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让学校成为一方“静土”

 

吴福雷

: 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教科院小学幼特部科长,小学语文教研员,安徽省小语会副理事...



吴福雷  :


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教科院小学幼特部科长,小学语文教研员,安徽省小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学课例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现场教学获得省级一等奖,3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省一等奖。参与编写的80余本教材和辅导用书公开出版。两次被《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作为“人物”推出学术专辑。近几年,赴省内外作学术讲座及教学展示60余场,先后出版教育专著《走向田野的教育》和《当我们面对精彩》,以及散文集《淝滨札记:醒着》。



战争年代,一句“偌大一个中国,竟然放不下一个安静的书桌!”如同一道闪电划过黑暗的天空。如今,沧桑巨变,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生活条件日新月异。这句曾经激起无数人为教育,为社会,为民族发展而激情如火的振聋发聩之声,似乎永远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今,校园里的书桌是否是“安静”的呢?我们必须确认的是,当前教育的投入是巨大而持续的,仅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投入的书桌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书桌的数量有了,质量有了,坐在书桌前的学子,安放书桌的校园却一直没有得到一份可贵的“安静”。

可能会有人质疑:学校怎么会是一个不安静的地方呢?上课时,校园里是静的,学子们认真聆听着老师宣讲知识,学习着重要的技能;考试时,校园里是静的,那沙沙流淌着的答题声更彰显着无以复加的静。说学校不安静,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真的“安静”吗?当一个个非教育的活动硬生生地植入学校教育的土壤时;当一个个喊着“某某进校园”口号的读本在校园里登堂入室时;当一个个名为检查实为干扰的打破学校秩序的活动破门而入时;当一个个商业组织披着支持和关心教育的外衣而成为学校的坐上宾时;当学校为了迎合社会某个群体的价值观,为吸引眼球而盲目移植大搞所谓的校园文化时;当管理者打着教育评价的大旗把老师与学生折腾得惶惶不安身心疲惫无半点静思默想的时间时,我们还能说学校是安静的吗?除去这些看得到的“不安静”,内心的“不安静”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呢?

当孩子们梦想着操场,身体却坐在四面都是墙壁的教室里听着乏味的说教,沉浸在没有尽头的“战场”上时,他们心里能安静吗?能安心吗?当孩子们梦想着田野,身体却困在那个憋脚的课桌旁,做着枯燥的习题,淹没在作业本与教辅的崇山峻岭中,他们心里能安静吗?能安心吗?当孩子们梦想着纸飞机,梦想着风筝,梦想着泥巴,梦想着机器人,梦想着那些妙趣横生,包罗万象的课外书却求而不得时,他们心里能安静吗?能安心吗?如果真的安静,真的安心,那只不过是一次次诉求与渴望破灭之后的无奈沉寂和麻木。这岂不是更大的一种悲哀吗?

这一切都是老师之过吗?非也!殊不知,他们也是倍受煎熬的不安静的生命。殚精竭虑于每一次作业是否合乎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真正投入,因为这一切指向着那个决定自己尊严与绩效的分数;如履薄冰于每一次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单元考试,周考试中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与平均分,因为这一切指向着那个决定自己尊严与绩效的分数;战战兢兢于每一次学生节假日与放松休闲时间的管理,生怕这一次的“松劲”,就会前功尽弃,就会导致成绩下滑,就会与其他班形成落差,就会迎来那个潜在的“失败”,因为这一切指向着那个决定自己尊严与绩效的分数。于是,焚膏继晷不管春夏与秋冬,于是兀兀穷年不管黑夜与白天。三更灯火已是常事,黎明即起更是家常。他们何尝不想休闲,何尝不想在清晨漫步,在黄昏放歌,但在强大的高厉害的评价机制面前,如何能寄情山水,忘身于物外?除此之外,当学生安全事件追责的板子一味地打到学校与老师的身上时,他们不安了;当其他行业朋友的待遇远高于自己时,他们不平了。更可怕的是,有的管理者秉承着“管理便要强势”的伟大哲学大施话语霸权和思想霸权,殊不知眼睛向下的服务方是对教师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励;殊不知只有让教师负担适度,自由思考和个性伸展才有幸福感,使命感;殊不知只有在管理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让教师真正安心地去体察教育中的问题,生命发展的迹象,遵循教育的规律,寻求职业的超越。在现实的校园里,在管理者的冷眼中,有多少老师内心是安静的呢?如果说他们真的是安静的,那只不过是一次次艰辛与苦熬之后精神的木然与迟钝。这亦算作是一种深深的悲凉了。
也许,我们会把这一切的罪责归咎于社会,归咎于家长。但这又怎能成立?连教育对此都无能为力,连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教育,掌握着因材施教,掌握着循序渐进,掌握着“以生为本”等等教育原则与方法的教育工作者尚且无能为力,又怎能把拯救教育,尊重规律,顺遂生命的重大责任交付给家长呢?当别人的孩子趋之若骛于林林总总的培训班时,家长们焦虑了,管他有用没有,上总比不上有用;当高考状元,中考状元,学校状元们新鲜出炉时,家长们纠结了,为何我的孩子不能获此殊荣;当身边的,同事的孩子站到了排名榜的前列时,家长们愤怒了,源于自尊的受伤而引发的情绪风暴迅速集结,于是对孩子轻则“教育”,重则批评,谩骂,更有甚者施以拳脚。他们内心始终是不安静的。如果真的安静,真的安心,那也是一次次的盲目攀比与折腾得手之后畸形的优越感或是失手之后变态的放弃。这更加重了整个教育生态恶化的情势。教育远离了理性,生命便只有在功利的气旋中哀号。

