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恩施

 

“妹妹要过河哇,是哪个来推我嘛?”...

记忆里的恩施

恩施方言调查回忆篇
“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一首脍炙人口的《龙船调》,经由若干著名歌唱家翻唱,红遍祖国大江南北。宋祖英女士甚至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国际舞台上,也不忘向世界展示这首经典民歌。想必这首歌的旋律一经响起,大家或多或少都能跟着哼上两句。但是,就是这样一首几乎人人都能哼唱、被列为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出处呢?
《龙船调》,是恩施州利川市灯歌的代表作,始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恩施,全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回族、蒙古族、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看到这儿,也许会有部分方言爱好者会眼前一亮,直觉这里应当是方言调查的“风水宝地”。也正因为如此,2013年暑假期间,在武汉大学阮桂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0人怀揣着满腹的信心和希望,踏上了这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土地。然而调查工作的开展,却并不如我们预期中顺利。

我们的恩施调查之行,可算得上是“处处有危机”!调查伊始,就各种突发状况不断。先是被阮老师委派作“小组长”的我,却因为临时有事,比大家迟了两日抵达恩施;这直接导致我没有尽到“小组长”的职责,未就此次调查作出详实的计划,也不利于后期对整个团队工作的把握。再就是队伍中原本就只有两位男同学,孰料其中一位还偶发状况、不能如期参加调查,以致阮老师出于安全考虑,最终放弃了带我们深入农村、实地调查的初始计划,让我们就在市区尽量找寻“合格”的方言合作人。待我到恩施和大家见面的时候,尚只有一组同学找到了发音合作人。不知诸位是否有过类似的“菜鸟”经历,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是在调查点当地,满大街应该都是会说方言的本地人,从中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合作人,绝对是“so easy”。可是,现实告诉了我们,何谓“too young,too naive”……“年龄60岁以上、最好是男性,在当地出生长大、未在外地居住超过一年,至少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且工作和生活中都使用方言……”,按照这一系列标准,同学们兴致高昂地开始四处搜寻。由于时值酷暑,街上连行人都很少,更别提设想中的“老男”了。辛苦奔波两日却毫无所获,如若再找不到发音人,调查可能就难以为继,同学们的心情可想而知。一时间,整个团队士气大挫,气氛相当低迷!
阮老师组织大家为同学庆生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承认阮老师的用意之深,可谓是“处处有玄机”!在这种整个团队屡屡碰壁、眼看就要一蹶不振的时候,阮老师竟召集大家为团队中的一位同学庆生。大家都做好了“挨批”的准备去赴这场“鸿门宴”,就连点蜡烛的时候也面无表情、忐忑不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阮老师竟对此次调查只字未提,反而带头唱起了生日歌,大家的情绪逐渐开始恢复。食欲不振的同学们也顿时胃口大开,将桌面上的饭菜“一扫光”,甚至和阮老师抢起了盘底的菜汤!等晚餐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完全放松下来。“套路”满满的阮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放大招”。他首先跟大伙儿闲聊,将话题扯到家中老人的身上。然后接着问各位同学们家中的长辈有哪些爱好,平时喜欢去哪里活动,顺势引导大家去思考去哪儿才有可能找到老年人比较密集的场所。大家惊觉造成此次出师不利的原因就在于大伙儿试图“在错的时间、去错的地点,却希冀找到对的人”。大家遂迅速调整“作战”计划,将目标锁定在恩施市区老年人晨练的场所“清江画廊”及其周围的棋牌室、文化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一个月的调查中,阮老师数次通过这种侧面引导的方式,帮助大家一步步了解到方言调查的关键步骤。
晨练的老人
恩施“女儿节”


持续一个月的调查,有苦亦有甜,虽然艰辛,也可以说是“处处有转机”!所谓“转机”,一是数次遭遇挫折,却又多次渡过难关;二是丰富人生阅历,心态豁然明朗;三是结缘多位当地人士,感受全新风土人情。对于第一点,因为经历颇多,在此不一一赘述。而就第二点,我个人认为此次调查之行,限于未能真正的深入农村,且大家经验、准备不足,最终在方言采集的工作上,收获不如预想中丰盛。然而对于各位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学来说,也或是一次新的洗礼。当地淳朴的民风、师生之间的情谊、耳目一新的见闻,无一不让我们深觉不虚之行,在心态日益浮躁、人情越发淡漠的社会,这样的一次调查之旅,也重新让大家沉淀下来,将得失成败暂且搁置,只单纯地为一些简单的人或事感动。
李爷爷(坐)和余爷爷(站)
童奶奶
从童奶奶QQ空间“盗”的图


