足蹈之,把“踏歌”之欢快演绎得淋漓尽致。张老师不由得感慨:袁老师长期深读活用,其所读之书,已经成为他精神世界里最闪亮的部分了!孩子们必定被他所感染,成为一个终身的阅读者。


(去年,张老师被评为“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长按二维码

加入“欢乐诵”
不要忘记点赞哦


    关注 张梅霞日有所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