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就酒,红川都有

 

今天,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冬至,年年此节遇。冬至大如年,浓重好欢聚。情暖数九天,二十四节气。冬至阳气起,...







今天,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冬至,年年此节遇。冬至大如年,浓重好欢聚。情暖数九天,二十四节气。冬至阳气起,吉日庆贺喜。冬至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最好是休养生息。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后,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冬至吃饺子”的说法。



        自古以来饺子总被赋予厚重的意义,抬脚的饺子,落脚的面,这似乎与味道无关,一个饺子,一份感激,一份疼爱,一份牵挂,一份祝福。俗话说的好,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吃饺子又怎么能离得开酒!进入冬至,时常喝点酒能为身体驱寒保暖,也与“养气自守,适食则酒”的养生理论不谋而合。
       电话那头妈妈总是会说:”回家,妈妈给你包饺子吃。“而我们总忙,妈妈的饺子也总是凉,记忆中她手中千回百转的饺子皮,和了太多的思念与牵挂。这个冬至回家吧,一碗热腾腾的水饺, 一杯绵香醇厚的成州老酒,和着牵肠挂肚的亲情相依吃下,这妙不可言的滋味就停在舌根久久不肯散去,胃回家了,心也就安了。
        冬至,时间已入寒,霜雪凝结,心意是不变的热烈深情,不管走得多远,总有一个人在等你回家吃饭。老婆包的饺子总是花样翻新,总是想方设法给你新奇的味道,为的是在你平淡的日子里增添一点惊喜。疏影淡日,盈盈笑语,饺子就酒,长长久久。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我们为了不辜负选择了远行。偶尔失落,偶尔想家,偶尔也想找个地方稍作停留。借一场味蕾里的爱意浓,找寻一杯难能可贵的纯粮佳酿,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两三杯过后,明显感觉浓浓的暖意散布全身,就连紧张的情绪也很快放松下来。管它外面如何天寒地冻,能沉湎于此刻的味蕾享受本身就是一种心满意足。似醉非醉之间,大如年的冬至夜临近——

萧瑟冬日,何以暖身?红炉美酒,时正温,所以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喝杯酒?





    关注 Ai红川酒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