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茶】学习茶的基础:习茶三字经

 

所谓茶艺,其实就是泡茶品茶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茶道必须以茶艺为载体,而茶艺必须以茶道为灵魂。显然茶艺并不...








所谓茶艺,其实就是泡茶品茶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茶道必须以茶艺为载体,而茶艺必须以茶道为灵魂。显然茶艺并不就等于茶道。偏离甚至违背茶道精神的茶艺,充其量只是以茶为道具却徒有其表的表演。

如何优雅、简洁、自然地把茶的真味充分表现出来,是茶艺唯一要考虑的事情,也是衡量茶艺水准的标杆,更是茶艺是否和茶道相衔接的判断依据。不同的茶,自然有不同的泡制方法,若张冠李戴,便大异其趣,甚至于关键处失之毫厘,也大有可能谬之千里。以下“习茶三字经”,三字一句,凡二十八句八十四言,针对的是武夷岩茶,乃笔者多年实践积累所得,与友人细加琢磨而成。以此为例,或可触类旁通;照此办理,则品尝武夷岩茶不至于大谬——

席要洁,具要净;气要匀,心要清;神要聚,体要松;指要柔,臂要弯;壶要悬,斟要低;闻要细,饮要啜;清若兰,飘九畹;苦和甘,心自明;人生味,寓其中;茶是儒,贵礼雅;茶是佛,长至善;茶是道,重摄生;惜茶心,存感恩;品好茶,福长远。

  下面逐句加以解释。

席要洁,具要净:习茶伊始,首先强调的是茶席和茶具必须洁净,这样既有利于卫生,也有利于心情。茶席狭义上指桌椅案盘和与茶有关的摆件挂件,广义上指习茶的环境。在陆羽《茶经》中,“茶具”指制茶的工具,“茶器”指煎茶饮茶的器皿。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盘、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而古代也早有这种指称,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为我国最早提及“茶具”的文字;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而元代著名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这些所指显然都是品茶的用具。

气要匀,心要清:茶席、茶具既已备好,对习茶者来说,第一步须先调整好呼吸,吐纳自然顺畅,才能接着做到以下各个步骤。呼吸急促、大喘粗气会导致心慌意乱,显然不适合茶事。气匀才能心清,清心才能寡欲。寡欲不是无欲——无欲是神仙了,可以直接喝甘露不用喝茶——而是把杂念去除,把心绪抚平,心境开放,心思腾空,用空灵的真心去迎接茶、拥抱茶、感受茶。

神要聚,体要松:必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真正品味出岩茶之妙。品茶时可以沉默寂静,也可以在间隙进行谈话,所谓茶话。但如以品茶为目的,则应该是以话佐茶,而不是以茶佐话。然后必须在端正身姿的前提下放松身体,方可做到后面的“指柔”和“臂弯”等等动作要领。神聚体松,即所谓张弛有度,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

指要柔,臂要弯:手指要柔软而非僵硬,手臂要弯曲而非僵直,这样习茶和品茶时才有利于准确、优雅地把握和操作茶勺、茶壶、茶杯等一系列茶具,防止操作不到位甚或失误的情况出现,导致习茶的失败。

壶要悬,斟要低:用开水冲入茶壶或茶杯泡茶时,水壶必须高悬在上,这样可以利用冲力把茶叶冲开,在翻腾中快速、均匀、充分地释放出茶味,冲泡出优质的茶汤。而斟茶时则要把茶壶或公道杯放低,靠近茶杯边沿,这样一可以避免把茶的香气冲散挥发掉,尽量保持茶汤的质量;二可以防止杯中产生气泡。茶杯中如果泛起明显的气泡,也会稀释掉茶香,同时也是很失礼的情形。

闻要细,饮要啜:拿起杯盖或端起茶杯做深而长的吸入,把茶香缓缓抽进鼻腔深处。品尝茶汤前拿起杯盖或闻香杯对茶香进行细闻,可以开启味觉神经,恰似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品尝茶汤后对挂杯的余香进行细闻,又如运动后的放松活动。对气味的鉴赏也是品茶的重要部分,轻易放弃和浪费茶的香气,也是一种暴殄天物。而品尝岩茶,应该用啜的方法,稍微用力将茶汤吸吮入口,可以自然地发出声响,并适度地“咂吧”嘴,目的是唤醒和调动口腔中的味蕾神经进行辨味,茶汤应该沿着舌头的两侧流动,然后分三口徐徐咽下,在这过程中充分感觉岩茶层次丰富、质感各异的滋味,并达到口齿生津的效果。

