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更动人:LxU内容营销与设计创新分享会

 

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11月30日,拨动互动之弦:“以_乘”LxU 5周年展&《媒介》5年探索互动营销汇报展开幕以后,LxU的创始人和核心创作者们在广告博物馆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五年时光和对于内容营销与设计创新的理解与看法。

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Q:在LXU工作有什么不同?
未来的行业形态是什么样的?


A:传统的链条式形态是品牌部提出需求找代理公司创意公司,然后找到媒体去投放。但是现在的客户会去组建自己的创意团队,媒体也组建自己的创意团队。这其实都在吞噬着大型代理公司、广告公司、创意公司的市场。

有的人愿意去到品牌方去做营销,去做设计。在品牌方做的话,会更有针对性,效率可能会更高,成本可能会节省。但品牌方的创意感觉和我们是不太一样的。

LxU面对着不同的客户,不同类型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接触。今天面对的是宝马,明天面对的是房地产,再后天可能对的是麦当劳。

很多人讲4A已死。我觉得未来行业还是会以“小”的这种形态存在,“多样”可能是一种趋势。大公司的应变性可能会稍微差一点。但不是绝对的,因为一些大的品牌,它的需求和工作量,是我们没办法去做得了的。

同时,我认为未来也许还会出现小公司随时的、临时的和大公司聚合在一起来做一件事情,然后又迅速地分散的情况。

Q:LxU做的很多都是针对年轻人的设计。
LxU注重设计,那么又如何看待营销?


A:LxU的很多项目不仅局限于可视化设计。我们希望它能够去做一个更广泛的沟通。“内容”是我们对于信息理解的一个升级,这就是我们的内容营销。

更宽泛的来讲内容营销,大家在生活中就能看得到。比如奇葩说,它是一个网络综艺节目,它同时承担很多商业推广,马东不断地去念一些广告,这也是一种营销。但我们目前跟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关键的点更基于内容的创新。

所谓内容和信息的升级,更宽泛的信息,包括情感,包括数据,包括大家想了解的东西,包括品牌和产品输出的东西的一个包装和再造。而不只是一个传统广告通过媒介不断地去购买,不断地去push让大家通过一个信息频次的沟通,而是希望创造一个有用的内容。不只是说接收到信息,而是觉得这个内容是有趣的,或者是一种值得收藏的信息。

Q:LxU的广告都很有现代感。
是什么样的特点让LxU能在行业内这么突出的呢?
LxU的不同的点在哪里?
A:刚才大家看到的表现上的形式,都是说针对某个项目,或是某个品牌产品来做的内容或形式上的创意。但是作为一个公司来说,它存在的核心是它的一个价值观,以及它做事的一种态度。

不管未来广告媒介和技术如何发展,一个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在那里,有自己一套行事的方法论,那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可以立足,做出不一样的地方。但我们也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与众不同,这个是一个前提。我们只是希望价值观不断地被完善,把它做得更好。

LxU五周年有三个主题,第一个是“释放引潮力”。

我们比较早的在做一些Motion Graphic,后来包括H5,从2014年火起来开始一点一点往上做。也许是源于我们年轻,也许是源于我们规模不是很大,我们对于一些新的形势、新的态度、和年轻人的一些关注的点,有更早的一些发现。同时我们没有犹豫的就开始在去做它,做的同时也带领了一种风潮,所以我们也是争取去做一些更敢为人先的,更加能够去引领潮流的一些事情,这是第一个价值观。

第二个是“每个人都是因数”。

这个是一个乘法的效应,就像LxU的“x”一样。乘法的关系远远地大于一个人的力量。那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一个“每个人都是因数”这样一个价值观,是能在团队当中去获得一个升级。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纳入了程序员,很早的时候我们在做一些新内容和新尝试。乘法的效应提供了这样一种基础。

还有一个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点“突破源自能动”,自发项目就属于这个类型。

我们从来不会去等别人来找我们,虽然大部分都是客户找上门来的项目。如果我们有一个想法那我们就去付诸实施。我们去做自己,去突破自己的一些限制。想到就去做,这样就具备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机会,同时又能保证我们持续的创新。

这三点大概就是LxU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Q:维持一个工作室并不是件小事。
怎样由单纯的设计师转换成维持工作室的角色呢?


A:从自己做事情,到有一个团队大家一起来做事情,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们两个(李雨和魏婷婷)在做角色转换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很痛苦的蜕变,像李雨现在基本不做设计了,主要还是做一个公司的管理者的职位。当然这也是对自己另外能力的挖掘。比如说我就不太擅长沟通交流,那可以选择去做钻研、技术,做执行。每个人擅长地方是不一样,可以去挖掘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及擅长东西,这样的话做起来就会很开心。

其实社会也好,公司也好,都是有一个分工的,是顺其自然的一个事情。

芦影老师的话:确实他们从设计专业的学生转换到运作公司有着很大蜕变。其实我开始也想不通,为什么LxU能够做成自己的公司,从创业到立业。我后来就想,第一个是我们传媒大学这样的背景,其实给了他们一个方方面面和媒介、传播有关的知识背景。然后广告学院有四个系,早期李雨和魏婷婷他们成立信息可视化这个团队时,编程人员是从公共关系专业退学的学生,为他们写文案的是广告学专业的学生。

你会发现未来的创业不是单个人的,是更好地能够组成一个团队,能够去应对创业时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做毕业设计时他们两个一起合作,最大的优点是不会简单地顺从对方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一种坚持。最后看谁的想法和能力能够把项目想得更为理想,然后另外一方才会倾斜。这是一种互动,而他们把当初两个人的互动发展为现在20多个人的互动。

我记得在首展的时候,魏婷婷有一个说法:她不认为他们是伙伴,而是团伙,他们平时做项目叫作案。我忽然觉得非常有趣,他们公司的某一种调性或者是一种独特性,伙同这些小伙伴进行“作案”,做出来很有趣的案子。

Q:LxU在定位和未来的发展目标上,
会不会考虑到让更多的中年人老年人,
儿童甚至幼儿去接受你们的广告,
而不只是年轻人?


