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不立——这个时代的青年危机

 

只要你开始寻找,你终能找到。...



马克·吐温曾说过:“忧虑就是你在偿还你并未欠的债。”20岁到29岁这十年是人生极为重要的阶段,这时候做什么才能够在今后的人生中不后悔?也许你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也许你正在尝试着逃避这个问题,不管怎样,你都必须直面自己的焦虑和迷茫。

想想自己18岁以后的生活,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一方面感慨着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真正从法律意义上可以对自己负责,承担一个社会人应承担的角色,逐步走向独立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没有完全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感觉融入不进这个时代,好像有所成就,又好像一事无成,一切都没有定型,一切都还要变化,自己还能去抓住各种机遇,但又跌跌撞撞挣扎在各种挫折的路上。

无论你怎样描述它,它就是你正在经历的青年危机。而这个阶段充满了矛盾和焦虑。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6岁至30岁的英国青年人中,有四分之三正在遭受青年危机。你也许会想,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刚刚开始享受独立生活的自由、打拼未来的乐趣,为什么会像中年人那样压力重重呢?哪里出了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上的说法。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经典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人生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议题,每个议题的发展结果则恰恰是一条线的两极。

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议题是“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个体要发展的是自我同一性,即,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归属在哪里。换句话说,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长大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这个阶段发展的好,个体会形成自我同一性,如果发展不好,就会陷入同一性混乱。

下一阶段的发展议题是“亲密VS孤独”,对应时期是成年早期,即二十来岁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人们要完成的首要问题是爱情、建立亲密关系(无论是否是浪漫关系)的能力是这一议题的核心。如果不能和家人、朋友、伴侣或其他伙伴形成深刻的联结,我们则要面临陷入孤独的风险。

自埃里克森提出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以来,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节奏越来越快,似乎刚一毕业的你就要同时展开找工作、找真爱,结婚置业,处理人际关系等等难题的处理,鉴于此,你可能觉得自己注定要困惑一生、孤独终老了。但是,你如此担心这件事,恰恰意味着你是如此关注这一点,而这意味着一切都可能会好起来的。在你思考如何成长为一个健康成年人时,以下五条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1 意识到,你并没有在和谁比赛
这是青年危机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总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看着身边的朋友买房的买房,结婚的结婚,而你还在和室友一起租房,用探探左划、右划。但是,你得知道,你并没有和别人比赛。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各有利弊的。你也许在嫉妒朋友丰厚的薪水,但没意识到的是他每天15小时的工作量以及在企业文化环境中的高度不自由。相反,你也许在嫉妒另一个朋友已经有了稳定的伴侣,但没意识到的是他们从此失去了单身的自由,而且,他们也许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浪漫。

类似的,你也可以换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故事。例如,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你也许担心找不到工作,觉得自己落后了,但在别人看来,你对自己的时间有更多掌控,这反而是“成熟”的表现。

不管怎样,你都没有在和谁比赛。这样想:当你不再看着篱笆那边的草地时,便可以专注地护理自己的这片草了。届时,你可以让它长成你所希望的样子。
2 做自己热爱的事,别犹豫
处在青年危机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思索自己想以何种工作为职业。以下是曲线救国方针:先就业,找一个白天可以做的工作,然后再择业,一步一步地转向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你可以上夜校、网课,可以在目标领域做志愿者,可以早睡晚起去写自己的小说或做其他想做的事。也许当付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这很常见),但你也要知道,你并没有停步不前不是吗?充分利用自己下班的时间去从事那些看起来并不像工作的事情。
3 记住,

所有一夜成名的背后都有滴水穿石的耕耘
当你想把自己写的剧本卖给好莱坞时,想靠写博客成为网红时,或者,当你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时,你得知道,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处在青年危机之中的人,他们的才华不足以支撑起梦想,却又耐不下心来耕耘。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作家、艺人或政治家,他们虽然看起来是一夜成名的,但,我向你保证,他们的成功都是有积年累月的踏实的基本功做基础的。所以,请耐心些,去行动。你会得到你想要的一切的。而那时,你需要:
4 知道何时留下,何时离开
有时你可能会觉得当下的工作或感情是有长远潜力的,但你也不确定。

怎样决定要不要坚持呢?试试这个法则:问问自己,它是否与自己的身份认同一致?换句话说,你是在强迫自己去适应吗?无论是工作、感情或某种情境,你是在努力地去适应,直到你不再是你自己了吗?如果是这样,那就离开吧。但如果它和你的价值观、目标相符,那么,即便情况很艰难,也值得迎难而上。
5 人们对于接受心理咨询的偏见越来越少了,

要抓住这一点
真是谢天谢地,现在,人们正在减少对于心理咨询的偏见,尤其是正在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确实是,在2016年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的一项调查中,18-25岁青年人中有18%寻求了心理咨询的专业帮助,而25岁以上的人群中,仅有11%。

而且,这些年轻人越来越觉得寻找专业帮助是件有益的事。在调查中,25岁以下的人群中,足足有60%的人认为,这是一个人有力量的象征,而2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这么想的人只有35%。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年轻人更有改变的动力和寻求帮助的信心。当然,也就更有机遇和希望了。



无论你是处于哪个阶段——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亲密vs孤独,你都要有心理准备:你需要在困难中付出,在时间中历练。你需要意识到,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做出一些艰难而有价值的决定。和过去的坏习惯划清界限吧,别再醉酒后给前任打电话了,别再找老板吵吵闹闹了,也别再找爸爸妈妈抱怨了。毕竟,成熟的一部分使命就是相信自己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如果有什么能告诉即将要面对青年危机的人们,我的建议是:停下来,别着急成功和追赶,停下来看看。安静的看看焦虑躁动的自己,为自己的未来找到一些定见,让自己有机会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视角反思自己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你的生活,温柔而坚定的生活起来。不管你的方式是极端的流浪、间隔年,或者是给自己每周一个没有安排的晚上,只要你开始寻找,你终能找到。
若你想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心理知识,
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心之微动力”。
我们一直在这里,
并期待有机会,
能帮助到你。
心理咨询室:尚学楼地下室26号,
电话:0351-2218219


    关注 心之微动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