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川:别把孩子往死角里逼!!

 

人生就像一首钢琴曲,有回旋起伏的节奏,咱们却弹却珍惜。...





大家好,我是圈主华川,育有一儿一女。曾留学欧洲,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讲师。在此与您分享二胎孕、产、育儿知识,以及自家俩宝的亲子教育经验。

1
老朋友都知道的,去年开始,我让儿子有了自己的小钱包:压岁钱交给他自己拿,每周发放固定零花,额外贡献另发奖金。儿子逐渐攒了些钱,成就满满,责任心也提升,消费也更加自律。我惊喜于孩子的变化,写成一篇文章,许多读者表示获益。(没看过这篇文章的可以点击链接:请归还孩子压岁钱,让孩子做一回“有钱人”。)

然而,就在昨天,儿子提着他心爱的钱袋儿走到我身边,眼里噙着泪,难过地说:“妈妈,这些钱还是还给你吧,我不想要了。”

我很惊讶,于是停下手头的工作,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小钱袋之前,我们全家人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超出计划的玩乐消费需要孩子自己买单——儿子果然懂得克制,不再狮子大开口;损坏的物件需要孩子一起承担赔偿——孩子果然更加谨慎,也遵守诺言赔偿了几次。

川爸发现这个办法真好啊,仿佛一下子拿住了孩子的“命门”。于是生活细节大事小事都盯上孩子的钱袋子。集中爆发的是这个周末:早上儿子起床没叠好被子,川爸威胁罚款5块;中午扔坏了一本图书,川爸罚款10块;下午跟妹妹斗嘴说了一个不文明词汇,再次被罚2块;晚上玩儿电动玩偶用力过猛,把玩具胳膊给弄断了,这件玩具价值不菲,川爸一气之下让孩子赔两百块——这便是最后一根稻草。

“反正这些钱迟早都得被你们大人扣完,还不如不要呢!”儿子彻底绝望。我记得多年前听过的一句歌词:如果不曾拥有,就不必承受失去的痛苦。我深深理解儿子的心情。

2
如果这是因为孩子性格脆弱而导致的一起偶然事件。换个坚强乐观一点的孩子,情况会不一样吗?

我的女儿一直是个乐观坚强的开心果儿,然而有一天,我却不经意地把她惹哭了。

女儿想让我给她放一集《Peppa pig》的动画片,我一边忙手头的事,一边鼓励说:“宝贝,你把玩具收拾好了妈妈就给你放。”小女孩一会儿就收拾好了玩具,开心地找我报到。

“能帮妈妈把这些饮料瓶全部丢到垃圾桶吗?”女儿又颠颠儿地去丢了垃圾,一会儿再来央求我看电视。

原来闺女为了看电视,可以变得这么勤快,何不再继续锻炼一下她呢?我就贪心不足地想,然后告诉闺女:“鞋架上的鞋有些乱了,你把它们摆放整齐了,妈妈一定给你打开电视”。

女儿怏怏不乐地走到鞋架,努力摆了几双,忽然有一双从上层鞋架掉了下来,女儿情绪崩溃,顿时嚎啕大哭……

事实证明,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经不住大人的得寸进尺,步步紧逼。

见好就收,这是一特别简单的道理,然而我们却经常做不到。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让之前所有的努力,瞬间清零。

3
 


还有一种家长,常对孩子以暴力相逼,结局就更加可悲了。

2016年6月,山东渠县高三毕业生小斯自杀,自杀前留下千字遗言,透露出小斯是如何被父亲一步步逼上绝境的:

  •  小学时必须考一百分才有奖励,三年级以后有了作文,考了98,被骂
  •  吃饭打嗝,被一巴掌打出耳屎;夹菜姿势不对,也被打
  • 想喝父亲带回的花生奶,被打得流鼻血
  •   被父亲看见qq在线,电话打过来骂
  • 考上了人数很多的中学,名次下降,被打
  •  假期被父亲拉上车卖票,问有没有工资,被骂


小斯曾是一名留守儿童,早年由祖辈抚养,长到一定年岁时才与父母同处。“这人因为从小吃了很多苦,心理有点问题,脾气不好。”小斯在遗书里这么评价父亲,语气之淡漠,跟评价一个外人无异。

在基本的归属感、亲情关系,都尚未修复的情况下,就进行如此严苛的控制型教育,难怪孩子会走向绝境。

4
教育的难点,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谁都知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却搞不懂孩子那颗脆弱的小心脏,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压力。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不会把“合理的要求”变成“过度的紧逼”?

 

你所提的“要求”,要跟关系“相称”

 

设想你的孩子在游乐场里玩耍,一个陌生人走过来,要求孩子回家写作业,孩子会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

现实里,有些失职的父母,没有给过孩子关爱,没有在孩子幼年的成长中建立过亲密关系,在孩子眼里,就跟游乐场遇到的陌生人无异。忽然有一天这样的父母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宰,提各种严苛要求,并以暴力相逼,你想象过孩子的感受吗?这就是小斯自杀的原因。

教育学家简.尼尔森认为:“纠正之前先连接”,就是强调“关系”是教育的前提。

 

你所提的要求,要跟孩子的行为能力相称

孩子刚刚会爬,我们肯定刻不会立刻逼他学走;孩子刚开始学走,我们总是先鼓励他迈出第一步,孩子往前迈一步,然后又退半步,我们都能坦然接受;然而面对一个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却只希望他勇往直前的进步,难以忍受孩子的原地踏步,更别提退步。跟学走路一样,孩子习得任何一项行为技能,都需要时间一起来发挥作用,时间没到,就不要去逼。

当你所提的要求孩子总是达不到,就应该适当降低要求,拆减难度,先给孩子一根够得着的树枝。

你所提的要求,要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称

 

抗挫能力,抗压能力,也是一种需要持续锻炼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人能在挫折中成长,有些却一蹶不振,灰心绝望。差别就在于前者所受的挫折,在他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且还能看到希望。

如果家长要惩罚孩子,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关于向孩子罚款这事,我跟川爸做了个比喻:“开车出行,难免偶尔违规扣分,如果有一天你被交警连罚四五单,一次性扣光12分,你会是什么心情?”

 

成长,一定是缓慢的、渐进的,曲线式上升的过程。每进步一点点,都极不容易。

如果孩子总是不进步,与其把孩子逼到死角,家长不如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如果孩子有了一点起色,我们更不能过于心急,逼着孩子直线式上升。

人生就像一首钢琴曲,有回旋起伏的节奏,咱们却弹却珍惜。

华川,著有《左宝右贝:二胎妈妈育儿经》,发送”书“字,了解详情
——end——

推荐阅读



面对孩子的坏情绪,说教不如撤离

“爱”与“规矩”两手抓,可是界限在哪儿你知道吗?



发送【方框内】的关键词,领取相应文章


二胎专题:【养俩宝】【孕二胎】【备二胎】

宝宝养育:【断奶】【辅食】【哄睡】【两三岁】

英语早教:【动画下载】【教程下载】

妈妈鸡汤:【幸福秘籍】【俩宝妈的春天】

关注 “二胎妈妈圈”,回复数字,可阅读相关内容


101 为什么要生二胎

117 哪些情况不适合生二胎

116 两个孩子相差几岁最合适

120 如果你生了二胎,却未能儿女双全

121我二胎备孕生女儿的“成功”经验

123人到中年,才知道独生子女有多苦逼


    关注 二胎妈妈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