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卫东:观看历史的思路

 

有人呢以寻常人家的心理去揣度古人行止,却不知遑论古时概念观念、社会心理时时推移.........





前几日和几个好友谈谈最近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我特别喜欢这部剧,很多场景是非常有味道的。顺着剧就谈到了历史,说起来并没有历史专业的学生,倒也是观点与口水齐飞,好在彼此都算温良的人(我也是很温良的谦谦君子啊),还不至于像某吧里互相自以为是地骂起来。



这不禁让我思考一点观看历史的思路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文史哲这类学科,由于看起来门槛很低,谁都可以来吹两句,看过几本书都想拿来献宝,好像很少听见人家拿理科来吹牛的,因为人家门槛高,不好胡说嘛。就是一本史记,看热闹的看官寻常看去不过是一本大故事书,或者学些蹩脚的权谋,还是脱不出看故事会的范畴。

有人呢以寻常人家的心理去揣度古人行止,却不知遑论古时概念观念、社会心理时时推移,就是史记上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多是命世雄杰或一时风流,多不能寻常瞎猜,要不然就成了“皇帝用的是金锄头”这样的幻想(此处就事论事耳)。我开蒙是用的《上下五千年》,当成故事书来读,年少时又有点中二,总是在历史书里希望学治国术、驭人术,好空发议论、大放厥词,大学里被一些人教育过以后好了一些。寒假时找了几节历史相关的课来上,结合看过的几本很有见地的书,仿佛略有所得。



今早翻陈恭禄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读至太平天国洪杨诸事一节,陈先生分析洪杨起初成功之由,从各方的势力消长及其背后的原因发端,例如初期人民是颇支持洪杨的,何以如此呢?初期洪杨打下一城,旋即放弃,城内人献出财货,两相之下,太平军没有入城劫掠的必要,故而军纪较之清军好得多,老百姓就多为支持,加之人家的宗教、民族主义等宣传做的效果不错,故而颇为得力。关于洪杨的军队,陈先生还提到了会众(会党)和女人的作用,眼光甚细致,太平军由于女子一般不缠足,也可上阵作战,还能激起男子争胜好战之心,同时妻子家小在军中,不战或许都会死,竭力一战或可保全,这里见得就很细了,一件事的发生,多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可以解释的,很多因素共同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对现实发生影响,光看热闹的话可能以为萨拉热窝那一枪没打中费迪南那么一战决计不会发生,或者讨论哪一件新式武器改变了实力对比。

顺便一说,关于太平天国的失败,我记得李剑农先生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里说的很好,除了臧略、政策、人才的对比,洪杨在另一方面是不如曾国藩的,那就是洪杨的神权是假的,曾国藩的儒学纲常是真的,切不可会错意以为这是褒贬之词,而是说洪杨的口号大多是虚晃一枪骗人的,后来大家嘴上不说心里也不信这一套了,说兄弟平等却内部杀得血流成河,说人人都是兄弟却等级森严,搞得连外国人也由同情变成厌弃;而曾国藩以及他手下一批将领对于自己的儒学体系是真心相信真心维护,故而力量上会有扭转的时候。这里成败的观察,两位先生的视角不落窠臼而又不是故意标新立异,真是该该好好学一学。



历史这玩意很有好好深入学习的必要,不过我最近是不太敢开口,关于历史哲学的课上了不到一半,颇觉很多东西和概念远非平常想的那么简单,不小心就会闹大笑话,还是得多读读前人巨擘的作品,肚子里温熟了几本书再说。顺便一说,先前读吕思勉先生《中国大历史》上卷文化史,发现老先生对很多事情、矛盾冲突的历史缘由娓娓道来之余,往往有一番自己视角的阐述,放到今天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某些问题今天仍未解决,吕先生的思路也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啊!也希望有一天我的思路能再深刻些。

希望有所思考或者批判的,留言与作者互动。
【往期回顾】


【专栏】卫东:红顶之下

 文丨卫东
图片丨网络
责任编辑丨黎斌


    关注 南审读书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