当然,在这一片怪象中,也不乏理想教育的身体力行者,他们坚守教育的本真,放下该放下的,拿起当拿起的,安静地做着教育。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要想平心静气地做教育,其前提就是放下,放下所有与孩子自由发展无关的,相悖的东西;其关键就是拿起,拿起顺应孩子发展的原则与方法,资源与平台。如此,便要直面生命的差异,善于数理的孩子就投其所好,让他在数字与逻辑的世界尽情驰骋;善于表达的孩子就为他创造充足的空间,去说去写,去交流,去沟通,去千里之外采访,去方格之间游历;善于阅读的孩子就听之任之,推之助之,若真的是在人文的天地间呼吸,在智慧的田野里漫步,在优秀的文字中消磨时间,少做点题又何妨;善于运动的孩子就以此为轴心设计他的生活,学习与未来。只有感兴趣,孩子才能全情投入;只有投入,才会有智慧的迸发和美德的涵养。唯此,幸福才有可能。

英国夏山学校的创办者,自由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尼尔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书本是学校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的只是读、写、算,其余应该有的是工具、泥巴、运动、戏剧、图画和自由。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学校课程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精力和耐心,他剥夺了孩子们最重要的玩耍的权利,造就的不过是一批小老头而已。”爱因斯坦说:“把学校教给你的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忘掉的自然是知识,这忘不掉的就是非知识的素养:兴趣,习惯,方法,好奇,善良,热爱,坚持等等。决定一个人生活幸福的不是那些“有用”的东西,而是那些我们常常认定为“无用”的非知识的素养。无为是大作为,无目的是大目的,无作用是大作用。如果在认识上厘清了这一点,放下的就真的放下了,拿起的就真的拿起了,唯此,心才能彻底安静。说到底,还是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未来。

安静的校园是自由的,没有暴力的恫吓,没有刻板的教条,没有机械的控制,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在钟情的工作与学习中尽兴尽情。安静的校园是安逸的,没有分数的忧惧,没有考试的逼迫,没有排名的伤害,更多的是沉浸在绵绵的书香中,悠游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在古今哲人的思想中。安静的校园是多彩的,没有苍白的说教,没有“巧妙”的暗示,没有刻意的驱动,学校里有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有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有无穷无尽的文化社团与科技小组,学校用教育本身无穷无尽的魅力去吸引孩子们在未知的探索中“上勾”,吸引老师们在工作的创造中“上瘾”,欲罢不能,自然而然。

校园的安静不是没有声音的沉寂的代名词,不是按部就班,秩序井然的同义语,它是对教育规律的尊崇,是对每个生命的敬畏,是对教育乱象的主动厘定,是对理想教育的重新定义。安静,应该是学校的基本特征。让学校成为一方“静土”吧,因为安静的学校既是每个有操守的教育人坚守的底线,是每个生命诗意栖居的伊甸园,亦是教育图腾与社会愿景的孵化器,舍此,教育的发展和生命的幸福将永远是一个不可捉摸的梦。



本文选自吴福雷老师空间

活动全程实录光盘预定(请点击),立即订购


东南教科院荐读

1.【活动预告】“两岸三地”中小学德育观摩研讨活动 暨中小学德育管理者和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2.“同上一节课”十问十答,老师,您想知道吗?

3.【数学与思维】张新春--从教女儿做除法题说起

4.【精彩视频】小学数学名师“同上一节课”-李一鸣麻辣点评

5.不想数学总低分?5大步骤,让你的成绩步步高升!

6.斯苗儿:让我们自信地步入课堂

7.小学数学深圳杭州两地名师“同上一节课”观摩交流活动圆满落幕!

8.【学员精彩点评】小学数学“同上一节课”观摩交流活动(长沙站)

9.【专家支招】温儒敏:语文课为何难于引起读书的兴趣?

10.【专家支招】李怀源:语文教学上对儿童分级阅读的理解

11.【数学之美】数学是美丽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活动!


    关注 东南教科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