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故事2.15

 

春夏秋冬,是为四季。转瞬间,又一年。春节期间停更两周,2月13日再见。给大家拜年!...

第2册第15课
本文
春夏秋冬,是为四季。
春去夏来,夏去秋来,
秋去冬来,天气各异。
 
概要
 


教员谓学生曰,天气今已秋凉,前乎此时则甚热,后乎此时则渐寒,寒暑迭相往还,即成春夏秋冬四季。新历以三、四、五月为春季,六、七、八月为夏季,九、十、十一月为秋季,十二、一、二月为冬季。旧历则正、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

夏时极热,冬时极寒,由寒至热之过渡时谓春,由热至寒之过渡时谓秋。春秋二季,虽气候差相等,然一则渐近于热,一则渐近于寒,自有不同之处。

首两句总揭四季之名,中三句言四季之顺序,末句以气候之不同为收束。文为论说体,主旨在四季,使学生知时序自然之别。

文字:“一年四季,曰春曰夏,曰秋曰冬,天气不同”问学生此数语与原意同否?
 
 
生字386 
字音字形:                                                    
chūn
字源: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释义: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岁,如“~~正富”;d.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e.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生机:大地回~。姓。

组词:春天,春季,春风,春节,春雨,春分。早春,晚春。拓展:寒暑变化不是因为地球离太阳远近不同,而是因为一年之中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不同。地轴并不与其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垂直,而是有 23.5°角的倾斜。因此,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5度),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冬至日反之。在南半球,四季变化与北半球相反。英文:spring进阶:春者,岁之始也。三春,春天。

从草从日,草皆以春时生也。屯声。春者,蠢也,万物在土中蠢然欲动也。(《字课图说》1.10)

 
 
生字387 
字音字形:                                                    
xià
字源: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夏天的“夏”是同音假借。
拓展:夏,甲骨文像一个赤着脚的人手持尖嘴锄下地劳动,字形突出了人的头部、两手、脚(趾)和劳动工具。金文为“页”(头,表示思虑、琢磨)+“爪”(抓)+“执”(操持)+“刀”(垦荒的工具)+“卜”(表示占卜,观测天象)+“耒”(翻地的农具),表示观测天象与劳作。有的金文省去“刀”和“耒”。篆文简化字形,省去了“刀”、“耒”等农具。造字本义:手持刀,脚踩耒,观测天象,应季农忙。晚期隶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两手,简化为“夏”,农耕忙碌的字形线索消失。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及前所未有的历史贡献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最早系统利用火的首领为“炎帝”;最早教练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最早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最早和泥制陶的首领为“尧”;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最早捕渔垂钓的首领为“鲧”;最早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始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模式。释义: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中国朝代名:~代、~历。指中国:华~。姓。组词:夏天,夏季,夏至,夏朝。立夏,盛夏,仲夏,华夏英文:summer进阶:中华曰中夏。继春曰夏,夏天。

中国之人也,从页,首也。臼,两臂也。攵,两足也。禹受舜禅,易虞为夏,即取中夏之义。又大屋曰夏。又四时二曰夏。夏者,假也,大也,宽假万物使长大也。(《字课图说》1.10)

 
 
生字388 
字音字形:                                                    
dōng
字源:会意。甲骨文就像一根丝或一根绳,两头都打上结,表示两个顶端,也就是“终结”的意思。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拓展:“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表示记录终结。造字本义:结束一个结绳记事的主题。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同时加“仌”(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冬”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纟”(结绳)另造“终”代替。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释义:一年中的第四季:~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天、~眠。姓。象声词,敲鼓声:战鼓~~。组词:冬天,冬季,冬至。立冬,初冬,严冬,寒冬。英文:winter进阶:继秋为冬。三冬,冬天。

终也,四时尽也。天地不通,则闭塞成冬。(《字课图说》1.10)
 
 
生字389 
字音字形:                                                    
shì
字源: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拓展:另说“是”金文为“日”(太阳)+“又”(手)+“止”(即“趾”,脚),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造字本义: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有的金文误将手形简化成“又”。篆文则将留言的“又”(手)和“止”(脚)连写成“正”,强调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从本义上看,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

释义: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表示存在:满身~汗。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表示适合:来的~时候。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用于问句:他~走了吗?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姓。组词:是的,是否,是吗,是非。于是,只是,但是,可是。英文:am  are  be  is  yes进阶:反非为是,是非,如是。

直也,直则是,故为是非之是。其冠于句首者,如论语是闻也非达也是。然此是字,仍兼虚字语气。又为指事之词,如是以是故如是之类是。(《字课图说》4.84)

 
 
生字390 
字音字形:                                                    
字源:甲骨文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下的脚,其下部的“口”表示门口,合起来表示人从外面走进来的意思。现在本义已经消失,多用“每个”或“各个”之义。

拓展:另说“各”甲骨文为“彳”(行军)+朝向城邑的“止”+“囗”(城邑),表示向城邑进军。有的甲骨文省去“彳”。造字本义:异族军队进犯城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田”另造“略”代替。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为“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为“各”(异族入侵)。释义:每个,彼此不同:~别、~得其所、~尽所能、~有千秋、~自为政。组词:各自,各种,各处。英文:each  every进阶:历历可数曰各,各处,各各。

异词也,引申为各人之各,如论语盍各言尔志是。(《字课图说》4.80)
 
 
生字391 
字音字形:                                                    
字源: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身体是人形,头颅是鬼形,两手张开,这是很奇特、怪异的形象。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拓展

本字“异”: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为“巳”(胎儿)+“双手”(接生),表示产婆手接怪胎。造字本义:不正常的婴儿。

合并字“異”:“異”是“戴”的本字。異,甲骨文像一个人双手将面具戴在头上。造字本义:戴上面具主持活祭或行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变形较大,将金文的面具与人分离。隶书又误将篆文的双手写成两个“十”,导致字形费解。“異”的“戴面具行刑”本义消失后,再加“土”(“大”的误写)、“戈”(刑具),另造“戴”代替。释义: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分开:离~、~居。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奇怪:惊~、诧~、怪~。组词:异同,异常。奇异,诧异。英文:different

 
 


灰色部分表示比较艰深,也许不宜针对幼童讲授的内容。

资料引用详情,请见“字的故事”1.1篇中的说明。


    关注 羊顿老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