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张像狗窝般脏乱的床卖出百万英镑后,又用一场展览刷爆朋友圈

 

每晚十点,经济之声,《艺术了解你》,为你揭秘生活中的艺术,艺术里的生活!...

2016年3月21日-5月21日,
英国女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
于香港举办大中华区首场个人展览的消息
在文艺青年圈子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凡晨君身边爱艺术的小伙伴
激动地在朋友圈重复这样一句话:
“我哭只因我爱你。”
(I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
有些奇怪,不是吗?
爱,明明是一件
美好而幸福的事情,为什么要哭?
不过,当凡晨君得知这是展览的名字时,
便不觉得奇怪了。
Reginald Gray笔下的艾敏
因为,这位英国女艺术家
从来都是特立独行的脾气。
你觉得很美好的事情吧,她偏偏要说不。
上世纪九十年代,
艾敏有一件装置作品,取名“我的床”。
没错,她把自己睡房中的床,
原封不动搬到展厅中了。
床上被子乱糟糟的没叠好,
床边有空酒瓶,有烟,还有废旧的报纸,
也是乱糟糟的样子。
艾敏的这张床,
也暗示出艺术家在1998年前后的生活状态。
她说,那是她最颓废也最郁闷的一段时日。
展出后,这件乱糟糟的作品
成了1999年特纳奖(Turner Prize)最受瞩目的作品;
2014年,“我的床”出现在伦敦佳士得夜场拍卖中,
最高估价竟然达到200多万英镑。
拍卖图录上,有这样一句话:
“艺术家用令人尴尬的荣耀,展示了她自己的床。”
出名就是好,连一张乱糟糟的床,
都能卖出那么高的价钱。
不过比翠西·艾敏的床更出名的,
是翠西·艾敏这个人。
1963年,她出生在英国东南部的萨里郡。
13岁那年,她遭遇了一场性侵案。
这件事情影响了她之后的艺术创作。
从那时起,艾敏在作品中
频繁探讨性别及权力等题目。


1987年,艾敏搬去伦敦,
两年后在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绘画专业的硕士学位。
当时,正是“青年英国艺术家”群体
(YBA)发迹的年代。
艾敏与赫斯特(Damien Hirst)
和卢卡斯(Sarah Lucas)一道,
成为这一群体中的活跃分子。
毕业后,艾敏经历了两次流产,
几乎让她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她几乎销毁了此前所有的作品。
后来,她将那段日子描述为一场“情感上的自杀”。
再后来,艾敏曾在伦敦大学修读哲学,
不知是否受了流产事件的刺激,
想为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方向。
香港立木画廊与白立方(White Cube)展出的艾敏画作
据说,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
常常外在表现得毫不介怀,强势甚至苛刻,
因为他们不希望人们一眼看穿自己的脆弱。
艾敏或许就是这样的人。
她活了五十多岁,
似乎一直都是不开心的,
一半因为童年阴影,
另一半也因为长大后的坎坷生活。
所以她抽烟喝酒,私生活混乱。
她总是嘟着嘴,一脸的不在乎。
艾敏的艺术品,
也永远是一副“who cares”的模样。
她有一件极富争议性的作品,
名为“1963至1995年间曾经和我睡过的每一个人”。
那是一个蓝色的帐篷,
帐篷上绣着102个人的名字,
有她的家人,还有她的朋友和情人。
没错,女权主义者通常很喜欢她,
但据说英国一些中产家庭的家庭主妇们
听说有这样一件艺术品,
大多表现出很愤怒的样子,
甚至觉得肮脏与不耻。
凡晨君想,艾敏一定在心里默默念叨:
可悲的middle class,呵呵。


此次展览中,
展出艺术品门类多元,
包括绘画、刺绣和霓虹灯作品。
而那些画作,
也有艾敏近年来对自己身体的描绘。
展览现场的霓虹灯作品
她从来不吝于袒露自己的身体,
也从来不会羞于面对
因情欲与孤寂带来的伤感情绪。
我们总喜欢包裹自己,
从来不会当着陌生人的面痛哭。
但艾敏敢于这样做。


我看着自己的内心深处,把所见的画出来。它们是我精神世界的描绘,最深层的思考。

——Tracey Emin

本文授权整理自橙新聞
www.orangenews.hk
编辑:Daisy



猛戳「 
阅读原文 在线听节目


    关注 凡晨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