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山博雅 ▏圆明遗石:莲濯清波搴芝秀,云跃长空绘月明

 

莲濯清波搴芝秀,云跃长空绘月明。x0a圆明四名石,搴芝、绘月、青云片、青莲朵。...

静山之境
每周二、四、五
携山石之沉静,林泉之生机
静候您来此
享片刻闲雅
靜山博雅
丁酉年
正月十三
乾隆帝一生酷爱山石,凡奇石、怪石都设法搜罗,点缀到皇家园林中,圆明园因而集中了为数不少的园林名石。圆明园经过历次劫难和动荡——火劫、木劫、石劫、土劫,昔日宏伟富丽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园中陈设收藏的珍宝雅玩流散一空,清帝搜罗的名石亦散逸各方。

民国时期,政府改建社稷坛为中央公园(后改为中山公园),使用了不少圆明园遗址石料,将圆明园的4块著名园石陆续移入中央公园。它们是“搴芝”、“绘月”、“青云片”和“青莲朵”。2013年,“青莲朵”移往新落成的中国园林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搴 芝
“搴芝”是一座高6尺的太湖石。“搴”读作“千”,意为“拔”。此石状如挺拔灵芝,故被乾隆皇帝命名为搴芝石。石上有乾隆御笔题写的“搴芝”二字。

搴 芝
“搴芝”原在圆明园长春园含经堂淳化轩的庭院里,现在立于北京中山公园宰牲亭旁。
搴 芝
绘 月
上镌有乾隆御题“绘月”二字。绘月石山石剔透,上下各有半月形孔洞,夜晚时月光透过孔洞可在地面投射出月牙状的光影,因而被乾隆皇帝命名为“绘月”。“绘月”当年也放置在圆明园长春园含经堂后院的淳化轩庭院里。
绘 月
1919年,绘月石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公园西南,位于水榭北边小岛上的四宜轩旁。四宜轩由社稷坛的坛神庙改建而成。
绘 月
“搴芝”和“绘月”二石均配有较大体积的长方形须弥石座,它们都是由圆明园移来的文物。

青云片
“青云片”,高9尺,长1丈,围2丈1尺,色青,势若一片腾飞的云霞。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别有洞天”景区内“时赏斋”前的故物。该石和今天颐和园内乐寿堂前的“青芝岫”石,都是明朝太仆寺少卿、著名画家、爱石成癖的米万钟的遗物。这两块山石都采自北京大房山,人称姊妹石。那时,两石由房山运抵良乡后,因为米万钟的家财已经耗尽,不得已被弃置于路旁。百余年后,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发现这两块怪石后,先将较大的山石运到清漪园(今颐和园),置于乐寿堂前,名曰“青芝岫”。后又将小石运至圆明园,赐名“青云片”。二石合称“大青小青”。大青突兀雄厚,小青则玲珑通透,因此又把青芝岫称为雄石,把青云片称为雌石。
青芝岫
青云片
乾隆十分珍爱“青云片”这一山石,他于丙戌年(乾隆31年)题七言古诗一章,后来又于丁亥年(乾隆32年)、己丑年(乾隆34年)和庚寅年(乾隆35年),先后在时赏斋赋写了7首诗,在这些诗中叙述了这一怪石的来历、移园过程,以及它的怪状和命名。同时将这8首诗词,于戊申年(乾隆53年)刻于“青云片”石上。

其中一首诗叙述大青小青二石移置皇家御园的过程:“万钟大石青芝岫,欲致勺园力未就。已达广阳却弗前,土墙缭之葭屋覆。适百里半九十里,不然奇物靳轻售。向曾辇运万寿山,别遗一峰此其副。”勺园为米万钟的私家园林,原址在今天北京大学西墙内。乾隆谈到“青云片”石:“伯氏吹埙仲氏箎,彼(指“青芝岫”)以雄奇此(指“青云片”)独透。移来更觉易于前,一例为屏列园囿。泐题三字青云片,兼作长歌识所由。”乾隆另一首《时赏斋》诗又云:“当门湖石秀屏横,坐喜松阴满砌清。时赏试言应为好,树姿花意盼春晴。”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青云片的喜爱。

青云片
圆明园被毁后,该石被弃于荒野,1925年,才被人们从废墟中挖出,移置于今天中山公园内,安放在来今雨轩西边的路旁,成为公园中的一景。1971年,又移至来今雨轩南边现在的位置。至今,青云片石及底座基本完好,但是镌刻在石上的八首诗,则已出现不同程度风化,所幸的是尚可辨其大略。

青莲朵
“青莲朵”是一块有800多年历史的太湖石,高1.7米,周围3.3米,石上沟壑遍布,质地细密,上刻乾隆御笔“青莲朵”三字。透、漏、丑均占,石体白色,千窍百孔,玲珑剔透,样子极象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
青莲朵
其原系南宋临安德寿宫中故物,原名“芙蓉”。乾隆16年(1751)奉皇太后第一次南巡时,在杭州吴山的宗阳宫游览,发现此奇石,十分喜爱,并吟诗一首。浙江地方官转年就将石头运至京城,乾隆降旨置于圆明园长春园的茜园太虚室院中,并亲自命名为“青莲朵”。乾隆帝《题太虚室》诗吟道:“飞来德寿青莲朵,辞却梅英伴老松。”传说青莲朵奇石下部形似荷叶,上部形似荷花。雨后石润时,会呈现淡粉红色,加之石纹中的点点白色,犹如花瓣上的淡露残雪。

青莲朵
1927年,青莲朵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五色土祭坛西门外的小山坡下。2013年移至中国园林博物馆收藏,成为园林博物馆镇馆之宝。


    关注 静山之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