A:做广告也好,做设计也好,要考虑到你的目标受众。恰巧现在这个时代是年轻人说话的时代,那恰巧刚才看到了这些项目,客户本身就是要对年轻人说话的。比如说去参观麦当劳玩具厂的一些人,因为它是入华25周年,小孩子对时间是没有什么感悟的,去看的那些人差不多也是二三十岁的,恰巧在麦当劳有他过去的回忆,时间的长度对他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这个其实我是想说明一下,刚刚的这些项目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不是说我们规避掉或者没有考虑到老年的受众。如果老年人和小孩是目标受众的话,那我们的诉说角度和语言也都会考虑到他们。受众是谁,作为广告来讲,我们要看客户对接的主题是什么。所以这个就是看客户要实现什么样的商业目的。
Q:信息可视化是你们的立业之本,但近年又少了点。
你们一直在前沿,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和未来的趋势。


A:我们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刚毕业的时候这方面收集资料都很难,但是这两年很多个人设计师、组织、网站上都在发布一些信息可视化的作品。最近我们也是有项目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再回头看这些网站的时候,他们很多都停止更新了。一些做信息可视化起家的公司,他们也转为了做内容,做更丰富的媒介和技术的融合。

但我觉得它可能并不是消失了,停止更新就代表它没有在前进。我的感觉是它更加地融入了技术之中,或者更加融入了其他的形式里。之前信息可视化热,是因为它的形式比较新。甲方追求新事物。对于国内和国际来说信息可视化是一种很新的形式,所以我们都会感受到,甲方不管这些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合适,他们都想尝一下新,尝一把。后来H5火的时候,不管它的内容是不是H5,他们也都会想要用。都会有一个的念头这里头。

信息可视化在广告的火已经过去了,但是它转换成了一种思路,一种方式,融入到其它的设计里。

Q:现在时代变化很快,
校园是滞后的而你们走在了最前沿。
能不能给学校的教育和老师提些建议?
A:我觉得客观来讲有一种现象,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说回信息设计这件事情吧,这件事情国内开始火起来,在这个领域更国外只差了三年,

也许是互联网的改变,也许是中国发展很快。我觉得很难有一些东西沉淀下来。这拨火了,很多人都去做这个事情,这是投机者。我们团队并不想做一个投机者,对于学校也是这样,最基础东西是在学校应该去了解的。比如软件,据我了解很多学校不会去学一些很新的内容,更多的是教基础的领域。一个种子如果根扎得深一点,它以后的高度,它生长的能力都会更强,这是我觉得的一个方向。

说实话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也觉得什么都学,好像没有学精,好像课程安排有些分散。但是呢,到现在如果说做了一点点成就的话,肯定是因为当时出在了这样一个大学环境,对各个领域的东西都有一些了解,有一些看法。

如果说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再加一点的话,也许是对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学会跟人打交道,这样的一些机会更多一些。因为我一毕业就开始跟人打交道,也许在校园里这样的东西稍微少了一点,希望能更多的机会跟外界进行接触。

另外一点是学习方法的问题。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怎么去解决它,以及抽象的思维上的潜移默化的东西。让我具体说123,可能我目前也说不出来,但有时候在跟人聊天的时候或者想创意的时候,都会自己反思我为什么这么想,可能是以前老师的某一句话,老师某一堂课的教授方法,对我产生的影响。

真的是世界发展太快了,老师有这样的担忧,我觉得不是一种危机感。他反而是促使学生自己应该去接触新的东西。同样是飞起来的话,需要站在一个肩膀上,一个平台上,而不是说平地而起。那这个肩膀有多高,一切都是在学校以及跟老师所积累上来的。

杨蕾老师的话:作为老师来说,最开心的事情就看到学生好,他们有今天的发展老师觉得特别特别开心。他们的成功可能有很多因素,其中一点就是持续地创新。当年他们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向我来找信息设计的相关资料。其实当初真的非常非常困难,国内几乎没有,我只能帮他们找了一点国外的资料。后来他们所做的H5和其他的东西,当时在国内也几乎是空白的情况。很多同学都在想创业,想做自己的公司。但可能你们在想,我们没有客户,或者我们客户很老土,不懂艺术,怎么办?我觉得LxU非常好的一点就是,他们找到了兴趣领域里面的空白,这是兴趣是起点,同时他们又努力地深入地坚持下去,才可以做出今天的成绩。我觉得这个素质非常重要。第二,其实他们两个人在这个行业里面真的算得上大牛了,但是我们看到两个人到现在仍然非常谦逊,这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再有,在展览的第三部分有一句话:比甲方还要严格的乙方。设计师的尊严来自于对自我的要求。我想咱们同学能有几个敢说自己是比老师还严格的学生?如果你们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你们就能够吸引你的客户,引导你的客户,从而走向成功。祝贺他们五周年能做得如此精彩,谢谢你们!



*以上信息整理自LxU分享会的师生问答
- 展览持续展出中 -
- 开放时间 -
中国广告博物馆开放日:周一至周五
(周末参观可提前预约)
9:00——17:00
- 特别提示 -
1月15日--3月1日寒假期间参观需提前预约
- 预约电话 -
010-65450186;13051943793
(联系人:毛佳兴)


编辑:高晓宇 谢雨圻

审核:杨 蕾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设计系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广院设计
©2016 广院设计 保留所有权利

投稿邮箱:cucadd@163.com




    关注 广院设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