清若兰,飘九畹:此两句语出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王逸注:“十二亩曰畹”。做为古代地积单位,另有一说三十亩为一畹。“畹”字从田从宛,“宛”意指“凹形”,与“田”合起来表示“下凹的田地”,本义是小盆地形状的农田,这里引申为丹霞地貌中种植岩茶的茶园,还可以借其形其音来表示泡茶的茶碗。早在唐宋,文人骚客就爱用兰花的味道来形容茶香,唐代诗人李德裕便有“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来描述煮茶的情形。武夷岩茶以大红袍最为有名,几成武夷山形象代言茶,而大红袍发出实实在在的兰草之香,故这里以“清若兰”代表武夷岩茶之茶香。习茶有得者,当可令茶香四溢,芬芳远播。

苦和甘,心自明:如果说前两句是向世界的外扩,这两句则是向心灵的内敛。唐人皮光业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将茶看成苦口婆心启人心智的良师。而无论苦中有甘,先苦后甘,品者自可从中领悟,或许心如明镜,却不足以为外人道。

人生味,寓其中:周作人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但此种乐,依然在苦中得之。习茶的过程,既是开启心灵之旅,享受精神愉悦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人生真谛的过程。事实上它并不能把人完全带离凡尘,而是让你在品茶中腾挪出另外一个空间俯看俗世,审视自我,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茶是儒,贵礼雅:中国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释道三教精华,于儒,便是注重“礼”、“雅”的中庸和谐之美。在武夷岩茶中,名丛“水金龟”即为儒学之茶。

茶是佛,长至善:由“茶禅一味”到“吃茶去”的著名公案,便可知茶和佛教的极深渊源。而佛门慈悲,与茶的善性共通。在武夷岩茶中,名丛“铁罗汉”即为佛门之茶。

茶是道,重摄生:道家养生古名摄生,即以老庄“天人合一”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运用四时调摄、风水环境等多种方法——特别要指出的是其中包括茶养——来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健康之目的。在武夷岩茶中,名丛“白鸡冠”即为道家之茶。

惜茶心,存感恩:真正的好茶,汇集和浓缩了阳光、土壤、水分、植物的精华,无愧于大自然的杰作,再加上人的辛勤劳作、和经验智慧,是种植、采制、冲泡等富有技术含量和高超工艺的劳动过程的结晶,因此真正懂得品茶者,会珍惜茶中所凝聚的缘分,也会发自内心地感谢造物的恩泽。

品好茶,福长远:品好茶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品尝好的茶,即作如此断句:“品-好茶”;二是把茶品尝好,即作这般断句:“品好-茶”。只有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圆满的习茶过程,并将由此得到绵长久远的福分。

以上为“公泰老山”的习茶三字经。另外在互联网上有流传着以下学习茶百科知识的“三字经”习茶入门记忆法门,转录如下:



茶之史

天地间,有灵芽。古称荼,今叫茶。

神农氏,尝百草,中百毒,得荼解。

周武王,伐殷纣,闽濮人,把茶贡。

巴蜀间,蒙山顶,始植茶,吴理真。

华阳国,开茶市,来武阳,贩茶忙。

扬子江,水流长,蔎荈槚,传东南。

南北朝,佛教起,茶与禅,结连理。

慧远师,创莲宗,庐山茶,云雾里。

谢家子,陶渊明,东林下,品香茗。

唐陆羽,着《茶经》,煎茶道,德尚简。

上者石,中砾壤,选好茶,避黄土。

江水上,泉水次,不流动,是井水。

炙茶香,碾茶细,罗茶密,乳花奇。

卢仝子,七碗茶,人传唱,清风起。

五代乱,建茶兴,北苑茶,龙凤饼。

苏东坡,讃叶嘉,愿与君,上蓬莱。

宋徽宗,写《大观》,香甘滑,致清和。

审安老,善点兵;十二将,茶席旁。

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

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阁;

陶宝文,汤提点,竺副帅,司职方。

点茶雅,斗茶忙,分茶技,幻无穷。

茶文化,传边疆,茶马市,官家占。

辽金迷,蒙古狂,日无茶,心里慌。

高丽国,学茶礼,尊儒教,民相习。

扶桑国,茶道兴,千日休,草庵中。

明洪武,把茶淹,泡茶法,延到今。

唐伯虎,四公子,书画茶,修品格。

独啜幽,二客胜,三四趣,五六泛,七八施,大碗茶。

茶家族,人丁旺,六兄弟,各逞强。

龙井绿,霍山黄,松萝茶,炒得香。

乌龙茶,出武夷,红镶边,人称青。

桐木关,产红茶,为小种,叫正山。

清中期,江南乱,茶市败,寿眉来。

滇贵川,古道长,黑普洱,翻雪山。

七姑娘,花草茶,形体俊,味儿香。

中国茶,销海外,欧罗巴,习俗改。

凯瑟琳,嫁英王,下午茶,好时尚。

恰克图,晋商开,万里路,华茶来。

茶味好,益百姓,茶税高,富邦国。

英吉利,法兰西,俄罗斯,美利坚;