在此,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三点,谨以此感念当时遇到的那些对我们伸出援手的恩施人。当时的方言调查不比现在,阮老师经费有限,无力承担众同学的花费,更别说支付方言合作人费用。大家凭着对方言调查的热爱,都自己承担个人开销;但是对于数位方言合作人来说,囊中羞涩的我们未能给过他们任何报酬,却被他们给予了无限关爱。图1为在恩施调查中,遇到的余爷爷和李爷爷。这两位老人已经年过60,为了缓解子女的负担,从恩施州宣恩县只身来到恩施市区打工。就是这样的两位老人,却未曾向我们索取过分毫,尤其是余爷爷,数次拉着我们要请我们去他打工的餐馆吃一顿真正的土家菜;被我们婉拒后,每次去调查,余爷爷都买好冷饮雪糕等着我们。离别之时,我自行买了一些礼物去和两位老人话别;不曾想,时至今日,也未能再与之相见。一起调查的远璋,也曾私下再去拜访,却获悉李爷爷因为生病,已被家人接回老家;余爷爷已经离开了打工的饭店,之前的手机号码也已停用。不知两位老人现如今身在何处,惟愿善良慈爱的您们,能够身体健康、安享晚年!图2是“潮奶”童奶奶,热爱太极拳、太极剑的她,个性爽朗,正是我们在清江河畔结识的老人。因为童奶奶喜欢上网,所以我们和她一直保有联系,童奶奶还经常邀请我再回恩施做客。去年年底,童奶奶的儿媳喜获“龙凤胎”,童奶奶每日更是笑口常开!
童奶奶的老家——“来凤”摆手舞


同绝大多数被汉化的少数民族地区一样,恩施州的各民族语也在快速消亡,就连能说当地地道方言的汉族人,人数也在急剧锐减,恩施的方言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一如余爷爷、李爷爷的老家——宣恩县,这里当时还有一所小茅坡营民族小学,建成于1952年,是湖北省唯一的一所苗语学校。那时二位老人就曾沉重地告诉我们,该学校近数十年,全靠一名老师苦撑,每年招收到的学生不过10人。而就在2015年9月,随着该学校冯万清老师退休,这所学校也随之停办,湖北自此再无专门使用苗语教学的学校。13年调查结束后,同年底,我恰好被国家汉办选派至澳大利亚作汉语志愿者教师。在澳洲的那一年,每每遇到澳洲人骄傲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这所学校,已经有100多年了……我们这个建筑历史悠久,已经有好几十年了……我们……blabla”,我总是百感交集。被澳洲人视若珍宝的东西,有多少目前在国内被人弃如敝履、直至完全失去。随着国家各处语保工程的启动,方言的保护工作被提上日程。盼望终有一日,我们的方言,也都能被社会大众珍惜、传承。方言在,“根”才在!
       文末,附上一些恩施调查中记录的语言片段、拍摄的美食和风土人情,供大家参看:
合渣,又名“懒豆渣”、“懒豆腐”
土豆焖饭
土家油菜汤
玉米粑粑
粉蒸肉
哈哈,常来请我们打牙祭的何叔叔
土司城外
普通话——当地恩施方言

小孩——细娃儿

地方——点吧儿

傻瓜——哈农包

蟑螂——偷油婆

蚊子—夜蚊子

苍蝇——饭蚊子/屎蚊子

癞蛤蟆——癞克包

外婆——嘎嘎

爷爷——嗲嗲

爸爸——老汉儿

晚上不睡觉——夜游神

聊天——谈白

吹牛——日白

形容一个人有点傻——信信、哈哈、呆呆

憨厚的人——憨巴儿、哈巴儿

爱秀的人——得宝、得巴儿

爱开玩笑的人——缺宝

比较缺德的人——日谷子

讲故事——  摆场

大声喊---扯起侉子喊

尖尖老壳-狡猾的人

扯混老儿-做梦
作者:余乐,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二

编辑:郑文君


    关注 方言与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