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西泠现任社长饶宗颐

 

西泠印社现任社长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一定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



西泠印社现任社长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一定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启示意意义。



人物介绍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广东潮州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当代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学贯中西,博涉古今,通晓多种语言,在传统文史研究和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近东文明以及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精深研究,出版学术专著逾八十种,发表论文五百多篇。除治学之外,又精通琴、诗、书、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曾多次举办书画艺术展、出版书画集。擅山水与人物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描,于李龙眠、仇英、陈洪绶诸家之外,开一新路。书法植根于金石文字,行草书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篆书兼采金农、邓石如之长,自成一格。
饶宗颐先生在中国以及英、法、日、美等国家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历任香港大学、法国巴黎高等研究院、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和法国远东学院院士等职,香港中文大学伟伦荣誉艺术讲座教授。曾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授“汉学儒莲奖”、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衔、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华人荣誉“人文科学博士”学衔、法国文化部颁授高等艺术文化勋章、国家文物局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别贡献奖、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香港艺术发展局颁授“终身成就奖”等多种奖项。2011年7月获国际天文联盟批准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主要学术生平



饶宗颐幼承家学,年仅十七岁即整理其父、潮州学者饶锷遗著《潮州艺文志》,于1937年刊登《岭南学报》,崭露头角,由此知名。1935年—1937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1939年至1941年协助叶恭绰编《全清词钞》。1943年至1945年任无锡国专教授。1947年至1948年出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总编纂。自1952年至1968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及教授职。1962年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汉学儒莲奖”。1963年,曾至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学术研究。1965年至1966年又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1968年至1973年应新加坡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1970年至1971年,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1972年至1973年,又任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73年至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于1974年,为法国远东学院院士。
1978年退休后,又于1978年至1979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1980年,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79年至1986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期间于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复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衔。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同年获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建院125年来首个“人文科学博士”学衔。1997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授首届“终身成就奖”。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国学大师”荣誉,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首位荣誉院务委员。200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2003年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落成。


学术影响



饶宗颐先生是当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熔铸古今的学术大师之一。由于他精通内外经典,接受过多方面的语言、哲学和治学方法的熏陶,又有严格求实的治学态度,对人类古代文明能持同情而又客观的研究态度,他的许多学术著作在出版几十年后,仍然是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权威著作。这使他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季羡林先生曾撰专文盛赞饶宗颐先生的学术研究,首要的一点就是“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饶宗颐先生治学范围极为广博,凡甲骨学、敦煌学、楚辞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中外关系史、音乐、词学、经学、宗教学、文学、目录学、简帛学等均有专著,已出版著作八十余种,发表论文五百多篇。其治学路径,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数据库和甲骨文金文数据库的研究计划,取得重大成绩。
饶宗颐先生治学,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从世界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本民族文化及其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他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道路,采用的治学方法却有异于传统,因而才取得会通中外、超迈前人的成就。论者评价:“饶氏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他通晓六国语言文字,对古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也颇有研究,史识广博,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比照中互动认知、不断发明,提出和解答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问题。
在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一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以他在域外汉学传播方面的成就为例,他是开海外金石学研究先河的第一人;是公布伦敦所藏敦煌本早期天师道文献秘籍、引发欧洲学界对中国古代道教研究热潮的第一人;是在日本东京出版《敦煌法书丛刊》、在国际学界讲敦煌本《文选》和据伦敦敦煌卷子讲禅宗史上摩诃衍入藏问题的第一人;是在国际上讲巴黎所藏甲骨、日本抄本《文选》五臣注的第一人;是利用日本石刻证明中日书法交流并非始自唐朝的第一人;是讲有关越南历史《日南传》的第一人;是辨明新加坡古地名及翻译译名,并撰写新加坡前代史《新加坡古事纪》的第一人;是利用中国古代文献补缅甸史的第一人;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上开阔的国际视野,既注重中国历史文化和典籍在海外流传的各种形态的研究,又对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不懈求索。


艺术造诣

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很高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不少人把饶宗颐与王国维及陈寅恪相比,因为他们都是在治学上既博且深,在不少学术领域上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王国维及陈寅恪两位,都未有如饶宗颐先生之艺术成就。
饶宗颐先生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尤其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曾得到张大千的高度评价。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的豪纵韵趣,隶书兼采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斗方小品,风格多样,而金石气、书卷气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
七十岁前后,饶宗颐先生画风转变,不论山水人物及花鸟,都突破古人的规范,纵笔自如,堪称“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今年逾九十高龄,创作力依然惊人,在敦煌风格的绘画上,发展出一种使用其独特苍劲老辣的笔势绘写敦煌壁画的画意,不求其形似,而神韵直追北魏、隋、唐,为敦煌绘画开了一个新的路向。


    关注 西泠1904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