五大洋,飞剪船,聚中国,贩茶忙。

商人奸,列强坏,银元少,鸦片代;

洋枪响,国门开,百年耻,从此来。

穷则变,变则通,龙子孙,雄起中。

衣食足,知荣辱,仓禀实,懂礼仪。

柴米油,盐酱醋,有了茶,方齐备。

琴棋书,画诗酒,有了茶,才优雅。

茶馆兴,茶市旺,讲茶礼,论茶道。

张天福,百岁翁,振华茶,不放松;

倡俭清,倡和静,入人心,气象新。

茶之造

大乔木,住深山,小乔木,在东南,灌木茶,满山岗。

不发酵,绿黄茶,古法蒸,今喜炒。

明前贵,谷雨香,夏秋茶,堆如山。

龙井扁,毛尖直,珠茶圆,碧螺丝。

安吉白,是绿茶,苏皖赣,移栽多。

瓜片香,靠土种;猴魁长,在黄山;

竹叶青,产四川。富硒茶,贵与陕;

湖广绿,处处产。崂山绿,日照青,女儿茶,泰山涧。

绿茶焖,变黄茶,少青气,口感爽。

君山针,蒙顶芽,温州汤,皖大黄。

半发酵,白与青,青翠叶,红翡边。

乌龙茶,重做青,一晒青,二倒青,

三摇青,四杀青,五揉捻,六烘焙,

七检剔,八分选,制好茶,工夫深。

闽粤台,四乌龙:大红袍,产武夷;

铁观音,出安溪;粤东北,单从香;美人茶,出台湾。

大白茶,优良种,轻揉捻,白毫香。

牡丹开,贡眉来,银针尖,寿眉白。

全发酵,是红茶,第一筐,桐木关;

小种茶,名正山,松烟焙,桂圆香;

宁河红,江西产;祁门红,最高香;

滇红茶,芽苞大,日月潭,印度香;

金骏眉,横空起,高消费,忧与喜。

后发酵,叫黑茶,云普洱,生熟饼,

熟发酵,随时饮,生需存,赌值升;

义武柔,临沧烈,景迈古,班章苦。

湘黑砖,多金花,名冠突,散囊菌,

利健康,适量饮;赵李桥,传承好,

边销茶,不能少;老六堡,味平和,

老六安,产皖南,老藏茶,出雅安,老泾阳,有新创。

茉莉花,玳玳花,玫瑰花,金银花,

配绿茶,叫花茶,口感好,产量大,

防暑热,消夏渴。高档品,价不菲。

碧潭上,瓢雪儿,四川茶,催人醉。

茶质好,善存储,避杂味,干爽处。

藏老茶,有价值,控氧化,调温湿,口感好,美滋滋。

茶之饮

首选茶,因人宜。

绿茶淡,清雅爽,消暑热,清胃肠。

黄茶顺,性温和,价适宜,喝得起。

红茶浓,冬日暖,加奶糖,四季饮。

白茶清,味和平,老陈茶,作药引。

黑茶杂,要分辨,生饼寒,小心尝;

熟发酵,常需要,老茶饼,难得到。

工夫茶,用乌龙,高山青,岩韵长。

花草茶,气芬芳,调心情,宜肝肠。

次择器,量力行。

玻璃器,绿白茶,易飘香,好观赏。

泡红茶,选瓷器,保温好,味纯厚。

大盖碗,可混搭,各类茶,都用它。

工夫茶,紫砂泡,聚茶韵,味不噪。

铜铁壶,煮水好,用银器,品味高。

三鉴水,很重要。

酸碱度,软硬水,凭经验,可分辨。

普通茶,自来水,能解渴,又经济。

品靓茶,瓶装水;活泉水,当首选。

四燃料,莫轻视,有活水,需活火,

橄榄炭,最上乘,酒精炉,保温度,电磁炉,便捷快。

五茶席,个性化,尚简约,珍雅致,

添花插,焚香料,挂书画,配琴箫,

环境雅,气氛佳,和雅静,茶侣幸。

六冲泡,多样式。

朋友间,爱自然;客人来,有礼仪;场面壮,茶艺上。

工夫茶,讲优雅,温杯盏,醒茶梦,

高冲水,轻刮沫,巧控时,匀入杯,

礼奉茶,恭劝饮;大铜壶,武艺高,龙与凤,十八招;

龙井茶,普洱茶,各出奇,美加艳。

东方人,首重文,儒释道,论茶道。

文人茶,讲格调;羽士茶,重风骨;

茶与禅,缘最深,菩提道,清风生。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关注 瑞景苑花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